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我是为你好!”真正为了孩子好,请让孩子离开“鱼缸”

2022-01-19 18:17:10孕产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本来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多数家长都受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观念的影响,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开始给孩子疯狂报班,有些家长甚至更狠,孩子才3岁左右的,就逼着孩子上各种课程。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本来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多数家长都受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观念的影响,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开始给孩子疯狂报班,有些家长甚至更狠,孩子才3岁左右的,就逼着孩子上各种课程。我的闺蜜小华最近也正为这类事苦恼,下面是她跟她儿子的对话:

“儿子,前两天给你报了个钢琴班,后面趁着周末开始上课吧!”

“我不要!我又不喜欢钢琴,你干嘛给我报班?”

“我是为你好呀!你看电视里的朗朗,因为钢琴弹得好,在国外都是名人!”

“我说了不去!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两人就这样一天都没说话,小华跑来向我诉苦,我摇了摇头说:“我是为你好,我估计你也是听着这话长大的吧?如果你自己都无法接受,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来接受呢?”

现在有多少家长都在犯同样的错误,要么是逼着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要么事事包办,让孩子待在“鱼缸”里,美其名曰“保护孩子”。最后的结果往往都不是美好的,家长的这种“过分保护”会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离开温室,风轻轻一吹就可能“倒下”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鱼缸法则”,这个法则就是家长“过度保护”的写照。

一、什么是“鱼缸法则”

在美国超大公司纽约总部的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头尤其大,长得很是漂亮。两年后,小鱼们的个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在小小地鱼缸里游来游去。

这一天,董事长地顽皮小子来找父亲,玩耍过程中,不小心把鱼缸打碎了,这些小鱼在地上无助地拍打着地面,人们急忙把它们捡起来,四下张望,只能下把小鱼放在门口的喷泉里。两个月后,定制的新鱼缸到了,当人们要把小鱼从喷泉捞出来时,惊讶的发现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了一尺!

这就是“鱼缸法则”的来源。我们可以参考鱼缸法则来看孩子的教育,家长的“过度保护”就是一个“漂亮的鱼缸”,孩子从小待在这个鱼缸里面,没有吃过苦,就难以长大,外面的世界就像……喷泉?不!应该说像大海,大海不总是风平浪静的,如果孩子没有吃过苦,家来变很难面对海上的“巨浪”!对孩子的将来百害而无一利!

二、家长“过度保护”,只让孩子待在“鱼缸”里,会对其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1、孩子缺乏独立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唯有学习一条路可行,于是家中大小事务都不让孩子插手,甚至洗脸、洗衣服这样的事情家长都一一包办,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能力出色,可又有什么用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轰动教育界的魏永康事件。魏永康从小就被誉为“神童”,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中科院会把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时,他却被勒令退学,而原因竟然是“自理能力太差”!

17岁的他连个人卫生都解决不了,甚至无法与同学正常交流,这才有了退学一说。原来家孩子能够为了让他专心学习,从不让他做人和学习以外的事情,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连基本的自理和独立能力都没有,将来怎么融入社会,直面生活的压力?

2、孩子将来会缺乏社交能力,自卑而又自私

现代社会,拼的不只是知识、财力、物力,同样还有人力,一个人如果社交能力强,交友广泛,将来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已经提到,魏永康的家长不让其做跟学习无关的事情,包括社交,导致其到了17岁甚至无法跟同学正常沟通,这样的孩子每天待在家长“过分保护”的“鱼缸”中,狭小的空间会让孩子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自卑而又自私,无法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当别人都在三五成群地分享各种新鲜事物时,你让他又如何自处?难道就是在图书馆看看书?

3、孩子将来无法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除了学习以外一无是处,甚至连跟别人正常的交流都做不到,我们还能对他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呢?我们就说得现实一点,你让孩子将来怎么去过自己的生活?到了婚嫁年龄,家长到底应该给他找个保姆还是媳妇?难道一个女人嫁给你的儿子,就是来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吗?我无法想象这样的“神童”将来会面对什么样的生活,在我看来,一个人缺乏独立和社交能力,他的人生已经毁了一半,后面若不及时补救,是没有什么经营人生可言的。

三、孩子长大后,面对的不是鱼缸,而是大海,没尝过“海水的咸味”,又如何面对大海的波涛汹涌?

有句话说得好:你现在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等他长大以后,社会会加倍奉还!到时候孩子只怕会回过头来埋怨家长了!所以,你还觉得应该“过分保护”孩子吗?真正为了孩子好的家长都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适当吃苦,学会自己走出“舒适区”

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不应该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成为一棵白杨,直面风沙,环境再恶劣,也会与环境抗争到底。家长应该让孩子适当吃一些苦,走出所谓的“舒适区”。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爬山,爬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身心放松,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爬山的过程肯定是有一些辛苦的,有些孩子可能走到一半就会喊累,不愿意再往上走,家孩子那个在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可以看一下山下的风景,是不是很美?可是你看到的只是一半,只有登上山顶,你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领略到真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孩子可能就会因此而充满动力,到山顶看到美景后,才会明白什么是“苦尽甘来”!今后才会愿意走出舒适区。

2、孩子“有需求”时,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往往都会选择第一时间上去帮忙,而这往往不是最好的时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学到什么。就比如孩子在学说话的阶段,当他先要某件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只通过他一个眼神,就把东西拿给他,孩子就失去了学习说话的机会,那家长也就不要总是嫌弃孩子说话晚!而如果家长在孩子能够说出或者描述出这样东西时,把东西给孩子,或者一边把东西给孩子,一边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叫什么,孩子就会印象深刻。

所以,孩子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家长不要急着去帮助孩子解决,让孩子先尝试自己解决,家长把握好时机,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3、从事事包办到引导孩子独立完成

事事包办可以说是很多家庭存在的问题,家长要么是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要么是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孩子将来缺乏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最终被社会所淘汰。而真正为了孩子好的家长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非“包办者”。就比如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积木或拼图,即可以锻炼孩子智力,也可以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孩子在玩积木或拼图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看孩子在做什么,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引导即可,也许孩子的一些做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只看学历、智力,而且加上了独立性、人际、性格等方面,所以家长请学会放手,让孩子走出舒适区,勇敢面对“大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