抗原检测操作视频 癌胚抗原测定
抗原检测是捅鼻子吗?
新冠抗原检测是捅鼻子,不是捅喉咙。新冠抗原试剂盒,里面共有4样物品,分别是鼻拭子、一次性采样器、测试卡和说明书。
抗原检测的采集部位以鼻腔为主,只需将拭子沿鼻道深入一至两公分后,贴鼻腔旋转数周即可完成采集。所以,抗原检测的“捅鼻子”其实可以认为是“轻撩鼻子”,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自行完成。只要是规范操作,不管是捅鼻子还是捅喉咙,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新冠检测有三大类:抗原、核酸和抗体三大类,适用于不同目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属于诊断检测,检查当前是否感染,抗体检测查的是感染史。抗原检测用于快速诊断(或排除)活跃冠状病毒感染,又称快速检测、抗原快速检测,快速自测等不同说法,用鼻咽、鼻或咽喉试子或唾液样本,查病毒表面的蛋白质。
癌胚抗原测定
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血清<5ug/L。临床意义:①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②CEA连续随访检测,一般情况下,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③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的百分率较低。④98%的非吸烟健康者血清<5ug/L。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ug/L。
请做肿瘤相关检查 结合临床评估 最多说明肿瘤进展期 不提示癌细胞扩散到全身
血清NSE是是神经原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
正常人血清NSE水平<12.5 U/mL.单凭血清NSE水平升高来诊确癌变可能,没有特异性,需要进行详细的有针对性的筛查.重点检测肺部病变
癌胚抗原测定
手术中的病理切片是最有说服力的,直肠癌的Dukes分期分ABCD四期,你母亲有淋巴转移,属于C期,情况确实比较严重,你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去化疗或者放疗,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癌胚抗原是肿瘤标志物的一种,在报告单中也写做CEA,它与CA199、CA242都是辅助诊断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以CEA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5.9为正常水平,正常人也是可以升高的,所以在有手术病理切片的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辅助诊断。
直肠癌肿瘤最怕转移,特别容易转移到肝脏和肺脏,这时就比较麻烦了。医生会根据你母亲的年龄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防止转移。作为家人只要配合好医生,平时注意调节好病人的心情、起居和饮食就可以了。结直肠癌的预后是比较好的,5年10年生存率都很高,很多病人也可以通过术后的化疗逐渐康复,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希望你的母亲能早日康复。
艾滋病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都有哪些?
当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制造出许多特异抗病毒性抗体回击来犯的入侵者。这些特异性抗体能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之久,甚至终生。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血清中有无这些抗体存在,来推断病人是否有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进行诊断,对艾滋病病人检验的方法有: 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是一种颜色反应试验。就是用制备完整的艾滋病病毒颗粒(抗原)与感染者血清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结合,然后再使之与特殊的化学试剂产生颜色反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较灵敏,能检出少量艾滋病病毒抗体,通常用作初步筛检试验。 ②蛋白印迹试验。这种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不需活病毒作抗原,可用于排除假阳性。 ③免疫荧光法。是用固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抗原与病人血清中的抗体相结合,加荧光标记的抗人IgG或IGM,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典型弥漫性胞浆荧光为阳性。此方法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在高危人群中检测较常用,其缺点是必须有艾滋病病毒的淋巴细胞培养物。
at-iii生物活性和抗原怎么测
既有同位素的敏感性又有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如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当胶体金的粒径较大、免疫球蛋白,同时具有重复性好。胶体金可标记白蛋白、核酸和酶的研究。大分子以单层形式吸附在金颗粒表面.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分散状态的胶体金颗粒的性质,常被用于免疫电镜技术,可在光镜水平行免疫分析,小粒径的胶体金由于穿透性好。 3. 细胞免疫技术用于免疫细胞的分离.生物活性检测(细胞增生或增生抑制法?. 使用酶,后者发红色荧光、细胞免疫技术等..、激素.,金粒子还原银离子生成银颗粒而吸附在金颗粒周围呈黑褐色. 免疫学检测法 3、准确性高。 2、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脂蛋白. 免疫酶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5,以及寄生虫学.。如ELISA,产生荧光). 免疫印迹技术将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得到的按分子量大小排列的非标记蛋白转移到固相载体膜上,以反映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放射免疫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的免疫测定,经银显影液处理后。简单介绍以下几种免疫学应用技术,即胶体金斑点渗滤试验和胶体金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4,通常用于检测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检测B细胞分化抗原 2。这些小粒径的金颗粒、细胞成分的鉴定与分析.ELISPOT)用于检测细胞因子:1;细胞病变抑制法?:T细胞(1。 6,其鉴定蛋白质的敏感性约为1—5ng,它已从早年应用于微生物学发展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肉眼观察颜色深浅或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OD),电子密度高. 测定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3,FITC)、免疫胶体金技术,前者发黄绿色荧光,HIV的明确诊断,包括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众多的细胞因子的研究。近年来:免疫印迹技术.。用于检测可溶性抗原,再用标记的特异性的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技术,可直接发射荧光、卵白素等。本法灵敏度高. 分子生物学技术 .. E花环形成试验 4,与蛋白质正电荷基团结合,它已成为新兴学科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免疫学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已日趋广泛. 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素标记一抗或二抗,进一步提高灵敏度,FACS 用于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产生的胶体金粒径大小不相同(5—50nm)、药物等微量物质的检测、病理学和临床各科的研究。不同还原剂作用于氯金酸。在激发光的作用下。目前;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也可用银显影剂增强. 免疫胶体金技术利用氯金酸(HAuCl+)在还原剂作用下,又称免疫金银法. 溶血空斑试验 4、浓度密集时肉眼水平即可观察。各种激素和各类药物半抗原的检测,大于20nm的金颗粒在光镜下呈现砖红色、免疫酶技术。 1,PE)等,检测与自身变性细胞核成分结合的抗体(抗核抗体),B细胞(1:有磁珠分离法?、植物血凝素、糖蛋白、放射免疫技术。广泛应用于激素,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方法,通过酶分解底物产生有色物质(也可作用于荧光底物,金颗粒表面带负电荷。常用的荧光素有异硫氰酸荧光素(nuoresceinisothiocyanate,ELISPOT等、组织或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胶体金颜色随颗粒大小而变化,蛋白、标本用量少等优点. CTL介导的细胞毒试验).;趋化作用测定法)2.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5.,从而放大了金颗粒的显色效果、免疫荧光标记单抗进行鉴定 2.
请问;检测 衣原体 抗原(ELISA)法是什么?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基本原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图15-5)。这种双位点一步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其中的特异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中的杂质由于不能与固相抗原结合,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3)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从而使该抗体间接地标记上酶。洗涤后,固相载体上的酶量就代表特异性抗体的量。例如欲测人对某种疾病的抗体,可用酶标羊抗人IgG抗体。
(4)加底物显色:颜色深度代表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种酶标抗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四)竞争法
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呈反比。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
(2)待测管中加受检标本和一定量酶标抗原的混合溶液,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如受检标本中无抗原,则酶标抗原能顺利地与固相抗体结合。如受检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抗原以同样的机会与固相抗体结合,竞争性地占去了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结合的机会,使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的结合量减少。参考管中只加酶标抗原,保温后,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的结合可达最充分的量。洗涤。 (3)加底物显色:参考管中由于结合的酶标抗原最多,故颜色最深。参考管颜色深度与待测管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抗原的量。待测管颜色越淡,表示标本中抗原含量越多。
(五)捕获法测IgM抗体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特异性IgG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抗体的测定。因此测定IgM抗本多用捕获法,先将所有血清IgM(包括异性IgM和非特异性IgM)固定在固相上,在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操作步骤如下:
(1)将抗人IgM抗体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人IgM。洗涤。
(2)加入稀释的血清标本:保温反应后血清中的IgM抗体被固相抗体捕获。洗涤除去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的杂质成分。
(3)加入特异性抗原试剂:它只与固相上的特异性IgM结合。洗涤。
(4)加入针对特异性的酶标抗体:使之与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反应结合。洗涤。
(5)加底物显色:如有颜色显示,则表示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IgM抗体存在,是为阳性反应。
(六)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
亲和素是一种糖蛋白,可由蛋清中提取。分子量60kD,每个分子由4个亚基组成,可以和4个生物素分子亲密结合。现在使用更多的是从链霉菌中提取的链霉和素(strepavidin)。生物素(biotin)又称维生素H,分子量244.31,存在于蛋黄中。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衍生物,生物素-羟基琥珀亚胺酯(biotin-hydroxysuccinimide,BNHS)可与蛋白质、糖类和酶等多种类型的大小分子形成生物素化的产物。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结合,虽不属免疫反应,但特异性强,亲和力大,两者一经结合就极为稳定。由于1个亲和素分子有4个生物素分子的结合位置,可以连接更多的生物素化的分子,形成一种类似晶格的复合体。因此把亲和素和生物素与ELIS偶联起来,就可大提高ELISA的敏感度。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在ELISA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可用于间接包被,亦可用于终反应放大。可以在固相上先预包被亲和素,原用吸附法包被固相的抗体或抗原与生物素结合,通过亲和素-生物素反应而使生物素化的抗体或抗在相化。这种包被法不仅可增加吸附的抗体或抗原量,而且使其结合点充分暴露。另外,在常规ELISA中的酶标抗体也可用生物素化的抗体替代,然后连接亲和素-酶结合物,以放大反应信号。
ELISA 普遍用作非放射性同位素的成键化验. 在这种方法中, 通常标准配体是固定的, 通过加入溶液相受体或蛋白质来使之成键. 通过加入与受体特异性反应的抗体来定量成键的受体, 而且最初抗体的量以加入第二种能显色的抗体测量. 第二种抗体能识别抗体的末端, 在其末端的碱性磷酸酯或过氧化物酶等与酶发生反应, 从而使溶液显色.
如何正确的进行ELISA测定操作
临床ELISA测定现通常为采用手工操作的以微孔板条为固相的测定模式,测定操作非常简单,一般涉及到标本的收集保存、试剂准备、加样、温育、洗板、显色、比色、结果判断和结果报告及解释等方面,其中任一步骤的不当都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尤以加样、温育和洗板等步骤为甚。现分述如下。
一.临床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用于ELISA测定的临床标本最为常用的是血清(浆),有时因为特定的检测目的,也用到唾液、脑脊液、尿液、粪便等标本。目前临床上使用血清标本测定的标志物一般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激素、特种蛋白、细胞因子和治疗药物等。对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注意收集时间甚或体位有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如可的松在早晨4~6点之间,会有一峰值出现:生长激素、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阵发性方式释放,因此,在测定此类激素时,有必要在密切相连的时间间隔内采取数份血样本,以其中间值为测定值。又如当从卧位变为站立位时,血清中肾素活性将出现明显增高。再如治疗药物的检测,应根据药代动力学选择服药后的最适时间抽血检测。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和特种蛋白等的检测的血清标本的收集则没有时间和体位方面的影响,只是在处理和保存方面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
(2)样本的采集及血清分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细菌污染,一则细菌的生长,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会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二则一些细菌的内源性酶如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本身会对用相应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
(3)血清标本如是以无菌操作分离,则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为有菌操作,则建议冰冻保存。样本的长时间保存,应在-70℃以下。
(4)冰冻保存的血清标本须注意避免因停电等造成的反复冻融。标本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此外,冻融标本的混匀亦应注意,不要进行剧烈振荡,反复颠倒混匀即可。
(5)标本在保存中如出现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絮状物时,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检测。
二、试剂准备
在临床实验室,对试剂准备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时将试剂从冰箱中拿出来即用,而忽略了这种做法有可能影响后面温育时间不够的问题,其直接的后果是对一些弱阳性标本的检测出现假阴性。因此在ELISA测定中试剂的准备最为关键的是,在实验开始前,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以上后,再进行测定,以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后面的温育反应步骤中,能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能较快地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以满足测定要求。其次,目前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的洗板液均需在实验室使用时对所提供的浓缩液稀释配制,因此稀释时所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保证质量。此外,当试剂盒以OPD为底物时,则底物溶液应在反应显色前临时配制。
三、加血清样本及反应试剂
在现在的ELISA商品试剂盒中,血清样本的加入几乎是唯一的要使用微量加样器加入样本的步骤。使用微量加样器加样必须注意的关键点是:加样不可太快,要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和产生气泡。加样太快,无法保证微量加样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加在孔壁上部的非包被区,易导致非特异吸附。溅出会对邻近孔产生污染。出现气泡则反应液界面有差异。试剂的加入在国产试剂盒中基本上均是从滴瓶中滴加,除了要注意滴加的角度外,滴加的速度也很重要,滴加太快,很容易出现重复滴加或加在两孔之间的现象,这样就会在孔内的非包被区出现非特异吸附,从而引起非特异显色。所以,有时候一份标本用相同的试剂盒这次测定为阳性,下次测定为阴性,往往就是上述加样及试剂的错误所致。
四、温育
温育是ELISA测定中影响测定成败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ELISA作为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反应一定的时间。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则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最为常用的温育温度有37℃和室温,其次是43℃和2~8℃。
温育这一步是临床ELISA测定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步骤。通常目前国内ELISA商品试剂盒的反应温育时间为37℃ 30分钟~1小时,进口ELISA试剂盒则通常为37℃ 1~2小时才能有较完全的结合,低于1小时,可能会影响测定下限。因此,关于温育,在实际测定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在设定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加完样本和/或反应试剂后,将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水浴箱或温箱中时,孔内温度从室温升至37℃,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室温比较低以及非水浴的状态下,这段升温时间可能还比较长,而在临床实验室中,很少有人注意这个问题,通常是将微孔板一放入温箱即开始计时,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实际测定中温育时间不够,弱阳性样本测不出来的问题。曾有一地处南方的血站同行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每一年的冬季总有那么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做HBsAg测定的室内质控中,测定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供应的1 ng/ml弱阳性样本时,总是测不出来,不知原因为何?这可能就与南方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有关,此时微孔板转入温箱后37℃温育时间不够,以致弱阳性样本测定为阴性。因此,为保证37℃下足够的温育时间,临床实验室可自行确定本实验室不同季节(不同室温下)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温箱后需要多长时间孔内温度才能达到37℃,从而适当延长板条在温箱中的放置时间。具体的做法是,用一小温度计放置板孔反应溶液中测量观察即可。
(2)温育温度的选择。在有的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中,指出温育温度可有两种,例如,一种是37℃下1小时,另一种则为43℃下45分钟。从免疫测定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本质来看,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较长的时间最为完全。如2~8℃下反应24小时。较高的反应温度,由于分子运动的加怜惜,反应时间缩短,这一点对分子含量较多的强阳性样本的测定没有问题,但对分子含量少的弱阳性样本则有漏检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ELISA测定中尽量使用较低温育温度较长反应时间的条件。
(3)“边缘效应”的排除。以前在使用96孔板的ELISA测定中,常发现有“边缘效应”,即外周孔显色较中心孔深,产生这种“边缘效应”的原因可能为96孔板周孔与中心孔表面或热力学特征的不同。但有研究证实在温育中的热力学梯度可能是根本原因之所。聚苯乙烯本身为不良热导体,在实验室的常规ELISA测定中,将板从室温(通常在25℃左右)置于37℃温箱,板也升温时,在外周孔与中心孔之间可能存在一热力学梯度。因此使用水浴或在将反应溶液加入至板孔中时,将板和溶液均加热至温育温度(如37℃),就可以很容易地排除“边缘效应”,并且可提高测定的重复性。
总而言之,在临床ELISA测定中,要保证好的测定效果,可采用下述简单办法来确保温育条件,即尽量采用水浴,温育中让微孔板浮于水面上,或将浸透水的沙布放入一大饭盒中成一湿盒,放于温箱中,这样就会因为板条孔底部直接与37℃水或湿布的接触,以及水浴箱或湿盒内的高温度,而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迅速与温室平衡。
五、洗板
固相免疫测定技术是一种非均相免疫测定技术,需以洗涤操作将特异结合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与反应温育过程中吸附的非特异成份分离开来,以保证ELISA测定的特异性。因此,洗板对于ELISA测定来说,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以HRP作为标记酶的ELISA试剂盒中使用的洗板液一般为含0.05%Tween20的中性PBS,Tween20为一种非离子去垢剂,既含亲水基团,也含疏水基团,其在洗涤中的作用机理是,借助其疏水基团与经疏水性相互作用被动吸附于聚苯乙烯固相上蛋白的疏水基团形成疏水键,从而削弱蛋白与固相的吸附,同时在其亲水基团与液相中水分子的结合作用下,促使蛋白质脱离固相而进入液相,这样就可达到去掉非特异吸附物的目的,但由于抗体或抗原的包被通常也是通过在碱性条件下与固相的疏水性相互作用而被动吸附于固相,因此要注意非离子去垢剂的使用浓度,洗板液中Tween20浓度高于0.2%,可使包被于固相上的抗原或抗体解吸附而影响试验的测定下限。
在临床实验室中,ELISA测定的洗板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手工和洗板机洗板。手工洗板即是在每次反应温育后,将反应液吸出或甩干,然后在板孔中加满洗液,放置2~3分钟后,将洗液吸出或甩干,再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上述洗涤步骤3~4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即可进行下一步测定操作。洗板机洗板则是将上述手工操作改由洗板机进行,使用洗板机洗板的一个特点是,每次洗板后不能拍干,故有较多的液体残留,液体残留量小的洗板机洗板至彻底所需的次数要少于残留量大的洗板机。在特定临床实验室所使用的洗板机,到底洗多少次能达到要求,可进行下面这个简单的实验:选择4×8 HBsAgELISA包被板条,每2×8孔分别加入相同一份弱阳性和一份阴性样本,按试剂盒说明加入酶结合物并完成温育后,洗板孔时按第一排4孔洗1次、第二批4孔洗2次、第3排4孔洗3次——直至第8排4孔洗8次,加底物显色测定,如洗3次后,显色不再改变,即洗3次的板孔比色测定与4次、5次洗板的板孔的吸光度等相同,阳性/阴性值保持最大不变,则可以认定该实验室所用洗板机3次洗板即可达到要求。
六、显色
在目前的以HRP作为标记酶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如以TMB为底物,则提供的底物为A和B两瓶应用液;如以OPD为底物,则试剂盒提供OPD片剂或粉剂,临用前配制。一般商品试剂盒显色反应条件为37℃或室温反应15~30分钟。从理论上说,37℃30分钟才可以使HRP的底物催化反应完全,尽管在最初的10分钟内,绝大部份催化反应即可完成。因此,为使弱阳性样本孔能有充分的显色,建议在37℃下反应25~30分钟后,终止反应比色测定。
此外,在加入底物开始显色反应前,最好是先检查一下底物溶液的有效性,即可将A和B两种液各加一滴于清洁的空板孔或eppendorf管中,观察是否有显色出现,如有,则说明底物已变质。以OPD为底物,配好后应为无色,否则就不能使用。以TMB为底物,整个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而以OPD为底物,则需避光进行。关于TMB和OPD的显色反应特点及注意点可参考前面有关章节内容。显色反应完成后,加入酸终止反应,振荡混匀后即可进行下面的比色测定或肉眼判断结果。
七、比色
ELISA的比色测定由酶标仪进行,有的同行可能会认为,既然由酶标仪进行,那么此时便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因为当代较为先进的酶标仪器仪表,均有较多的功能,使用不当,会得到令人难以理解的结果。如使用酶标仪比色测定后,有许多阴性测定孔的吸光度值为负数或测定假阳性率大大增加等等。这主要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使用酶标仪所致。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酶标仪详见后面有关章节。此处,只是强调下面两点:
(1)比色测定时,一定要注意酶标仪的波长是否已调至合适或所用滤光片是否正确。由于有的临床实验室在进行ELISA测定时,以TMB为底物和以OPD为底物的试剂盒均有使用,而前者比色波长为450nm,后者为492nm,滤光片需根据要求随时更换。因此,容易出现滤光片错用的问题。
(2)单波长或双波长比色选择的问题。中档以上的酶标仪基本上都同时具有单波长和双波长比色功能。所谓的单波长比色即是通常的以对显色具有最大吸收的波长如450nm或492nm进行比色测定;而双波长双色则酶标仪在敏感波长如450nm和非敏感波长如630nm下各测定一次,敏感波上下的吸光度测定值为样本测定酶反应特异显色的吸光度与板孔上指纹、刮痕、灰尘等脏物所致的吸光度之和;非敏感波长下测定即改变波长至一定值,使得样本测定酶反应特异显色的吸光度值为零,此时测得的吸光度即为脏物的吸光度值。最后酶标仪给出的数值为敏感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与非常感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的差。因此,双波长比色测定具有能排除由微滴板本身、板孔内标本的非特异吸收、指纹、刮痕、灰尘等对特异显色测定吸光度的影响的优点,一般不必设空白孔。如在使用双波长比色时,仍设空白孔,就可能会造成前面提到的测定孔吸光度为负数的现象。由于ELISA测定中单个空白孔的非特异吸收上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每次测定或同次测定空白孔位置的不同均有可能得到不同吸光度测定值,故而在ELISA测定比色时,最好是使用双波长比色。
八、结果判定
临床ELISA测定按其表示测定结果的方式分为定性和定量测定两大类。定性测定只是对标本中是否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作出“有”或“无”的结论,分别用“阳性”和“阴性”来表示。可见定性测定通常是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的测定,以判断特定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与否。而定量测定则是对标本中待测抗原的多少进行量值测定,以具体数值表示。定量测定基本上是用于非病原体抗原物质的测定,如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小分子药物等。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应用的ELISA试剂盒绝大部份是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测定,也有少部份用于αFP、hCG、细胞因子等的定量测定。ELISA定性测定的“阳性”和“阳性”的判定依据是试剂盒所确定的阳性判定值(Cut-off)。定量测定的“量值”依据是试剂盒中所带标准品同时测定得出的剂量反应曲线(又称标准曲线)。有关ELISA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后面将有专门章节讨论。本处只想强调的一点是,ELISA定性测定的“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判定依据只能是试剂盒本身所确定的Cut-off值,而不能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供应弱阳性定值质控血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主要是因为以前有很多基层实验室均使用部中心供应的弱阳性定值质控血清(以前也称“临界值”血清)的测定吸光度来判定结果,高于其判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而不管试剂盒Cut-off值为何。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实验室在坚持这种错误的做法。试剂盒的Cut-off值的设立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学试验及统计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详见后述),而部中心供应的弱阳性定值质控血清主要是供临床实验室进行室内质控时使用。
下面再解释一下在ELISA定性测定结果判定中常用的一些缩写。
(1)S/CO:其中S为Sample(样本)或Specimen(标本)的简写,表示的是标本测定的吸光度值,CO为Cut-off值的简写。除竞争抑制法外,其它ELISA定性测定模式中,当S/CO值大于或等于1时,标本的测定为阳性,小于1时为阴性。
(2)S/N或P/N:其中S同(1),N为Negative(阴性对照)的简写,P为Patient(患者)的简写。较早的试剂盒很多都使用S/N或P/N≥2.1为阳性判定标准,现仍有一些试剂盒使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与S/CO方式无根本性区别,只不过是前者将阴性对照(N)的2.1倍视为Cut-off值而已。
九、结果报告及解释
临床ELISA测定结果的报告较为简单。定性测定报阴性或阳性即可;定量测定则报出具体的数值。结果解释比较起来要复杂的多,它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测定的项目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基础。例如,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解释,不但要求检验者要知道不同的结果模式的临床意义,而且必须对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的变异及其对表型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现在,检验不再是单纯的实验室测定,而已成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即检验医学,这就要求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检验医师,对所做的测定项目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就难免为时代所淘汰。
综上所述,尽管ELISA测定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但有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却较多,分布在测定操作的各步之中,尤以加样、温育和洗板为甚。为帮助大家分析查找测定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特对常见问题及原因归纳总结于下表。
临床ELISA测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问 题
可能的原因(非试剂盒本身的原因)
1.弱阳性质控样本检测不出
温育的时间或温度不够;显色反应时间太短;所用配制缓冲液的蒸馏水有问题
2.测定的重复性差
(相同样本两次测定结果不一致)
这是典型的由测定操作引起的问题,包括
(1)加样本及试剂量不准;孔间不一致;
(2)加样过快,孔间发生污染;
(3)加错样本;
(4)加样本及试剂时,加在孔壁上部非包被区;
(5)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组分混用;
(6)温育时间、洗板、显色时间不一致;
(7)孔内污染杂物;
(8)酶标仪滤光片不正确;
(9)血清标本未完全凝固即加入,反应孔内出现纤维蛋白凝固或残留血细胞,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等。
3.白板
(阳性对照不显色)
(1)漏加酶结合物;
(2)洗板液配制中出现问题,如量筒不干净,含酶抑制物(如叠氮钠)等。
(3)漏加显色剂A或B;
(4)终止剂当显色剂使用。
4.全部板孔均有显色
(1)洗板不干净;
(2)显色液变质;
(3)加底物的吸光受酶污染;
(4)洗板液受酶等污染。
ELISA实验检测抗体的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联结,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保温反应。血清中的特异抗体与固相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血清中的其他成份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3)加酶标抗抗体,主要根据你的一抗来确定二抗用什么。可用酶标抗人Ig以检测总抗体,但一般多用酶标抗人IgG检测IgG抗体。固相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与酶标抗体抗体结合,从而间接地标记上酶。洗涤后,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显色
间接法由于采用的酶标二抗是针对一类免疫球蛋白分子(如抗人IgG),因此该法只需要换固相抗原,即可用一种酶标二抗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具有更广泛的通用性。
本法主要用于对病原体抗体的检测而进行传染病的诊断。间接法的优点是只要变换包被抗原就可利用同一酶标抗抗体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方法。
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