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变成“巨婴”,连鸡蛋都不会剥?这5点让孩子学会自理 孩子变成巨婴
剥鸡蛋,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的技能了,但是前几天却出现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事情。
一个贵州的郑老师竟然发现自己的45个学生中,竟然有一半多学生不会剥鸡蛋!
当时郑老师意外看见回收的早餐盒里竟然剩下了39个鸡蛋,为了防止浪费,他将这些鸡蛋重新收集起来,在课上给孩子讲了一节“鸡蛋了解课”,他惊讶地发现,这些学生不是不吃而是有的不会剥!
这些孩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巨婴”,连一个小小的鸡蛋都不能征服,又何谈征服往后的人生?这一事件的发生,终于让人们意识到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巨婴”现象在中国渊源已久,但是在2010年之后,这一现象更加的普遍。
那么是什么让孩子成了“巨婴”?首先,在当下,大多数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于是这个“家里的希望”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不仅是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的父母,还有“隔辈儿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喜欢什么给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饭给他们盛好、衣服给他们那好、鞋带给他们系好……简直成了一个太上皇。
可是父母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孩子自己的自理能力。
如果这些父母替孩子办理了一切,那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巨婴”。
其次,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
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还不懂得怎么去做自己的事情,碰到一个困难,便会找父母帮着解决,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替孩子去做,而是应该告诉孩子他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学着去克服,父母也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做。这样孩子有了自理的意识,从小培养,便不会再出现这种过度依赖父母的现象。
孩子一旦没有自理能力,对以后的生活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家长不可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剥鸡蛋”。
既然孩子已经成了“巨婴”,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正呢?首先,给孩子一个习惯改正的过程。
习惯成自然,之前养成的习惯让他们以为自己就该这样做,所以要想让他们养成一个自理自立的习惯,一定不要着急,要给孩子反复强调,及时肯定,鼓励孩子去养成新的习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愉快,但是“所有的事情最终都会成为好的事情,若是不是好事情,那就是还没有到最后”,所以在这个过程一定要耐心,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发脾气,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其次,还要在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中,勇于放手。
每个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心头肉”,替孩子完成他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忘了他做得越多,孩子就会得越少。小时候,家长担心孩子吃苦;长大后,孩子远离了父母,又会吃尽苦头。因此一定要在孩子还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赶紧让孩子能够改正过来。不然孩子出了远门,不仅不招人待见,还是要重新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重新受苦。所以,现在一定要舍得放开自己的双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其实,这一点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注意了。
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培养自理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还小的孩子,家长更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独立的能力,凡事宜早不宜晚。
关于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以下几点比较合理的方法。1、抓住关键时期,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来培养。
科学证明,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所以这个时期,便是孩子养成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他自身拥有的生活技能的情况,来合理有效的对他进行教育。
在孩子2-3岁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的各项技能 ,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在孩子3-4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试着自己去洗一些简单的衣物;
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学做些劳动性比较大的事情来了,首先就是家中的家务活了,就像是扫地、浇花、洗碗等;
在孩子7-8岁的时候,现在孩子就应该具备洗衣服、拖地,还有一些非劳动性的技能,比如一些基本的求生技能、一些基本的正确价值观,当然还少不了对时间观念的培养。
综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在关键时期,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给与合理有序的教育。
2、提供必要条件,让孩子有条件去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当孩子长大了一些之后,就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床,一个小的橱柜、书架,将他的生活用品放在一起,让他学着自己去整理自己的东西,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去动手实践。
3、培养孩子自理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一点在前文已经提到,这里一样适用。这一点也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性的一点,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不要过度地依赖父母。若是孩子有了自理意识,便会自觉的去做自己事情,不会的事情也就会问了,也就不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巨婴”了。
4、家长亲自上场,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孩子想要学了,父母就要好好地教育,教给孩子正确的生活技能,比如怎么叠衣服,怎么洗漱,怎么整理床铺等等。当然在这时,若是碰到一些事情时,家长一定不能急躁,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完成就去帮忙,也不要指责孩子笨拙。就算是孩子第一次洗衣服,洗不干净,也不能一味地训斥他,毕竟谁第一次学一个东西的时候都不会做得完美。家长只需在事后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去听,不然一味地呵斥也只是徒劳。
5、让孩子坚持下来,反复训练,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习惯难以养成,人说“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时间应该更长,而且要每天都要反复训练,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不再依赖父母,也就不会成为“巨婴”了。
相关文章
- 姥姥养出9岁巨婴!培养孩子自理自立,有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 1盒牛奶,3个鸡蛋,学会这个新做法,孩子的早餐不用买了,真香
- 学会这几点,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 孩子在外面玩的不想回家,妈妈学会下面几点,孩子开心的跟你回家
- 孩子外向好还是内向好?家长别再纠结了,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 孩子浪费、乱花钱怎么办?学会这几点很重要
- 孩子经常无理取闹,撒泼打滚?骂不听打没用,学会这几点是关键
- 3点学会描述性赞赏,让孩子不再怀疑家长的称赞,做自信的孩子
- 不能单方面和强硬要求孩子学会分享,爸爸妈妈须知道的4个关键点
- 你会管理孩子吗?学会这几点,让孩子成为你的骄傲
- 养儿育女 | 初中生不会剥鸡蛋?是谁造就了社会“巨婴”
-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新手妈妈们都学着点
- 宝宝说话的早晚和智商有关系?学会这几点,帮孩子度过语言障碍期
- 家有萌娃,穿衣很发愁?3点技巧轻松学会孩子的穿搭技巧
- 家长学会这三点孩子更听话!
- 怎样才能让老师关注到孩子呢?学会这几点,妈妈不用愁
- 想要成为合格的家长,就要先学会理解孩子,不妨从这几点做起吧
- 摔一摔就学会骑车了?为了避免孩子受伤,父母可以做好这5点
- 教育学者称:做到这几点,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会与同伴相处
- 穿鞋子剥鸡蛋,幼儿园小朋友自理能力看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