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儿童版 解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2023-02-04 13:40:56孕产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儿童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儿童版

孙子兵法有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儿童版

解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儿童版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记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记是2本书。。

一个是孙武写的兵书一个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计策。。

三十 六计之孙子兵法故事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解析】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决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便,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

【探源】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沪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故事】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翻译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文: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不再怀疑了。秘及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打集中的强敌,不如把它调动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泛指第三方力量)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上益下”的逻辑推理演算。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的消耗、疲惫敌人,使它由强变弱,我就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敌方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指挥不当,军如无头之蝇,乱撞乱碰,就不能判明和应付突然事变的发生,这是指挥员失去分析判断情况的能力的一种征象。要利用敌人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将其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译文:用假情况蒙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的由虚变实,以各种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在这里固守时,悄悄地迂回到那里偷袭,这就能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敌方发生矛盾、混乱时,我方益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待其乱极则自然消弱、消亡。这就是豫卦所讲的:“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的道理。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方信任我方而丧失警惕,我方则秘密策划消灭敌方的办法。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行动,以避免意外变化。这就是刚中柔外的道理。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文:当前形势必然有所损失,应以局部的损失换取整体的利益。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文:敌方细微的疏忽,也必须利用;无论多么微小的利益我方也必须得到。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利益。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文:有疑问的要予以核实,明确后方可行动。避免复卦,阳隐藏在阴之下。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文:凡有作为的,难以驾驭,不可利用;凡无作为的,必依附于我以自立。利用无作为的人,不是我求他而是他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等待时机使敌人窘困,用人为的方法诱骗敌人,如果前进有危险,就让敌人过来。 第16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文:逼的敌人无路可走,他就会反扑;让敌人逃跑则可消减其气势。追击敌人时紧紧跟随而不逼迫,以消耗敌人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溃不成军时在捕捉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是需,有孚,光的道理。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译文:用极逼真的方法诱惑敌人,然后打击上当的敌人。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敌人的首领,就可以瓦解他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文: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使他顺从我,象人随天时而作息一样习惯、自然。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译文: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的转移主力。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文: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奸灭。零散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在受到地理及形势的限制时,从不受限制处获取利益,对所受限制采取等待(或促使)形势的转变的态度。这就是睽卦的道理,虽水火不相容,旦仍能暂时共处。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文: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译文:多次变动他的阵容,暗中抽换他的主力,等待他自趋失败,然后趁机控制或吞并他。这就象拖住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者制服弱者,要用警告的办法来诱导他。主帅强刚居中间正位,便会有部属应和,行事艰险而不会有祸患。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译文:树上开花,是由“铁树开花”转化而来,原意为不可能开花的树竟然开起花来了,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兵书《三十六计》上把它作为制造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铁树也开了花,变不可能为可能,所以能够制服敌人。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文:乘着有漏洞就赶紧插足进去,扼住它的关键要害部分,循序渐进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译文:对于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于有智慧的将帅,就打击他的意志。将帅斗志沧丧,兵士颓废消沉,敌人的气势必然会自行萎缩。利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敌人,可以顺利地保存自己。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文:兵力空虚时,愿意显示防备虚空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产生疑心。用这种阴弱的方法对付强刚的敌人,这是用奇法中的奇法。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文:在(敌方)疑阵中布(我方)疑阵,即反用敌方安插在我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打击敌方:(这是利用常理)因此辅助来自内部,便不会导致自己的失败。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文:人们一般不会自我伤害,遭受伤害,必然是真实情况;我以假作真,并使敌人信而不疑,离间计就可以实现了。抓住敌人“幼稚朴素”的心理进行欺弄,就能顺着他那弱点达到目的。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文:敌人兵多将广,不可与之硬拼,应设法让他们自相牵制,以削弱他们的实力。三军统帅如果用兵得法,就会像有天神佐佑一样,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文: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不再怀疑了。秘及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打集中的强敌,不如把它调动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泛指第三方力量)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上益下”的逻辑推理演算。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的消耗、疲惫敌人,使它由强变弱,我就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敌方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指挥不当,军如无头之蝇,乱撞乱碰,就不能判明和应付突然事变的发生,这是指挥员失去分析判断情况的能力的一种征象。要利用敌人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将其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译文:用假情况蒙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的由虚变实,以各种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在这里固守时,悄悄地迂回到那里偷袭,这就能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敌方发生矛盾、混乱时,我方益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待其乱极则自然消弱、消亡。这就是豫卦所讲的:“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的道理。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方信任我方而丧失警惕,我方则秘密策划消灭敌方的办法。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行动,以避免意外变化。这就是刚中柔外的道理。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文:当前形势必然有所损失,应以局部的损失换取整体的利益。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文:敌方细微的疏忽,也必须利用;无论多么微小的利益我方也必须得到。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利益。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文:有疑问的要予以核实,明确后方可行动。避免复卦,阳隐藏在阴之下。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文:凡有作为的,难以驾驭,不可利用;凡无作为的,必依附于我以自立。利用无作为的人,不是我求他而是他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等待时机使敌人窘困,用人为的方法诱骗敌人,如果前进有危险,就让敌人过来。
第16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文:逼的敌人无路可走,他就会反扑;让敌人逃跑则可消减其气势。追击敌人时紧紧跟随而不逼迫,以消耗敌人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溃不成军时在捕捉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是需,有孚,光的道理。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译文:用极逼真的方法诱惑敌人,然后打击上当的敌人。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敌人的首领,就可以瓦解他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文: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使他顺从我,象人随天时而作息一样习惯、自然。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译文: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的转移主力。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文: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奸灭。零散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在受到地理及形势的限制时,从不受限制处获取利益,对所受限制采取等待(或促使)形势的转变的态度。这就是睽卦的道理,虽水火不相容,旦仍能暂时共处。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文: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译文:多次变动他的阵容,暗中抽换他的主力,等待他自趋失败,然后趁机控制或吞并他。这就象拖住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者制服弱者,要用警告的办法来诱导他。主帅强刚居中间正位,便会有部属应和,行事艰险而不会有祸患。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译文:树上开花,是由“铁树开花”转化而来,原意为不可能开花的树竟然开起花来了,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兵书《三十六计》上把它作为制造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铁树也开了花,变不可能为可能,所以能够制服敌人。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文:乘着有漏洞就赶紧插足进去,扼住它的关键要害部分,循序渐进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译文:对于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于有智慧的将帅,就打击他的意志。将帅斗志沧丧,兵士颓废消沉,敌人的气势必然会自行萎缩。利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敌人,可以顺利地保存自己。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文:兵力空虚时,愿意显示防备虚空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产生疑心。用这种阴弱的方法对付强刚的敌人,这是用奇法中的奇法。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文:在(敌方)疑阵中布(我方)疑阵,即反用敌方安插在我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打击敌方:(这是利用常理)因此辅助来自内部,便不会导致自己的失败。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文:人们一般不会自我伤害,遭受伤害,必然是真实情况;我以假作真,并使敌人信而不疑,离间计就可以实现了。抓住敌人“幼稚朴素”的心理进行欺弄,就能顺着他那弱点达到目的。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文:敌人兵多将广,不可与之硬拼,应设法让他们自相牵制,以削弱他们的实力。三军统帅如果用兵得法,就会像有天神佐佑一样,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