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氏全脑:父母有格局,孩子更出息 轩氏全脑潜能
轩氏全脑轩脑师: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经历不到这些,他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引导孩子亲自去历练、去尝试,去体味受挫的心境,去思考该何去何从。
待到羽翼丰满搏击长空时,所有的苦都不苦,所有的甜才是甜!
01.吃过奋斗的苦,将成为人生的底气
这几天,“28岁北大女博士获聘名校教授”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强烈关注。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宣布:
出生于1991年的北大博士李琳,于今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同时提供的还有220万的安家费和90万的年薪。
此事一出,引起无数人的羡慕与赞叹。
可是,你看到她风光的今天,却没有看到她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
你看到她如今的衣食无忧、名利双收,却没看到她十几年来,吃尽了读书的苦。
据悉,28岁的李琳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
她的成绩并不是依靠什么父辈的遗产,也不靠人脉与关系,而是她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科研中沉淀下来的。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奋斗,真的能够改变命运。
轩脑师曾见过很多无知的家长,在孩子读书偷懒时一味谩骂责备,或者直接放任不管。
他们自我安慰道,比尔·盖茨不也没读大学,还不是成为了世界首富。
可是他们不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前,考上的是哈佛大学。
所以,你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有句话说得好: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着价格。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才会带来明天别人的望尘莫及。
有格局的父母,一定是舍得让孩子吃奋斗的苦。
要知道,那些奋斗的汗水,终将成为孩子的底气。
累积成为他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他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02.吃过失败的苦,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
在前些日子,一则#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榜: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轩脑师总会觉得何必呢?
一是累坏了自己,像秦女士这样把自己气出抑郁症的,真的是得不偿失。
二是哪怕你再要求孩子完美,孩子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这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何况人呢?
在轩氏全脑轩脑师看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输的时候总比赢的时候多。
有格局的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走向成功,更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白岩松在《白说》里提到这样一件事:
他每年都会招收几名研究生指导,北大、清华等几所名牌大学会提供几份简历,让他从中挑选。
可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并不算优秀,可竟然被录取了。
当她向白岩松询问缘故时,白岩松告诉她,在别人的简历里看的都是“光辉事迹”,得了什么奖,有过什么优秀作品。
只有在这个女孩的简历里,看到了失败的经历。
她在简历中讲到自己考验受挫后,如何调整身心,又如何经过漫长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研究生。
看到女孩的心路历程,白岩松感叹到:
“只有受到过很多表扬,却也能经历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对前程未卜的人生。”
的确,真正的强大,不是赢得了,而是输得起。
毕竟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能赢到最后的人,才算真正的成功。
爱迪生曾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有格局的父母,懂得教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在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中,累积成绝地反击的勇气,和内在成长的力量。
这个结果将最大程度地决定孩子的生命深度与人生高度。
03.吃过坚持的苦,终成为铺垫成功的路
沙溢在新一期《熟悉的味道》中讲述了安吉学习钢琴的心路历程。
他说,有段时间,安吉对钢琴特别抵触。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失去了兴趣。
安吉曾坐在钢琴前,哭得泪流满面,用手不停地拭泪,还自责说:弹不好,就是弹不好!
即使这样,安吉也没有放弃。
转而,他又为自己加油鼓劲:我今天一定要弹好!
继续专注地练琴。
胡可看到这一幕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她说:“我们不需要执着一定完美的结果,却要拥有坚持的品格”。
学习钢琴的过程对安吉来说非易事,自我怀疑、挣扎,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
后来,安吉在一次钢琴比赛中荣获金奖。
在一次次的否定中,纠正自己的不足,在与惰性的抗争中,变得自律。
对所做的事多了一层把握,在行动中升腾出希望,这就是坚持的真正意义。
那些流过的汗,都将凝结成闪亮的宝石,铺就出一条成功之路。
轩氏全脑轩脑师记得看过一组漫画,有10个孩子一起学书法:
有1个,奶奶觉得孩子太小了,不该剥夺他快乐的童年。有1个,父母做不到风雨无阻接送,时不时就请假,慢慢就断了课程。有1个,写着写着遇到瓶颈期,就不愿意学了...最后,只有1个孩子坚持了下来。
于是,大家开始羡慕这个孩子,说他有天赋、爱学习,将来一定能成才。
殊不知,这个孩子及家长在背后付出了多少。
时间会证明,是选择与坚持,让孩子与同龄人慢慢拉开距离。
当孩子在过程中一点点进步,捱过一道道难关,从中获得的信心和成就感任谁都无法给予。
经历了这些,他就不会被现实的条件困住,对自我的认知也会发生改变。
有格局的父母,既会给孩子捧在手心里的疼爱,也舍得让他体味苦尽甘来。
04.最后,轩氏全脑轩脑师表示:
很多父母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就是为了让其少受一点苦。
但我们不能总替孩子打伞,也不能踢开所有的绊脚石。
有的苦必须亲自吃,有的累始终逃不掉。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长.
每经历一次打击,就会更成熟。
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当然,所谓吃苦,并非刻意制造困苦的环境。
而是在孩子不得不做的事情上,在每次的经历中,学会既享受乐趣和满足,也能承担焦虑和痛苦。
只有让孩子有了历练的机会,他们才能羽翼丰满。
总有一天,他们将在属于自己的蓝天里展翅翱翔。
相关文章
- 清华教授直言:这种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一般更有出息
- 孩子到了年龄之后,父母合理给孩子零花钱,孩子长大才会有出息
- 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让孩子建立格局
- 孩子要想长大有出息,这三种苦一定要吃,父母别心疼不舍得
- 父母假装出门,把孩子留在家里,宝宝却淡定不已:以后得有大出息
- 父母的这种节俭,会毁了孩子的格局和思维,长大后差距明显
- 父母舍得让孩子吃3种苦,长大后会有出息,你是否做到?
- 父母越没脾气,孩子越有出息,到底有没有道理
- 父母这样“装疯卖傻”,孩子一定自信、可爱、有出息
- 轩氏全脑:教育孩子,就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上班?”父母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格局
- 一个不懂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 一个家庭中孩子是否有出息,从他的父母身上就可略知一二
- 内向的孩子就没出息?并不是,他们的天赋父母都不知道珍惜
- 别否认这个残酷真相:越不努力的父母,孩子越没出息
- 叛逆一定没出息?,孩子的“暴躁综合征”,却是父母的福气?
- 家长常做这4件事,会让孩子没出息,但是很多父母仍在做
- 张亮4岁女儿走秀上热搜:父母的优秀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 整天把“规矩”挂嘴边的父母,教不出出息孩子,适当放养未尝不可
- 孩子几种家庭带出来的宝宝会更有出息,和家庭的富裕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