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米·伊林的科普作品 前苏联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什么?
苏联伊林的作品有什么
伊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米·伊林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出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米·伊林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科学家伊林是哪国的
前苏联的。
伊林是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家,出生于乌克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1992年后脱离苏联独立)。科普作品很多,如:《几点钟》 《大自然的文字》《山与人》 《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天气陛下 《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及中国科普文学很大影响。
前苏联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什么?
1、苏联作家 米?伊林 《时钟的故事》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
伊林诞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2、维·比安基(1894—1959)是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生物学家。1924—1925年,比安基主持《新鲁滨孙》杂志,在该杂志开辟描写森林生活的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的雏形。1927年,《森林报》结集出版,到1961年时已再版10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安基是俄罗斯大自然文学最知名的代表作家,被称为"大自然文学的奠基人",著有《森林报》《山雀的日历》等。他的作品集有《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森林报》(1961年出到第十版)。
3、班苔莱耶夫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辽恩卡流浪记》《表》等
伊林写过什么作品
米·伊林(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笔名М.Ильин,1896~1953)
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米·伊林的作品作为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他的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趣味是从知识本身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噱头,材料丰富而不枝蔓。这些都是伊林作品从写作技巧上来看的优点和特点。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书的故事》原著者是苏联作家谁
《书的故事》内容简介
伊林编著的《书的故事》讲的是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从文字的历史开始,讲到发明纸张和印刷术。更准确点说,是信息革命以前信息传播的故事。起先,人们打手势。后来,人们画图画。再后来,文字出现了……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纸质书籍的命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它们可会像竹简、芦叶纸、羊皮纸那样消亡?这本《书的故事》也许在为自己和同伴们的将来忧心忡忡!
伊林是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
伊林的简介,急
伊林,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要靠有才华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巨匠的科学启蒙大多源于从小爱科学。 拉开历史的帷幕,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几乎都具有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特点。 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在童年时代就能专心致志地在花园里研究植物。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花园和母乳一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因此,他在中学读书时,刻苦攻读前人的植物学著作,并经常到野外采集标本。这为他后来对近万种植物进行整理描述、修订命名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美国著名科学家兰格力,是世界上第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的设计人,他的贡献也与他从小热爱科学分不开。童年时代,一次放学回家,他见到雀鸟飞翔,脑海里便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想法:要是人也像小鸟那样,能在空中飞行该多好!从此,他经常观察鸟的状态,怎样张翼,怎样起飞,又怎样滑翔。中学毕业后,因家贫无法读大学,他坚持自学,在理论上弄清了小鸟飞行时的速度、翅的伸张、空气的浮力等三者的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经过改进,飞机可以载人飞到了天上。 不少人以为科学家都是“神童”,其实“神童”的确切注释倒是“从小爱科学”。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水准之下”。可是他努力钻研,终于成了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天资也不聪颖,除数学外,许多功课的成绩都不好。但他喜欢动手做水钟、风车、风筝等。后来,经过他的刻苦努力,学习才逐渐进步,以至在19岁时考入剑桥大学,27岁时当上了教授,对多学科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师”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学校读书时,因健忘学习成绩不佳。但是,他喜欢钻研科学问题,一生的发明竟多达1328种。 即使是被誉为“当代科学巨人”的爱因斯坦,幼年时也并非“神童”。他到3岁时才会讲话,上学时成绩也很差。第一次考大学,就因法文、植物学、动物学都不及格而没被录取。但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后来却创立了相对论,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这些故事说明,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强烈的浓厚兴趣是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要从小爱科学,就要适当地多读一些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读物就是科学的“招生广告”。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从事科学工作的念头就是由于读了玛尔赛特夫人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也曾因为小时候反复阅读了法拉第的科普名著《蜡烛的故事》,才走上创作道路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拉姆塞毕生献给化学事业,也由于科普读物的启发。他在中学踢足球伤了腿,养病时想玩焰火。为了查阅焰火的制造方法,他看了一本化学常识的书,竟因此而迷上了化学。 至于因从小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而迷上科学的人就更多了。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科尼和其他一些人,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思想的人
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 为什么》
伊林, 喜欢大自然、喜欢做科学实验。童年时他仔细观察过各种生物和天象地质,这些都为他以后从文学文艺的角度创造诗一般的科普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有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十万个为什么》惠泽几代人,他还编著了《大自然的文字》等文,其中《大自然的文字》被选入苏教版小学教材。1914年中学毕业,伊林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作品,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他的作品知识性强,文笔流畅优美。 1953年11月15日,他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十万个为什么是谁的作品
《十万个为什么》这书名,并非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创,而是借用了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一本书的书名。伊林在大学时学化学,31岁的他出版第一本书《不夜天》。此后,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作品。 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小册子,大约只有五万多字。 而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最初版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个“为什么”.为集体创作,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由40年前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三年级的学生叶永烈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