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谈死亡是忌讳?别被误导了,“死亡教育”是必上的一课 谈谈你对死亡教育的看法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君君的奶奶去世了,他站在黑白相间的灵堂里,呆呆地看着前来吊唁的人哭的稀里哗啦的,回过头他又看到了那张放在桌子上的毫无声息的奶奶的照片,他忽然觉得有些害怕,便不自觉地往妈妈的身后躲去。
"妈妈,我好怕啊!"君君的声音有些瑟瑟发抖。
"君君,别怕,妈妈在呢。"妈妈安慰道。
"可是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哭呢?"
"因为他们想奶奶了啊。"
"想奶奶的话去看她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哭?"
"因为奶奶她……走了。"
"走?走去哪里?"
"君君听话,别闹。"
面对孩子的不解,君君妈妈并没有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要哭?"以及"奶奶去了哪里"
在中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很避讳跟别人讨论死亡的话题,在孩子面前更是如此,讨论死亡对于中国家长来说,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就连谐音的"4"都会想办法避开。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要经历死亡,我们越是对孩子闭口不谈死亡,越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情不可理解、不可接受。
懵懂的小孩子总有一天要以某种方式去接触"死亡",可能是爷爷奶奶的去世,或者是家里的宠物狗、宠物猫的死去,他终究会问你:"爸爸,死是什么意思?""妈妈,你说为什么人会死呢?"
而作为父母的你,要怎样去跟孩子解释,死亡是什么以及人为什么会死呢?父母们要意识到,死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必上的一课。
死亡教育是什么?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让孩子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心理,教育孩子正确、坦然地面对死亡,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死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西藏生死书》里说过一句话: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首先,死亡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生命萨瓦特尔说过: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没有对死亡的认识,就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孩子之所以把死挂在嘴边,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死意味着什么。
华东师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自己的孩子开展和死亡有关的活动。
幼儿园里六岁的小新,常常把"死"挂在嘴边,逢人就说"你要死了!"不然就是跟小朋友说"我跟你们说,我奶奶昨天死了!"小朋友都会反问他:"为什么会死啊?"但是他也答不上来为什么。
结果放学的时候还是他奶奶来接的。
因为孩子不能理解死是什么意思,所以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逢人便说"你要死了"。
《奇葩说》的邱晨,得了癌症,面对死亡,她没有抱怨,也没有因此颓废,而是努力积极地寻求改变。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开始早睡早起,锻炼、读书,认真对待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命题,当然也包括死亡。她说:"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只有认识到生与死,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其次,死亡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加珍视自己的生活死亡教育,就是自我察觉和自我重塑,只有经历过死亡的洗礼,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珍视父母给予的一切以及自己的生活。
我们总认为,只有把死亡跟孩子隔离开,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但是,这个却对孩子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在《少年说》里,韦昌镐曾经患有抑郁症,2017年六月,当他走向湖中想要结束生命的时候,他突然有了生的欲望。他说:"在那片冰冷黑暗的湖水里,我才意识到自己对生命的爱与渴望。"
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最后,死亡教育可以让孩子避免走向极端缺失死亡教育的结果,是遗憾的,孩子胆小、恐惧,并且漠视生命。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在告诉家长,死亡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加听话或者是保持安静,会告诉孩子:"晚上哭的话会把鬼找来的。"家长的这种错误引导,会让孩子把死亡以及魔鬼捆绑在一起,从而变得胆小恐惧。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面一位女同学跟她男友分手之后,竟然用刀片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下了男友的名字,这种自残行为也着实让我觉得费解。
一件件,一桩桩事例,都在告诉父母,缺失死亡教育的可怕。
父母如何对孩子做死亡教育?第一点,客观分享,具象解释父母可以跟孩子客观解释一下,死亡就是人的身体功能停止,比如说我们的心跳、呼吸甚至思考都停止了。就像生活中一朵花它枯萎了,是因为它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都不再动了。
家里养了几条金鱼,孩子很喜欢,每天都会定时定量地给金鱼喂饲料,久而久之,孩子就对金鱼有了很深的感情。
忽然有一天,鱼缸里面的金鱼翻白,任凭孩子怎么拨弄,它们都是一动不动地,这时候孩子跑过来说:"妈妈,浴缸里的金鱼怎么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
这个时候你如果只是简单地跟孩子说:"因为金鱼死了。"孩子也不能理解死了代表的意义。
你可以跟他说:"因为它们身体功能都停止了,不吐泡泡了,也游不动了,所以它们就死了。"
第二点,借助工具,形象说明对于死亡的解释,客观的解释只是表面的讲解,家长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跟孩子说明,比如说绘本、看视频等,为孩子开展生死教育。
比如说《汤姆的外公去世了》、《一片叶子落下来》这一本书,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到死亡的意义;再比如说看哭全球的《寻梦环游记》,里面对于死亡的解释可以让孩子更加透彻地了解生与死的意义。
第三点,关注情绪,坦诚表达通过以上的教育开展,让孩子充分体验分离、死亡的悲伤,让孩子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孩子再发生亲人离世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并且也要适当开导孩子,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勇敢。
在灵堂上,告诉孩子:不要怕!这是因为身体各项功能的停止,所以就会走向死亡,所以活着的人应该要更加珍惜生命。哭泣,是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以及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第四点,正向引导,绽放精彩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死亡不是生命的尽头,遗忘才是,对亲人的思念是人之常情。要让孩子学会热爱生活,积极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儿童生命教育读本《寿命图鉴》中提到过,因为了解生命,所以才会更加努力认真地活着。
死亡教育,让我们的每一个家庭发生了变故,对孩子的死亡教育一刻也不能停止,地上的落叶、离去的宠物以及我们逝去的亲人,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死亡教育。
乔布斯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美国著名的死亡教育,使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决定了要"向死而生"。2005年的时候,在一次演讲中他说:"从那之后,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上都会对镜子里的自己说: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正视死亡,也许就能帮助孩子多一份对生命的理解,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也会多一份珍视,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生命中每一刻的时光。
因为生活中的我们以及孩子,随时都可能直面死亡,而好的死亡教育,会让孩子更加珍爱生命。
不要忌讳在孩子面前谈论生死,避而不谈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没有思考过死亡的人生,不会体会到活着的价值,那些被屏蔽在死亡之外的孩子,其实比直面生死的孩子更加危险。
智慧的父母不会避讳跟孩子谈论死亡,只有通过言论,"死亡"才会渐渐地进入孩子的意识中,变成可以面对的存在。
死亡教育,是我们欠孩子的一节课,也是人生中必上的一节课。
我是小E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不要对死亡避而不谈,想让孩子敬畏生命,就要重视“死亡教育”
- 教育孩子,最忌讳唠叨
- 死亡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让死亡教育成为孩子爱的教育
- 孩子妈妈爸爸面前两个样,父母教育观念不统一,对孩子影响多
- “妈妈,什么是死亡?”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家长需要这3招
- “小孩说他不想死,我应该怎么回答?”给孩子的死亡教育要这样做
- 《影响力》读书笔记3:孩子逆反,是家长的教育方法错误导致的
- 亲人去世,该让孩子面对还是回避?对孩子的死亡教育该怎么做?
- 妈妈,我会死吗?父母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这是人生必修课
- 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请尽量少玩手机,陪伴更重要
- 开学第一课|杜佳楣揭秘孤独症孩子究竟如何进行融合教育
- 德国家庭教育第一课: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没有死亡教育的汉文化:让死亡教育,成为孩子爱的教育
- 看孩子独自一人就受不了?孩子“无聊”并不可怜,而是必上的一课
- 给父母的开学第一课:教育孩子,这3个方面不能全靠老师
- 孩子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谈中国教育的种种误区
- 「教育谈」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
- 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孩子?浅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拔河”行为
- 从杨烁的教育方式谈起:不能疗愈自己的父母,都无法真正爱孩子
-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王岩波谈《为什么孩子很努力却得不到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