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8岁孩子作文没完成,老师罚他两天抄写十篇课文,你怎么看?

2019-10-10 13:00:03孕产
8岁孩子作文没完成,老师罚他两天抄写十篇课文,你怎么看?

前些时候,有一条问答引起我的注意:

一个八岁的孩子因为老师留的作文没完成,被老师罚他在周六休日两天抄写十篇课文,如果你是家长,或者你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惩罚?

根据大部分网友们的回答,可以分化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家长认为老师的惩罚没有问题,孩子犯错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严格的老师才能教出听话守纪律的好学生。让孩子抄写课文,是为了给他长记性,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对孩子好,家长应该支持老师。

他们还以自家的经验来验证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以下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网友一:

作为家长绝对支持老师严格管教,我儿子学琴不肯好好练琴,每天下午有一堂自修堂练习也是混时间,终于遇上一位严格的老师,每天看住他练,我儿子还不敢不去,结果练了几个月也练不好的几首曲一个星期就练得不错了,连孩子自己都说多谢这位老师,要知道他最先给这位老师骂了还口口声声以后都不要见这位老师,最后也明白老师为他好。

网友二:

我女儿小学生,天生好动,被罚值日一周,第二周又犯错,又被罚,现在上课老认真了,现在不让微信布置作业,他每次都抄的完完整整,其他同学记不住都是叫家长来群里问我,至少我觉得他认真了,有责任心了,必要的体罚绝对不能没有。

另一部分家长则提出这样的质疑:作文没写,罚抄十篇课文,这么大的工作量,能让孩子得到什么?除了痛苦的体验和记住了教训,老师这种作法是毫无意义的。

他们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多鼓励,少惩罚。对多次违规违纪的孩子,应通知家长,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一位中学老师也以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他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在一次单元考中没有写小作文,语文老师就要求孩子把小作文写在日记本上,并让他重抄五遍。

爸爸发现孩子回家很不高兴,问道:"怎么了?"孩子哭着说出了当时发生的事。爸爸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了考试的经过。原来,老师没有发写作文的白纸,孩子就没写。老师要求他把作文补上,并重抄五遍,还要他第二天把作文念给大家听。

爸爸看了孩子写在日记本上的作文,描写具体,充满童趣,情感真挚。他在作文旁批阅了一个大大的"优"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着爸爸给老师打电话沟通,还让孩子把作文念给老师听。

老师告诉他,抄五遍作文的目的是让孩子长记性,以后不要再犯这种错误。现在就算了,只是明天还是要在班上念作文。

爸爸又与孩子沟通交流了一个多小时,表扬了孩子写的作文,同时也批评了孩子的做法,心悦诚服的孩子,心情好了许多。

在期末考试中孩子语文得了99分,作文满分。在小升初时,又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升入市重点中学。

双方的观点看来都有理有据。那么,老师的这种惩罚到底该不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呢?

惩罚的目的决定了惩罚的内容和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家长需要配合学校,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一起弄明白,孩子为什么没有完成作文。是因为害怕写作文,还是偷懒、生病等其他方面原因。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惩罚。

如果孩子是害怕作文,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惩罚,而是共同想办法,消除孩子对作文的恐惧感,去培养孩子写作文的兴趣。

否则,孩子只会对作文越来越恐惧。

如果学生是因为偷懒或其他事情耽搁了而未完成作文,惩罚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孩子提高写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惩罚他去做“抄写课文”这种与作文没有多少关系的事。

这种为惩罚而惩罚的情绪化作法,对孩子而言,是有很多负面的影响的。

一本语文书二十四课,两天抄写十篇课文,这样,孩子几乎抄写了小半本的课文。这样“暴饮暴食”,孩子肯定会消化不良的。虽然这样做,也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结果对孩子而言,还是弊大于利。

好处就是孩子记住了教训,以后不敢不完成作文。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

浪费了孩子学习其他功课的时间;孩子为了赶任务,图速度,只会马虎书写,字迹潦草,应付了事;如果因此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坏习惯,更是得不偿失;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痛苦的负面体验,把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会让孩子觉得作文不写可以用其他的事情来增补,今后他可能会产生用另一件事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事的想法。

8岁的孩子,正是奠定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关键时期,想办法培养他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那么,怎样的惩罚会比较恰当呢?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要做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克服对作文的恐惧,让他对作文产生兴趣。

比如,家长可以用做游戏等充满趣味的方式改变孩子对作文的体验,或和老师商量,降低对孩子作文的要求,努力找出孩子写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励和肯定等。

先让孩子做到完成,而不是逃避。所以,孩子该补写还是要补写。

第二种情况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限时补写作文,同时,加写一篇对这件事的感想和认识。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知道作业要及时完成,又能让他学会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得到改进。

总之,惩罚孩子需要用心,不要太随意,更不要情绪化。只有本着为了孩子成长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地起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上述问题中持第一种观点的家长,很容易陷入到为惩罚而惩罚的怪圈中。

正如家长们所说的那样,它的确见效明显,但是副作用也明显。许多孩子虽然内心明白家长或老师是为他们好,但在感受上接收到的是压制与打击,这种内心冲突如果常常出现,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伤害。

所以,他们长大后,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并把问题带到下一代,比如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比较赞成第二种家长的观点,教育是一项通过内心的作用而慢慢渗透的过程,孩子遇到问题,需要惩罚,更需要得到理解与爱,这样,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统一,从而更有力量来实现自我成长。

毕竟,所有的外因都要通过内因来产生作用的。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人性的教育”在“成人”,“反人性的教育”在“造人”

决定孩子学习的不是智力,而是心理因素

忽略感受,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