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对于婴儿来说,抱抱某种意义上可以和生存画上等号 一个婴儿的拥抱概括主要内容

2022-03-06 13:01:44孕产
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能看到这种场景:大约2岁左右的孩子,哭着想要妈妈抱。妈妈耐心的劝道:“宝宝乖,宝宝长大了,要学会自己走。”孩子不听。妈妈又说:“妈妈累了,抱不动。”孩子依然不听。几个回合下来,妈妈终于发火了:“你爱走不走,我先走了。

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能看到这种场景:

大约2岁左右的孩子,哭着想要妈妈抱。妈妈耐心的劝道:“宝宝乖,宝宝长大了,要学会自己走。”孩子不听。

对于婴儿来说,抱抱某种意义上可以和生存画上等号

妈妈又说:“妈妈累了,抱不动。”孩子依然不听。几个回合下来,妈妈终于发火了:“你爱走不走,我先走了。”结果,妈妈真的走了,孩子一看着急了,哭着追上去。妈妈故意小跑了几步,直接藏在了柱子后面。而孩子则无助的站在原地,大声哭泣。大约过了2分钟,在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妈妈才出来。“自己走还是妈妈抱?”“自己走。”孩子一抽一噎的回答道。这时候,妈妈才牵起孩子的手,慢慢的走远了。

一个婴儿的拥抱概括主要内容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真的累了,她们只是怕对孩子“有求必应”会宠坏孩子。然而,有求必应的给拥抱,真的会把孩子宠坏吗?

2010年,美国杜克医学院曾经有过一项相关的研究结论。他们长期追踪500个小婴儿和孩子,观察父母拥抱孩子的频率,然后分为3个等级:

后来研究人员找到根源:被拥抱时,孩子大脑分泌“催产素”,孩子感觉到被信任和被支持;孩子经常被拥抱,内心的安全感系数也较高。

这个研究结果证明了,父母再多的拥抱也不会宠坏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未来身心更健康。

俗话说:“吃饱了的孩子不会喊饿,抱够了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

一个婴儿的拥抱概括主要内容

家长们有时候很头疼孩子太过“粘人”,却忽略了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粘人。孩子到底为什么粘人?归根结底,是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对于婴儿来说,抱抱某种意义上可以和生存画上等号。

在19世纪80年代,孤儿院为了避免宝宝们生病,立志打造一个无菌的养育环境,规定护士们不能用肢体触碰婴儿,更不能拥抱婴儿,即使喂养婴儿也只能通过一些工具。结果孤儿院出现大批的婴儿死亡,死亡率从原本的32%一下子飙升至75%。 医生百思不得其解。直到1940年后,心理学家们发现,在没有死亡的婴儿中,成年后患认知,行为和心理障碍的比例很高。

而那些死亡婴儿大部分不是由于饥饿或疾病,而是由于严重的情绪和感觉剥夺。

简单的讲,就是缺乏关爱。突然从温暖的羊水中离开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没有温度,没有触碰,有的只有冷冰冰的空气。婴儿们受不了这种恐惧,因此夭折。即使活下来的,没有爱的滋养,心灵早已枯竭。

一个婴儿的拥抱概括主要内容

因此,拥抱对于婴儿来说是绝对重要的。并且,这绝非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需要,即使孩子长大,也常常需要被爸妈抱抱才能保证内心安全感的。

尤其是孩子们遭遇责骂、批评,或者在外遇到挫折和困难,孩子常常需要从父母处寻求爱的肯定,来重新搭建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感,拥抱是爱的最真实的表达。所以,面对情绪不佳的孩子,爸妈的拥抱常常能给他们带来力量。

如果孩子特别的粘人,很可能是因为父母在宝宝小的时候,对孩子安全感的建设没有做好的原因。

很多时候,爸妈们没有把握好第一个分离焦虑期。

在宝宝6~9个月时,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分离焦虑期,这时的孩子会对父母形成明显的依恋,以及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在这个时间段,孩子如果没有明确的第一依恋人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妈妈经常出差或不在身边,经常更换照顾孩子的人,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身体接触等,都有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然后他们又错过了孩子的第二个分离焦虑期。

分离焦虑出现在孩子1.5岁左右。此时,孩子的心智也成长了,最主要的一个标志是他自我意识的产生。此时孩子可能会通过各种语言和行为反复地确认一个问题:妈妈到底爱不爱我。得到的答案肯定与否,都将对他们将来黏人的“表现”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都错过后,他们也没有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的质量会影响孩子黏人的程度。可能有很多妈妈会说:我是全职太太,一天24小时都在带着孩子,可孩子为什么还会黏人?

一个婴儿的拥抱概括主要内容

那么我们来想一想:当你陪伴孩子的时候,你是强颜欢笑,内心却充满了不耐烦与疲惫感,象征意义在陪孩子,还是满心柔情,全身心投入的在陪伴孩子?如果是后者,每天有1~2小时的投入就足以,如果是前者,陪伴24小时都收效甚微。

一个婴儿的拥抱概括主要内容

因为孩子虽然小,但他们比你想象中的更敏感。父母的疲惫和不满,孩子已经感知到了,越是没有安全感,他越会黏着父母要抱抱。

如果家长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孩子,就会意外的发现,孩子黏人只是暂时的,等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父母是可靠的,慢慢就会平静下来。

再以上这些都做不到之后,父母们甚至没有在社交方面给孩子起到一个好榜样。

一些妈妈可能会发现:当很多孩子都在参与游戏时,却只有自己的孩子不参加,黏在腿便。但实际上,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这样情况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动。

专家建议,从孩子1岁起,家长就应该有计划地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其他人,并且鼓励孩子主动与其他人交往,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

有人说过:

“当孩子希望你抱她的时候,不要拒绝。如果你无限拒绝孩子拥抱的请求,那么等他长大了,就不要怪他再也不拥抱你。”

有的孩子有黏人的表现时,很多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就是你来黏我我也不理你,不管你怎么跟着我,我照样做我自己该做的事情。

实际上,这样做法是会伤害孩子的。遭遇“冷处理”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感受是:爸爸妈妈可能不爱我了,他们把我推开好远。为了找回爸爸妈妈的爱,孩子可能会更表现得更为黏人,生怕被爸爸妈妈抛弃。

星妈马伊琍就曾经在微博上分享过

自己采用“哭声免疫法”来教育女儿的的经历:

对小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回应,没有肢体的安抚,就等于被遗弃。

如果孩子来黏着自己,而恰好手头有事要做,不妨试着可以告诉他,让他耐心等几分钟,等你做完事一定会过来陪他。

比如,可以试着告诉孩子:我先去洗个手,洗完马上回来!如果不放心,可以随时来洗手间看我。

当然,等家长洗完手要记的一定回到孩子身边,这样你的言语的保证及行为的保证,实际上是完成了孩子对“妈妈到底爱不爱我”这个测试,这样的测试结果会让孩子更安心一点。

经过这个测试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妈妈一定是爱我的”,那么孩子就会自我修复,他会恢复对外部世界的好新奇心,又会能量满满的去探索外在的世界。

在《爸爸去哪儿5》中,有这么一幕,引人深思。

当时,节目组按排邓伦当小山竹的实习爸爸。

邓伦看见小山竹进来,一把抱她坐在自己的腿上。

这时候小山竹抬头对导演说道:

“我觉得他适合当一个爸爸,因为他会抱着我。”

结语:可见,对于孩子来说,拥抱,真的不只是手臂环圈一下这么简单。

TA可以通过拥抱来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重视和喜爱;也可以通过拥抱知道,不需要害怕,父母就在自己身边。所以,别在乎那么多条条框框,尽情拥抱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