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才不是咧
“很多人等孩子上来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孩子与他人的差距,殊不知,其实在看不到的时候(0-3岁),这个差距已经在悄然拉开了。”
有一种被当头一喝的感觉。
真的是这样啊!
这促使我兴致盎然的听下去,并真心推崇给大家看或者听这本《父母的语言》。
作者达娜·萨斯金德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人工耳蜗植外科医生,她在对聋哑孩子安装人工耳蜗的经历中,惊讶的发现两组家庭:
一组安装后父母大量的跟孩子说话,语言刺激对孩子智力发展带来很大帮助;
相反,另一组家庭因为父母繁忙和孩子对话很少,后续该孩子的智商发展明显不如前者。
由此她得出结论:三岁之前的大脑发育成熟期的80%左右,在这三年里刺激神经元的交互产生更多的突触就是语言!
家长与孩子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的越快,三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就会越高。
这本书还解释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你的孩子为什么输在了起跑线上?
调查显示:不同收入家庭的孩子,在2岁之前,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数量是不一样的。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87句话/小时;
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178句话/小时。
这导致孩子在3岁时,累计听到的单词量大大不同。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积累了4500万个单词;
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只积累了1300万个单词。
大家明白了吧,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赢在家境富足,或是报了多少课外辅导班,而是赢在了一出生,他们就有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
这一理论其实与我们中国的俗语“三岁看八十”不无有巧合之处。但是现在社会,大部分人的普世观念仍然是:小婴儿懂个啥,三岁之前扔给老人看就是了。
呵呵。
得到了数据和分析结论后,那么父母如何通过科学方法与孩子沟通呢?萨斯金德医生研究出了“3T原则”
1、共情关注(Tunein)
2、充分交流(Talkmore)
3、轮流谈话(Talkturns)
具体方法不想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我想说的是最后增加的一个T原则,turn it off—把电视手机关闭。
为什么电视剧前长大的孩子情商普遍偏低?因为电子产品只是单向交流,他们没有反馈,不知道对错,只会模仿。而且沉迷于电子产品时间越长,性格更容易孤僻不喜与人交流。
我家是没有电视的,六六同学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只有每周周末看电脑动画片和手机游戏的时间。当然每次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而且我发现时间长了之后,她反而对电子产品没有那么热衷,到了周末,你让她玩也行,好像不玩也行,并不会沉迷。
如果她的空闲时间被看书和父母的陪伴占据,她压根就不会想起玩手机和看动画片,因为这些跟书和跟爸爸玩游戏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3T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塑造孩子的品格,诸如思维模式和培养善良、同情的品格及塑造自控力等。
当提到父母的语言还能塑造孩子的自控力的时候,我还是虎躯一震竖着耳朵听得特别认真。
大家知道自控力的养成对孩子简直太重要了,那个知名的“棉花糖实验”千百年来被人提及,实验证明,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自制力,单靠“智力”因素孤军奋战是不科学的。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很有限,仔细算来,也不过两三年时间。作家龙应台曾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期限的,然而食物过期还可以再买,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道理说了这么多,但其实有的地方我也做不到。只是我们希望现在还为时不晚,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丰富的语言环境吧,让每一位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章
- 小孩子三岁多,但是晚上不知道起来上厕所,现在还穿尿不湿。有没有懂的宝爸宝妈们给支招?
- 小孩子三岁多,但是晚上不知道起来上厕所,现在还穿尿不湿。有没有懂的宝爸宝妈们给支招?
- 小孩子要不要太懂事?
- 小孩子一天里面什么时间去补锌补钙比较好呢?
- 小孩子不听话能打吗?
- 小孩子不长个子的原因?
- 小孩子两岁多一直是左手拿筷子和调羹,有没有必须强行改变?
- 小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 小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 小孩子为什么永远不知道疲惫
- 小孩子也有大情绪!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为消极遭遇找台阶下
- 小孩子也长痣?会癌变吗?能点吗?看皮肤科专家怎么说
- 小孩子买衣服太浪费,遵循“两大一不大”原则,能省好多钱
- 小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办理“身份证”很多家长都不知道?
- 小孩子做了人工耳蜗,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吗?
- 小孩子做错事,你会如何引导呢?
- 小孩子出生时间也有讲究?老祖宗总结了一句俗语,说的在理吗?
- 小孩子刚出生,怎么检查听力?
- 小孩子到底从几岁开始学美术合适?
- 小孩子去上口才班有什么用?口才班能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