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树立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从“言行一致”做起 在孩子面前必须树立家长的威严不然孩子会不听话的
一家三口之家,教育起孩子来,一般是父母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要么是严厉的爸爸配合慈爱的妈妈,要么是爱唠叨的妈妈配合和事老的爸爸,这样的“荤素搭配”很好的平衡了孩子的“家庭营养”。一个指引孩子向前走,一个站在后面,准备随时给孩子个拥抱。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两个配合得当,那是事半功倍,要是爸爸妈妈配合“穿帮了”小家伙就会对父母渐渐失去信任。小家伙会疑问“爸爸,妈妈,你们到底那句是真的,你们说的都不一样,该听谁的呢?”
为了培养小琪独立的生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琪从小参加做家务劳动,比如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整理第二天上学的小书包等。小琪的妈妈期待小琪能做的更多,更好,而小琪爸爸则对小琪的表现很满意。
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参与周末家庭清洁大扫除的行动中
“妈妈,我把玩具整理好了。”
“妈妈,我把要洗的衣服放到洗衣机旁边的衣服篓里了。”
“妈妈,我干完这个了。
“妈妈,我干完那个了。”小琪一件一件的向妈妈汇报。
爸爸被小琪的汇报吸引了,从口袋摸出一枚硬币,抛给小琪,说“宝宝,你真棒,这是给你的奖励。”
小琪把硬币投进储钱罐,一个清脆的硬币滑落的声音,周末大扫除过的不错。
这个年纪的小琪,对物质奖励没什么概念的,不过有一点她明白,这么做是会得到爸爸夸奖的,做家务还可以赚钱,下回也继续。
图片来自网络
又到一个家庭大扫除
“妈妈,我收拾完玩具了。”
“妈妈,我的衣服整理好了。”
妈妈笑着对小琪说“这本来就是小琪应该做的。”
“妈妈,我做完了。”小琪解释自己想要的那个“奖励”。
“妈妈每天给你们做饭,很平常,你做的那些不是小琪分内的事么?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做的”,小琪妈妈解释道。
“可是爸爸给我奖励了,上周还给我一个硬币呢。”小琪告诉妈妈,上周爸爸给自己的奖励。
“妈妈说是应该的,爸爸说可以给奖励,你们说的都不一样,我该听谁的呢?”小琪有点不开心的说,眼里充满了疑惑。
妈妈考验小琪说“你觉得谁说的对呢?你愿意听谁的?
小琪说“我也不知道你们谁对,不过我更喜欢爸爸的。”
爸爸妈妈的口径不一样,导致小琪也不知道信谁的。妈妈认为让小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传统的家庭观念。爸爸则认为小琪只是个孩子,妈妈的做法有点苛刻。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妈妈来一句“我每天做饭,做家务,你也没有给我钱啊。”爸爸则一脸无语在旁边。
妈妈对小琪说“爸爸做的不对,今天的碗就给爸爸刷了。你知道,妈妈每天做家务,从来没有问过你和你爸爸要钱,对不对?”
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一部分的家务,为这个家变的更好而付出自己的一部分是应该的。
小琪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过她明白,家务是要做的,但以后不能问要“奖励”了。
爸爸妈妈则在小琪刚才的疑惑中得出结论,父母一定要“口径统一”。两个人要商量好怎么做,不能是妈妈说应该的,爸爸给奖励。
图片来自网络
口径不一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疑惑,还会让孩子倾向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选项,而非正确的答案。
父母口径不一,让孩子疑惑,同时不知道相信谁,这样父母怎么在小孩面前立威信,树立威信从口径统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