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脸哭?”面对输掉比赛的3岁女儿,母亲的“教育”引发热议 输掉了比赛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前几天和闺蜜逛街,遇见这么一件事,现在想想,还觉得当时那个母亲的做法挺让人气愤。我们在步行街溜达的时候,遇见了某商场母婴店做活动,活动方式也比较新颖,儿童平衡车比赛。
比赛流程很简单,在特定的区域内按照规定线路,绕过一些障碍,顺利到达终点就算赢了。我们看到的时候比赛已经接近尾声,但吸引我们眼球的却是另外一幕。
在领奖台一侧的台下,一位母亲正在训斥她的女儿,小女孩儿看起来也就3、4岁的样子。
“哭哭哭,就知道哭,你有啥脸哭啊?”母亲似乎不解气,还一个劲儿的拍打女儿的头盔,“全程遛弯,也不知道好好跑,最后一个弯道还被人‘超车’了!”
女孩儿只是一边儿哭泣一边含糊道,“妈妈我错了!下次我好好跑!”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很不好受,不少路人也纷纷上前劝阻,安慰孩子。后来我们从旁边人嘴里得知,孩子本来跑的挺好,最后不知怎么大意了还是怎样,结果从前几名位置掉到了倒数一二左右,孩子妈也因此大发雷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没法想象,一个母亲会对年仅3、4岁的孩子如此急功近利。
专制型儿童教养方式不可取这位母亲对于孩子的养育方式就是明显的“专制型”育儿,在这样的家长眼中,孩子的一切都是被掌控在他们手中。
对他们来说,孩子没有尊严,没有自我,“我叫你干啥你就得干啥,你是我孩子!”这种心理会驱使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出现极端,不会站在孩子角度看看问题想问题,“你做得好,让我满意,我就会继续爱你。”
在这些家长眼中,孩子只有“听不听话”。如果“听话”,一起都好说,还有的商量,如果不听话,孩子可以被自己使用一切手段教育。
吼骂、批评、威胁甚至是动手揍一顿。
“你有啥脸哭啊!”当家长对孩子说出类似的话时,家长没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有多残忍。
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绪,更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
谁都不能,也不应该去剥夺他这种权利,哪怕你是生他养他的母亲。
孩子没能让你如偿所愿,你除了暴怒、指责甚至压迫毫无办法。看似占理,实则只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发泄,说白了就是拿孩子当撒气筒。
你希望孩子对你言听计从,希望孩子做到你期盼的那样,却从没想过,你的想法就是对的?或者你自己达到你的要求了么?
揠苗助长的心态不可取《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一书中说道“专制型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往往超出了孩子的发展水平。”
很多时候,家长们只注重结果,只看重最后的结局,却来从来不会在意过程,甚至不在意孩子的具体情况。
看到别人家孩子是“神童”,做到了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目标,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做到,甚至还“大放厥词”,“别人家孩子能行你为啥不行?”
家长说这话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家孩子和人家孩子的先天差距,更忘了“撒泡尿照照自己”。自己孩子水平自己不清楚也就算了,至少知道自己和对方父母的差距吧?
对自己孩子没有详细的培养过程,到最后出结果的时候只想“揠苗助长”,把自己的孩子瞬间“拔”成和其他经过悉心培养的“神童”一个水平。
这种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幼稚的可笑。
孩子什么样、处于什么年龄,就应该按照他所处的阶段让孩子稳步健康的成长发展,过于期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甚至揠苗助长,只会害了孩子。
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你让她过早注重竞争、注重对抗,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甚至还会引发孩子对于失败和挫折的恐惧,一旦如此,将得不偿失。
正如《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一书中所说,“专制型父母教育出的儿童焦虑,不快乐,低自尊,低自信,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敌对反应。”
家长过分盲目、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潜能,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自信,甚至对其将来一生都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
小孩子比赛的重点重来不是输赢对于家长来说也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也罢,体育运动或者赛事,双方都应该把目光摆正,要明白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小孩子参赛,输赢从来不是第一要点,多与小孩子来说,锻炼身体、锻炼品格意志力以及享受比赛,能体验运动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适当的追求比赛名次,稍稍享受竞技体育的带来的快乐才是之后该做的。
相比在比赛中收获的快乐,输赢显然不重要了。
如果非要挖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我想,让孩子思考在这场比赛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有待提高,那些方面做得差,才是孩子真正需要思考和回顾的。
《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提到:“用成长型思维,发现自己可提高的空间,并努力去提高,竞争就没什么坏处。”
此外,大多数孩子少且不能准确的自我评估,孩子对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多半来自于身边的老师、家人和亲朋好友的评价。
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但也正因如此,家长们可以适当侧重通过客观的评价去激励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并且发扬光大。
这样教育、帮助孩子,比一味的和孩子讨论输赢要靠谱有用的多。
家长千万不要粗暴的“赢了就夸,输了就骂。”那样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毫无意义。
家长们应该把目光看得更远。
只有放眼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是结果,才能孩子的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相关文章
- 《小欢喜》早恋话题引发热议,让我们来听教育专家尹建莉怎么说?
- 一部电影引发的社会热议,你真的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吗?
- 女孩输掉平衡车比赛,母亲大怒:毁掉一个孩子,就让她得第一名
- 3岁女儿太犟了,她要的东西不给她就一直哭,今天我收拾了她看她哭得好伤心,这样做对吗?
- 3岁女儿趴窗台上1小时没动,爸爸走近后哭笑不得,咋回事呢?
- 3岁的女儿在幼儿园被划伤脸,园长的做法,宝妈选择报警处理
- “妈妈,你别打了,我不要了!”听了女儿的哭诉,母亲黯然泪下
- 3岁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
- 3岁女儿刮伤父亲,女儿奴爸爸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 3岁女儿在幼儿园被孤立,宝妈愤怒投诉,老师:换身衣服再来上学
- 3岁女儿连踹妈妈三脚,只因愿望没实现,爸爸的做法火了
- 3岁宝宝时,家里有个小魔头,如何面对
- 3岁是孩子阅读的分界点,教育大有学问,父母别当娃的“绊脚石”
- 3岁的孩子,想买种教育+医疗的保险,买那种好呢?孩子已经有社保?
- 女儿3岁半可以出去旅游吗?
- 女儿借母亲子宫生宝宝是怎么回事
- 女儿做错事受罚,母亲却只埋怨老师,还无理取闹让其彻底辞职?
- 女儿到底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这位母亲给了我们答案
- 女儿受了欺负,家长班级群中询问对方母亲,对话却不欢而散?
- 女儿失手摔坏手机,父亲将其打成植物人,这样的教育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