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默默接受批评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八岁的查尔斯给外婆写了一封感谢信,妈妈说要看看。
查尔斯虽然心里不乐意,但勉强把信给了妈妈。
妈妈看后,批评说:“哦,查尔斯,你看看你写的多糟糕,这么歪歪扭扭的,怎么写不整齐呢?而且拼错了三个词哦。过来,照这样抄三遍。你可不能把这么乱七八糟的信寄给外婆!”
妈妈把正确的词写在错的上面,让查尔斯重新写。
查尔斯从头开始,可是出了更多的错。他一张一张揉了好多张纸。
最后,查尔斯气得泪流满面,一把扔掉笔,大叫道:“我写不好!”
妈妈又给出建议:“你写的时间太长了,不如干点别的吧,半小时后以后再写。”
这位妈妈一直在批评指正孩子,可是孩子却变得越来越糟糕。为此,鲁道夫·德雷克斯告诫大人们:
孩子会犯错误,做错事,这很正常,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大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习惯性地批评孩子,从而给孩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绘本《请不要生气》就是讲述了一个经常受到大人批评而不知所措的小男孩,通过七夕节的心愿改善困境的故事。
书中不仅真实地表达了孩子的心声,也让大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让读者认识到: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孩子,大人也应该不断地修正自我,才能更好地跟孩子相处。
至于本书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下面一一介绍:
荣获多项荣誉
《请不要生气》的作者是楠茂宣,他是日本儿童文艺家协会评论员、日本德岛县儿童文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以儿童文学为中心的创作活动和讲演活动。作品有《如果我长大了》《奶奶的生日》《鼹鼠的星期日》《做好事真棒》等。
绘画是石井圣岳,他主要从事绘本和插画等的创作,因为小川未明的绘本《电线杆和奇怪的男子》创作的插画而一举成名,作品《掉下来啦》获日本绘本奖和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
无论是作者楠茂宣,还是插画师石井圣岳,在日本绘本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获奖无数。两人共同创作的《请不要生气》更是荣获2011年第2届日本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大奖,2012年第3届日本幼儿园绘本大奖,并且入选日本2009年全国青少年读后感竞赛指定图书。
这就是《请不要生气》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推崇的主要原因。
表达孩子的心声很多孩子在受到大人批评时,往往一声不吭。大人就认为,这是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孩子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有多少大人真正了解呢?
《请不要生气》告诉了我们,那些默默接受批评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书中,小男孩因为妹妹不听话,而责备了妹妹,于是妹妹就哭个没完。妈妈于是生气道:
“你看看你,又把妹妹弄哭了!”
“你怎么还没有做作业啊?”
小男孩什么都不说,把头扭过去看着别处,一声不吭地挨训。
其实,他真实的内心想法是:
“哼,谁让她那么任性,不听我的话呢!”
“我一直在陪妹妹玩,哪有时间做作业啊!”
可是,小男孩不敢说,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说的话,妈妈会更生气。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不跟他一起玩,于是他打了两个同学。老师批评他:
“你又干坏事了!”
“不可以打人!”
他仍然一言不发,把头扭到一边,默默接受批评。
其实他真实的内心想法是:
“是他们俩先说我坏话的!”
“可是他们说不想跟我一起玩,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啊!”
可是,小男孩不敢说,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说的话,老师会更生气。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几个小事例,把小男孩挨训时内心的想法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随后,作者又进一步道出了小男孩的心声: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夸奖,希望大人不要再生气了。
这种从孩子角度出发、真实表达孩子内心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信任,从而迅速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让大人深受启发
如果把这部适合3-6岁孩子阅读的绘本,列入大人必读书目,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它像一面镜子,让大人从中看到自己的过失。
书中,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你别那么生气了,小心长皱纹哦!”结果,又惹妈妈生气了。可小男孩不过是希望妈妈一直漂漂亮亮的。
由此可见,大人的认知和孩子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偏差是造成大人对孩子误解的根本原因。
如果化解这种矛盾呢?作者给出了答案。
七夕时,老师让孩子写下自己的愿望。
小男孩出乎老师的意料,竟然写的是:“请不要生气。”
老师看到小男孩的愿望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向小男孩道歉。
妈妈得知后,也跟小男孩道了歉,并且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小男孩非常开心,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一定要做得更好。
显而易见,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是治愈孩子坏情绪的良药。
书中的老师和妈妈都通过小男孩的愿望进行了反思,并且及时修正了自己的错误,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如此。
楠茂宣说:“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一颗不同的心,也都会有一个真诚的心愿,就像这本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衷心希望大人们用一种不带偏见的眼光看待孩子,了解他们心中最真切的愿望和最真实的想法。”
大人们只有真正的了解孩子,才能够教育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孩子真地做了错事,该怎么办?即便孩子做了错事,也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先共情,后引导”才是最好的选择。
夸张而稚拙的绘画很多人评价,《请不要生气》的绘画太丑了,没有一丝美感。
其实,这是插画师石井圣岳的用心之处:用油画棒和水彩,创造出夸张而稚拙的绘画,迎合了儿童的审美特点和认知习惯。
比如老师批评小男孩的这张图:
小男孩倔强地把头扭到一旁,眉头紧紧地皱着,眉毛竖了起来,嘴巴紧闭着,显然不认同老师的批评。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淡蓝色的泪水将要从小男孩的眼眶中奔流而出,可见他的心里有多么委屈。
虽然构图简单、线条粗犷、色彩简洁,并且画的眼睛大得出奇,却生动传神地把小男孩的神态准确地呈现了出来,这种夸张而稚拙的画风非常符合3-6岁孩子的审美特点。
此外,这幅画中的老师,无论是长短不一的眉毛、圆瞪的眼睛、张大的嘴巴,还是扭曲的动作,都极为夸张,但这正是孩子们心目中老师生气的样子,十分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
虽然整本书的构图都极为简约,但是插画师没有忽略对细节的呈现。
比如,妈妈拥抱两个孩子这张图:
在画面左下角的盆栽上挂着三张纸条,即三个愿望:请不要生气;我越来越会折纸;大家都健康。
之前的故事中,小男孩提到了三个生活细节:总是惹妈妈生气;妹妹嫌弃他折的纸不好;妈妈经常工作到很晚。
三个生活细节和三个愿望巧妙地契合在一起,这种首尾互应的方式,不仅极具人文关怀,也极富艺术特色。
总之,每幅画在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都独具魅力,又充满童真童趣。
孩子们不仅能从这样的绘画中感受到非同寻常的亲和力,也能获得很好的艺术启迪。
在教育孩子、与孩子相处等问题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难免会有过失。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永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所以,大人应该有自我反省的觉悟。而那些习惯性批评孩子的大人,更应该学会自我反省。而绘本《请不要生气》会帮你看清批评背后的真相,会让你对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相关文章
- 孩子不接受批评,作为父母有5件事要做
- 孩子公共场合犯错,不接受批评还做鬼脸!教你四步纠正熊孩子
- 当孩子不能接受批评和被拒绝,家长该怎么办?
- 育儿秘诀:鼓励您的孩子积极接受批评
- 四岁半男孩不能接受批评,指出错误就要发脾气,家长该怎么做?
- 到底应不应该给孩子买保险,我想听真心话?
- 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去旅行”,背后的利与弊,家长想好再决定
- 孩子上幼儿园后,全职妈妈想去上班,到底可行吗
- 孩子上幼儿园后,全职妈妈想去上班,到底可行吗?
- 孩子究竟需不需要做家务?在中国给孩子报酬的父母到底怎么想的?
- 孩子花式“作妖”,他们的小脑瓜到底在想什么?
- 4个月宝宝被妈妈批评,没想到孩子脾气有点大,宝宝:哼,我生气
- 5岁以下孩子喝饮料,到底该喝什么?喝多少?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小王子》:想象力到底多重要?这几招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漫画来了」用幻想帮孩子假装实现愿望,更容易接受没有的现实
- 一言不合就开“作”,敏感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 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就逼迫孩子接受“抢跑”教育?当心得不偿失
- 两岁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养、怎么教?是不是她想怎样就怎样?
- 两岁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养、怎么教?是不是她想怎样就怎样?
- 养一个孩子到底多费钱,从备孕到孩子结婚花费远超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