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中科院专家王金凤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2022-02-07 04:30:35孕产
曾经在中小学范围内,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主题是:你最理想的父母是怎么样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最理想的父母除了提高最基础的保障之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理解和支持他们。而家长们提出来的话题,同样是怎么样才能理解和支持我。

曾经在中小学范围内,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主题是:你最理想的父母是怎么样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最理想的父母除了提高最基础的保障之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理解和支持他们。而家长们提出来的话题,同样是怎么样才能理解和支持我。

因此,相互理解和支持,已经成为了现在亲子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亲子关系改善的主要目标。

但,理解和支持只是一个主观概念,我们的付出并不确认对方是否能接受到。

真正的被理解和被支持,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很多孩子到了4年级以上,和家长的矛盾会比较大。有些专注力较差的孩子,和家长的矛盾会更强烈。

这是为什么造成的?因为时代在变化,家长有家长的经验和需求,孩子有孩子的认识和需求,当家长用经验来应对目前的社会时,家长和孩子都有矛盾。孩子,只会通过自己的认知评价系统来理解家长的语言。

确认家长和孩子的定位

传统文化下,总是要求孩子孝顺家长。

但一个真正可以相互理解的关系是朋友,朋友是要建立在对方的需求上,去了解和支持。

很多人都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

为什么老婆婆能收到孩子的感激,而妈妈并不会收到?

因为当孩子饿了,她需要食物,而老婆婆满足了她最大的需求。

这种付出和得到是匹配的,这种匹配会带来支持感和满足感。

怎么样理解对方的需求达到彼此理解?


1. 先后退一步

先放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成绩,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

我们和孩子都可能曾经面对一些类似的困难,在过去,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处理的。

比如如果孩子的专注力有问题,我们可以先陪伴孩子看一下他们为了提高专注力都做了什么努力,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这些已获得的成绩,就是孩子可以变得更加优秀的经验。

当我们蹲下来看和孩子一起审视他们的成就时,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支持、被欣赏,没有一个孩子会希望自己成为不好的孩子。

2. 不要强化否定方向

孩子对于世界是没有概念的,因此是特别容易被评价影响的。当老师、家长们,都在否定他,认为孩子“你就不能更认真一点/你就不能更好一点吗?”时,我们的批评只会让他们觉得他们确实不行。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无论他在哪方面存在短板,只要孩子相信自己可以,他们就可以变得更好。

在我们认为孩子做的不够时,更要关注他们是否有在这方面努力过,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他们就能获得支持感。

当以后他们遇见困难时,他们更会相信爸爸妈妈会帮助他们,更会和爸爸妈妈沟通。

3.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

有的时候当我们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孩子实际上可能觉得自己表现的很好。

这时候,我们就要认同他的努力,因为孩子如果这么觉得,是因为他一定在不断努力。

我们只需要和孩子探讨一个问题,怎么样让孩子变得更好,如果要变得更好,孩子需不需要家长的帮助?

否则,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我们强行指责孩子,批评孩子,孩子只会出现更多的磨磨蹭蹭、撒谎等行为。

同时,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我们最好沉下心来观察孩子,观察到底自己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孩子,是最有效的。

比如当孩子坐不端正,可以轻轻抱一下她,跟她说「宝贝你坐直一点」。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在过了叛逆期以后,孩子就逐渐开始不跟你沟通。而建立一个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关系后,会让孩子以后面对困难时,能够坦诚地和你沟通他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4. 理解不是一件事,而是不断的感受和积累。

我们都需要理解,但是如果我问你,该怎么做到理解你,你能答得出来吗?

理解和支持是一种长期的感觉,他们需要一件一件的积累。

我们的日常都有很多事件组成的,当我们在夜晚时觉得一天很快乐,这种快乐的感受,就是由我们一天发生的事情所形成的。

比如如果我们由于孩子上课不专心,在开家长会上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在回家以后,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跟孩子进行分析:这一段时间,他自己这段时间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有没有什么时候他做的很好的?

先肯定孩子做的努力,然后分析为什么在别的学科,会出现上课不专心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可以这么问,比如:「如果下一周再开家长会,老师跟我说XX科成绩得到了提高,老师会从哪方面来表扬你?那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能帮助到你?」

这样孩子得到的就不是否定的力量,而是肯定的。他们会愿意来沟通,来分享需求。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爱着的,在爱的环境下,沟通需求互相理解,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好。

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朋友。

父母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协助者,而不是驱使者。

幸福,就是我们不断建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