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小很懂事、很完美的人,他或许有一个自利的父母 有完美的人吗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教育观、价值观也是差别很大,但是,千万不要因父母的自利、功力毁掉了孩子。
现如今这个社会是浮躁的,每个人都在期待成功,都在期望买个奖票中1000万。我们的教育事业更是早早提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少家庭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多少人在网络上分享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牛人”。
回头看看,在这个畸形的教育圈中,最受伤害的是孩子。
我的女儿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前一段时间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家长找到她,想让女儿陪孩子练练钢琴课。女儿问孩子什么时间有空闲?孩子委屈的看着妈妈说:我没有时间,真的没有时间了呀。原来孩子要上钢琴课,还要上英语课,还要上数学补习班......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天排的任务比大人都满。女儿跟我说:妈妈,我觉得好心疼这个孩子,我觉得他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了,更不要说游戏玩耍了。
有时候和一些家长沟通,我问他们,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班,孩子不喜欢怎么办?
家长会说:没办法呀,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都在补,我们也不能让孩子在家玩吧。
攀比,功力,已经让我们的家长失去了判断力。孩子喜不喜欢无所谓,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坐在补习班或兴趣班里,自己就是一个尽责的家长。
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对学业和兴趣的悟性也是不同的。真正厉害负责任的家长在辅导孩子时一定会认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从而去做出教育选择。
有一位妈妈,她半辈子都是在和一位同事比,同事的孩子学习钢琴,她也毫不犹豫的给女儿买钢琴,上钢琴课。孩子无比厌恶这个课程,不敢跟强势的妈妈发泄不满,永远用一双眼睛斜看钢琴老师。我敢于预料的是,这个孩子一定学不好钢琴,而她的青春期一定会无比叛逆。等到她敢于和妈妈较真时,一定是问题少女。
这就是中国家庭的教育悲哀。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希望,却不属于自己。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自我摸索成长的空间,他在自我摸索中或许会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即使错了,碰壁了,流血了,也没关系,他在成长中历练了自己,比父母一路搀着扶着走要好很多。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太多的母亲和父亲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
人是变动的,成人会变,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变呢?不要硬逼孩子做什么,要和孩子有共情,要和善而不失坚定的教育孩子。
大家都知道吴谢宇杀母案,对这个案子的讨论很多,各种心理分析研究。
吴谢宇是个学霸,很懂事。吴母很严厉,她想培养的是前程远大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的孩子,她的严苛伤害了孩子,又何尝不伤害自己呢?这个悲剧应该警醒所有的家庭。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终身都要学习的,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学习内容。不要以孩子怕你而感到得意,不要觉得孩子懂事听话,就觉得你的教育很成功。一定审视自己的教育有没有问题,孩子外在的听话,心里有没有隐忍的小种子。
家长的任务就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 白璧不怕微瑕,留点缺憾或许更吸引人,父母不必要求孩子完美主义
- 一个不懂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陶行知:教育孩子,父母统一战线很重要
- 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孩子越来越难管
- 从小跟奶奶睡和跟妈妈睡的娃,10年后差距明显,父母不要忽视了
- 父母不完美,孩子才敢厉害
- 父母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 父母与孩子沟通出现误解,是因为因果关系错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 父母们都喜欢孩子被人夸赞有教养,“教养名片”应该从小带上
- 父母偏爱,会给孩子多的家庭造成什么影响?一个故事告诉你答案
-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该保持在哪个范围?一个复杂的问题
- 父母培养孩子,从小管住这3条,长大后不想成功由不得你
- 父母子女VS陪伴成长 | 王源、颜如晶、嗯哼或许给你启发
- 父母应该教第一个孩子做的10件事,使他们成为年幼孩子的好榜样
- 父母怎么样做,如何培养一个不说脏话的宝宝?
- 父母怎么跟娃交流娃才会更懂事,十三个场景教你学会做智慧父母
- 父母怕孩子走丢,在娃身上绑一个氢气球,不料把人贩子给乐坏了
- 父母注意了!从小就爱看书的宝宝对他的益处是有多大?
- 父母适当的扮弱,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大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每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懂事的父母,这就是最棒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