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就是上课,错错错
命运眷顾,2010年小儿降生,我又做了家长。
那时,我已真切感到,做家长是一生的修行,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我虽读过师范学院当过多年老师,对教育的理解还相当肤浅,需要学习和改变。
于是,我收集了上百本中外教育和心理学书籍,决心成为一个专业的而非业余的家长,要把教育孩子这个事儿里里外外彻彻底底搞清楚整明白。
我遇到的第一个教育问题,就是早教的竞争。
当时,我住的小区里有7-8个孩子,与小儿差不多大。最接近的是天天,出生只差一个星期,所以常在一起玩。
孩子8-9个月时,小区广场上有机构来推销早教,铺了一个大大的垫子,摆着许多玩具,好几个年轻姑娘,见到孩子就热情纠缠,套近乎给礼物,简直比亲人还亲。
孩子被一个姑娘抱到垫子上玩了,另外的人围着我们大谈早教上课之“科学”。我内心只觉得搞笑:刚刚会爬的孩子就要上课,真想得出来!就是为了挣钱嘛,有什么科学!
天天的爸爸妈妈却完全听进去了,看资料,问问题,谈价格,然后决定试试,买了一个教程,共20周,每周2次,每次200元,打五折4000元。
过了两周后,孩子又在广场玩。临别时,天天妈妈要求天天“再见”,天天就小手摇一摇地拜拜。天天妈妈笑得相当灿烂,相当满意,故作低调说:“嗨,上课学的”。
那以后,天天上了这课上那课,在小区里像个“领跑”者。再往后,“上课”就成了家长交流的一个话题,会互相打听哪里早教课好不好、贵不贵之类。当然,陆陆续续也有“跟跑”去上课的。
我们带孩子到大商场去玩、到大街上去溜达,也常遇到热情的早教从业者,上来就夸弟弟聪明的,宣传早教之必要之重要,对弟弟都会走路了还没上早教课大惊小怪,对弟弟都会喊人了还没上早教课大惊大怪!接下来就是发资料、预约免费体验课、留下电话再联系。
体验课都是分开进行的,一些人带孩子玩,一些人给家长洗脑,讲科学讲故事讲他们的品牌优势等,既让人振奋,又让人担忧。听课的家长,虽不全信也不敢不信,斗争一番后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交了钱心里才踏实。
比如,脑细胞理论,就说多数人大脑只用了10%,还有90%的巨大的开发空间!但是,过了某个时点,脑细胞就“死”了,不能再开发了!想想看,脑细胞“死”了,是不是把孩子耽误了?你孩子的脑细胞少了,别人孩子的脑细胞多了,结果会怎样呢?就为了省一点小钱,白白浪费这么大一笔智慧资产,家长将来不心疼不后悔?
又如,潜力递减规律,说孩子过了6岁,大脑发育速度会急剧下降,因而教育开始得越晚则潜能挖掘得越少,本来可以100分的就降到80,再降到60、50,甚至更少。所以,孩子必须早教,越早越好,晚了就完蛋了
有个小司各特就是这样,出生不久出海旅行,在非洲海岸遇到大风暴,船沉了,司各特伯爵带着儿子爬上荒岛后不久又死了,孩子被大猩猩收养。20年后,一艘商船发现了能在树上攀援的小司各特,带回英国,重返人间。科学家花了10年时间,也无法让其说出连贯的句子,他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来表达情感,其语言潜能几乎递减为零了,好惨!
这类科学术语和传奇故事形成了一股股冲击波,在家长的心田里来回冲击。本来小区有八九个孩子在一起玩的,刚会爬,就有一个孩子上课去了;刚会走路,又有一个孩子去上课了;刚会说话,又有两个孩子去上课了。
眼看上课的孩子越来越多,剩下的家长悄悄嘀咕了——要不要去早教上课呢?孩子会不会因此落后于人呢?某天某时,某个家长这么一想一急,又带孩子去上课了。呵呵!
早教上课居然成了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也成了一种压力,似乎不上课就一定落后,落后意味着什么?挨打!怕不怕?
幸好,那个阶段我有条件看书学习,才抵挡住这些冲击和鼓惑。比如,天天提前就会拜拜了,我家孩子同样大就不会,我不急,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练习效应,领先是暂时的,不练习的孩子发育到点了自然也会,练习太早太多反而可能打乱孩子自然发育的节奏,有负作用。
又如,对脑细胞理论,我也搞清楚了,大脑的各部分,我们每天都要使用,但未必是为了智力目的,许多脑细胞只是用来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分泌、血液循环等,时时刻刻都在工作。
也不是一味多用脑,就能增加智力,脑袋也是需要休息的,休息不好会出故障。脑细胞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战略储备”,在大脑受到损伤后进行救济或增援的,不能认为这是闲置或浪费。
而且,脑细胞的数量庞大,有许多会在生命头几年死去,但大脑的一些部分将在一生中不断创造新的脑细胞,到70岁时,脑细胞总数依然能够多于最初数目的98%。何必为死了几个脑细胞着急上火,人的一生都能够学习和发展嘛,急啥?
潜力递减规律,更是忽悠,小司各特这类野孩子案例,乃极端情况,毫无参考价值,因为一般孩子都在正常环境生活,无可比性。
这类开发潜力之说,听起来很专业,让人似懂非懂,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无法与别人来比较,比较也说明不了问题;自己又不可能同时走“开发”和“不开发”两条路,也无法对比,也就永远说不清有没有效果。
这就像看相算命的手段:故意大惊失色说你有血光之灾,让你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让你内心纠结,拿钱消灾才心安。
哈哈!我看清了其中的道道,自然不会为各种花样早教心动行动,坚持让孩子自然生长,不争先不恐后,根据“响应孩子”的原则,任其玩耍捣乱探索,从不上课。
我觉得,上课主要是冲着家长的需要去的,必然是一种训练,注重短期成效,有所得的同时必有所失,只是所失的不易察觉。上课多了,孩子容易拘谨,规规矩矩的时候多;不上课的孩子自然活泼,生动有趣,想一出是一出的。我仔细观察过,天天后来与小朋友一起玩,就缺少主动性,也不够灵活,我暗自怀疑与早教上课多了有关系。我为什么要花钱费事,让自己的小宝贝拘谨呢?婴幼儿就拘谨了,长大了会不会呆板呢?会不会长期感觉压抑而胡乱反叛呢?这都是可能的隐患。
同时我认为,早教主要靠家长,早教课堂在家庭,生活中的一切事务都是在进行教育。主要的内容,包括情感培育、认知教育、自我发育、习惯养育等等,绝不是上课那么一点点内容。在实践中,我摸索了一套早教方案,效果良好。限于篇幅与主题,将另外成文,此不赘述。
总之,我看到的早教,多是盲目而混乱的竞争,早教就是上课,错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