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漏斗倒水活动目标 小班开学餐前活动,教育目标
蒙氏日常生活刷桌子教案
日常生活教学进度 小班: 一、教室常规 1.走线:目的: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身体平衡能力。
(1)徒手走:教孩子听着音乐走,保持距离,跟教师或同伴变换动作(学会观察)可变换音乐的速度或手部动作,学会自然走,熟悉后增加难度。(2)持物走:(由易到难,既增加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
托物走,易倾斜的物品——旗;易摇晃的物品——铃铛、串珠;易掉落的物品——大匙端球 2.寂静游戏:目的:听力,注意力的训练。
听力练习,听的记忆力训练、顺序性训练、差异性训练
3.铺工作毯:强化正确使用工作毯的方法铺、卷、搬、绕工作毯走、使用规则(可在各区域入口处放工作毯)4.拿取教具的方法:(老师应去重点培养的,是在建立秩序感,同样也要强化收工作)(1)正确掌握教具的方法(2)正确拿托盘的方法(3)正确辨别标志符号5.认识物品:
(1)认识班级中的物品 (2)认识自己物品的位置(小班可以贴小贴纸,中班开始用名字号次等)6.正确使用危险品 (1)使用西餐刀(做一个刀套)
(2)使用剪刀(老师要注意:①让幼儿会拿②老师要妥善保管)二、大肌肉动作练习1、基本动作:(走:学会自然站立、跑、双脚跳;双手双膝着地爬;拍球;滚拍)2、学会基本体操(略)三、小肌肉动作练习1.五指抓:
大颗粒→中颗粒→(下学期)增加小颗粒 在准备材料时,可让孩子区别颜色、大小、材质等。例:往盛手抽纸的盒子里抓球2.三指抓:
(1)融入分类的概念,按材质、大小、颜色的分类(2)练习点数,可以增加数量; (3)配对练习,相同物、相似物的配对3.二指捏: (1)较小颗粒的捏
(2)容器高度和口径的变化。4.一直按: 训练拇指、食指的力量。(按接触点比较大的物品)5.穿脱外套 6.衣饰框:按扣→子母扣7.夹:夹夹子
8.叠毛巾
9.倒固体:倒豆子→倒玉米→倒大米10.舀:用大勺舀豆子→大勺舀米11.扫:(小班下学期)扫不易滚动的垃圾,往中间一点扫12.用水的工作:挤海绵→漏斗倒水(下学期)
中班:一、走线: 1.持物走:学会自行调整同伴间的间距2.加大难度: (1)可加入快节奏的音乐(2)可加入手位
(3)根据幼儿的喜爱和能力,自由选择,。材料:会破裂的物品、会撒落的物品(例:端水、端米)二、寂静游戏: 1.听觉记忆练习:
2.专注力练习:传蜡烛、看口型猜字。3.听力的方向性练习4.听力的记忆练习5.专注力练习 6.听力的连续性练习(你一句,我接一句)三、大肌肉练习
曲线跑,往返跑,单脚跳,传球,接球,跨跳。四、小肌肉练习 1.五指抓:抓较小颗粒的物体。 2.三指捏:捏小颗粒的分类,摆创意图。
3.二指捏:捏较小颗粒,可改变容器高度和口径的大小。4.一指按: (1)与几何图形嵌板图结合 (2)通过按图钉自定义做分类,创意造型。5.衣饰框:扣扣子→拉拉链
6.夹:改变夹子材质,大小,从轻到重7.叠纸巾 8.缝:粗针缝直线 9.倒固体:倒芝麻→倒其他小颗粒10.舀:用长柄中勺舀物品
11.扫地:扫豆子→扫米粒→扫地板上任何垃圾 12.用水的工作:杯子倒水→分水(把一杯水分成两杯或三杯)13.清理工作:
洗桌子→洗教具柜→洗黑板→洗手(洗手六步法)
大班: 一、教室常规 1.走线:准确地走在线上,脚跟挨脚尖,变换动作。持物:蜡烛、端水(易灭、易倒、易翻)
2.静寂:听力差异性,记忆,顺序性练习后做节奏练习(打节奏,说节奏)也可以加入语言的训练,词语接龙。3.危险品的使用及管理。4.规则意识的培养
二、大肌肉训练(训练幼儿的身体反应速度、灵活) 变向、变速跑、追逐跑、接力赛、立定跳远、平衡、跳跃
三、小肌肉动作训练(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注重日常训练)1.五指抓:抓米、抓沙(增加科学内容,提高兴趣) 2.三指捏:捏小颗粒,摆图案(F10
的游戏与数学相结合)3.二指捏:更小的颗粒做创意练习4.一指按:高脚钉做复杂图形的按5.舀:与数学相结合
例:平均分、守恒等(数的守恒、量的守恒、容积、体积、面积、长短)6,倒: (1)与数学的容积守恒结合(2)与整除结合
(3)倒色水与色板三结合(颜色的配比不同,倒出的颜色也不一样)7.使用滴管(与科学内容中水的张力工作相结合)8.衣饰框:系皮带扣→系蝴蝶结
9.缝:用毛线缝→用丝线缝→缝纽扣(大班下学期)10.舀:用小勺舀 11.筛:把面粉和小颗粒豆子分开12.用镊子转移物品
13.清理工作:清理柜子、清理工作毯14.用水的工作:打泡泡→打蛋 15.切:切面包→切香蕉→切苹果→切萝卜
16.压碎捣碎的工作:压面包屑→捣花生→挤橘子汁17.烤制面包(大班下学期)
蒙氏教具
嗅觉筒、棕色梯、彩色圆柱体、几何体支柱、三项式、二项式、构成三角形、粉红塔、几何图形嵌板橱
一、 嗅觉筒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
间接目的:
1.了解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气味.
2.体会气味与味觉之间的关链性。
操作使用:
内容物由老师事先准备(固体或液体),例如:玫瑰、陈皮、紫苏、韭菜、薄荷、圆葱、香菜、大蒜、花椒、大料、榴莲、香水、醋等气味较浓的物品。
两组嗅觉筒里所装的内容物是对应的 。
教师可事先向家长了解孩子对某种气味是否过 敏,避免意外的发生。内容物也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季节、地理环境等)加以替换。嗅觉筒的数目应根据孩子的辨别能力酌情掌握。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嗅觉筒。”
3.拿来嗅觉筒,轻轻地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配对练习——依气味配对
1.教师先拿出红色标记组中的一瓶嗅觉筒,一手拿筒,另一手轻轻扇动。
2.请幼儿也闻闻看。
3.闻好后马上盖好盖子,记住气味,放到左边。
4.“你能不能从那一组中找出和这个气味一样的嗅觉筒呢?能找到的话,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将幼儿选出的嗅觉筒和原先的嗅觉筒放在一起。
5.依此方法,将其他嗅觉筒的气味进行配对。
6.名称练习(以装有玫瑰的嗅觉筒为例):
“闻闻看,这是玫瑰的气味。”
“把装有玫瑰的瓶子递给老师。”
“这个瓶里装的是什么?”
7.依幼儿兴趣,可反复进行,练习时可选择采用戴眼罩练习和伴随记忆的练习(参看“音筒”)。
8.工作结束之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
二、 棕色梯
教育目的:
1. 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方体在高和宽上的差异,培养辨别粗细(高低、厚薄、宽窄)的视觉能力。
2. 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二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取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工作:
(1) 从细到粗取棕色梯,散放在工作毯上。
(2) 教师从粗到细排列,用手触摸棕色梯的面。
(3) 用最细的一根做比对。
(4) 小铃铛的游戏:把铃铛放在最粗的地方,松手让铃铛滚下来。
3. 请幼儿尝试操作。
4.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注意事项:
1. 当幼儿自由搭建时,注意不要搭得太高。
2. 从最窄的开始取,从最粗的开始放回,一次只能拿一个。
三、 彩色圆柱体
工作名称:彩色圆柱体(一)
彩色圆柱体---红色组
活动目的:
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视觉上对大小、粗细识别概念的再认识。
2、间接目的: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
活动准备:
1、红色盒一个,(盒里有10个大小不同,颜色与盒盖相同的圆柱),粗细字卡各一张。
2、工作毯一块。
3、已有插座圆柱体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蒙氏线,进行线上游戏。
2、请一幼儿取来工作毯并铺好。
3、老师向幼儿介绍教具,并告诉幼儿拿教具的方法。
4、请一个幼儿上前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5、老师问小朋友:“这个盒盖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幼儿:“这里面的圆柱体是什么颜色?他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6、老师将10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上角.
7、老师对一幼儿说:“请你拿出最大的圆柱体放在这里;请你再拿出最小的圆柱体放在这里。”
8、“这是最大的,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最粗的;这是最小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最细的。” 说完将字卡与其对应,进行三段式教学。
9、老师询问:“谁来试试把这些圆柱按从粗到细水平排列?”
10、老师:“还可以怎样排列呢?谁来试试看?”(让小朋友试试像粉红塔似的垂直垒高,再让他们试试没有遇过的一些排列方式。)
11、等全部排好后,问小朋友:_“还要不要试试看?”
12、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回原处.
四、 几何体支柱
工作名称:几何体支柱 – 按两种特征分类材
料准备:几何体支柱
直接目的:1.在活动中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尝试同时按两种特征
间接目的:1. 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 2. 养成有序整理的好习惯
工作步骤:
1. 取,散放。
2. 选取出红色圆柱体置于工作毯左侧,再取出蓝色长方体,将其与左侧红色圆柱体对对 对比,另取一行置于最左侧放好,如此类推,将它们按颜色分成三排分别放好。
3. 指着一排红色圆柱体,指导用语“③”,指着一排蓝色长方体,指导用语“④”,指着一 指着一排黄色的棱形体,指导用语“⑤”。
4.指着所有几何体支柱,指导用语“⑥”
5. 将红色由高到矮,从上到下排列好,然后将蓝色长方体一一与左侧红色圆柱体进入 进行高矮配对。
6. 重复步骤3
7. 指着第一排,指导用语“⑦”,指着第二排,指导用语“⑦”,指着第三排,指导言学 用语“⑦”
8. 将最高的一排,从左至右依次放入底座当中,其它的同样。
9. 结束语,收工作。
五、 三项式
活动名称.:蒙氏感官— 三项式
教育目的: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操作方法:1、引导小朋友,介绍教具架上三项式的小立方箱子。
2、准备桌子,把教具慢慢地端到桌子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老师拿起箱盖,盖子表面向上,放在木箱旁边。指示小朋友从上
面往下看,箱中立体的表面和盖子上的摸样式相同的。 、打开箱子两侧面,指出看到的侧面图形和箱盖左右旋转90度后的模样相同。
6、将立体一个一个取出。按上层、中层、下层分开放置。
7、将立体放回箱里,现放下层的立体,箱子角落先放进红色立方体,然后依次放红黑色长方体
放进去时立方体侧面的颜色 应与箱盖图形摸样的一边相同。 、上层依相同方法叠在下层下面。 、放完后,再与箱盖的图形摸样比较,以确定放得是否正确。每一个立体同方向相接的面,其颜色、大小均须相等。
10、小朋友练习。后在把教具放回原位。
六、 二项式
活动名称:二项式
活动目标:
1、培养辨别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2、学习立体的组合分解概念;
3、学习部分和整体的概念;
4、发展潜在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为学习代数(a+b)的立方做准备;
活动过程:
依盖子的图形提示操作 造立方体
1、把盒子放置于桌子上,红色在左上角,蓝色在右下角;
2、把盖子打开盒子的两壁放下并把盖子红色角向上放在盒子打开的两壁中间;
3、参照盖子用三指抓的方法把盒子中的每块积木先对应摆放在盖子上,摆放时要对应着边用手指着边说对应颜色的名称,再将整层积木摆放在工作毯上。第一层在右边,第二层在左边。
4、放好后把手放在每层的上面感觉它们的高矮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
5、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叠放在盒盖上,搭建成一个立方体。
6、参照盖子把第二层放进盒子中,注意从红色的开始。
7、把第一层按同样方法放进盒子。
(操作时,注意取放顺序 取出时从最外侧的积木开始,放回时从最左上方的红色面积积木开始摆放。)
七、 构成三角形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三角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找出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在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
3、对图形感兴趣,喜欢辨认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走三角形。幼儿在三角形线上一边念儿歌《三角形》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感知三角形的构成。给幼儿分别提供三种材料;三条长短不一的贴纸条、三条长短相同的贴纸条、其中两条长短相同,一条与其他两条长短不同的贴纸条。让幼儿操作,将三条纸摆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摆,摆好后撕开粘在白纸上感知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教师出示“构成三角形”;依次拿出白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三角形。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形状。
幼儿拿出学具“构成三角形”自己操作,摸一摸三角形的角和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幼共同小结:虽然这些图形的颜色和样子不同,但它们都是三角形。
找相同的三角形。
请幼儿找一找哪两个是形状安全相同的三角形。如:两个绿色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黄色的钝角三角形;四个红色和一个白色的等边三角形。教师不必将这些名称告诉幼儿,只要幼儿能找出来就行了。
3、分组活动。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八、 粉红塔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辨别物体之大小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
操作过程:
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项粉红塔的工作。
教学部分
1、从教具柜中取出粉红塔散放在工作毯上,从最小的一块开始取。
2、划定范围,从这些粉红塔中选出一个最大的。
3、左手托起粉红塔,右手整个手掌触摸粉红塔,上、后、前、左、右、下
4、触摸完粉红塔放在工作毯上,继续选中其余最大的一块触摸。
5、触摸完把它放在第一块的上面,左上角对齐。
6、右手触摸积高后塔的正面和侧面。
7、依次把其余粉红塔做完
8、最后用最小的一块粉红塔做错误控制,从上到下滑落。
9、把粉红塔一一放在工作毯上,从最大的开始送回去。
结束部分: 我的工作做好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九、 几何图形嵌板橱
活动名称: 几何图形嵌板橱
教具准备:
几何图形嵌板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不等边梯形)及曲线圆形(卵形、椭圆形、花边型、曲线三角形)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3. 加强注意力及观察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 训练坐姿
请所有小朋友们做好,抬头挺胸、目视老师,双腿并拢,小手放在膝盖上。
二、 导入
几何图形橱柜一共有六层,我们一共学习了四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两层。
三、 新授
1. 请两个小朋友取来工作毯并铺好。将第五层的抽屉拉出一点,双手抓住抽屉的两端,轻轻地放在工作毯上。
2. 示范嵌板的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嵌板中的一个四边形,然后放回。
3. 然后用左手的3只手指,拿起四边形、曲线圆形翻转180°。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图形轻轻抚摸,动作要缓慢,左手不动,右手不要离开图形的边,通过触觉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记忆。
4. 操作的同时带领学生学会用“这是……”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5. 用右手食指、中指顺着镂空的框轻轻地抚摸一圈。
6. 把左手中的图形放入相应的框内。
7. 请小朋友们分别上来练习,其他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并指出操作不正确的地方。
8. 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将操作抽屉放回橱柜的原来位置,工作毯放回原来的地方。
小班开学餐前活动,教育目标
展开全部
活动过程:
1、 讲故事,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想象小动物们发生事故的原因。
(1) 讲故事的前半段。
熊猫妈妈的医院今天可忙了,猫妈妈带着小猫来了。见小猫难受的样子,熊猫医生关心地问:“小猫,你哪儿不舒服?”小猫指指喉咙说不出话来,熊猫医生拿起手电筒对小猫说:“张开嘴,让我瞧瞧。”熊猫医生用压舌板压住小猫的舌头,打开手电筒一照,看见一根长长的鱼刺卡在了喉咙中间。熊猫医生正要用镊子取出鱼刺,听见了小狗汪汪地叫着跑了过来,它不停地咳嗽,说是被骨头呛着了。熊猫医生赶紧帮助它们取出了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和小骨头。熊猫医生奇怪地问:“小猫、小狗,你们怎么会被鱼刺卡住,被骨头呛着呢?……”
(2) 请幼儿看故事图片,教师提问,组织幼儿讨论。
师:小猫为什么会被鱼刺卡住?谁来熊猫医院看病?小狗为什么会被小骨头呛着呢?
(3)
讲故事的后半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词语:细嚼慢咽。
猫妈妈说:“今天小羊过生日,它为好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它们喜欢吃的东西,朋友们非常高兴,就一边吃一边唱呀,说呀,玩呀,结果被鱼刺卡住了,被小骨头呛着了。”熊猫医生对小猫、小狗说:“吃东西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边吃边玩。吃到嘴里的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要着急,记住了吧?”
小猫、小狗记住了熊猫医生的话,又高高兴兴地参加小羊的生日祝贺会了。
2、了解安全进餐的方法,初步学习吃鱼吃蛋黄等的正确方法。
(1)
请幼儿看故事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熊猫医生提醒小猫、小狗在吃东西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怎样吃煮鸡蛋的蛋黄?
教师小结:熊猫医生提醒提醒小猫、小狗在吃东西时不能边吃边说边玩,吃到嘴里的饭菜应细细地嚼烂,慢慢地咽下,不能着急。如果边吃边玩或一口吃下蛋黄,容易被卡住或呛着。我们小朋友也应该这样做。
(2)总结吃鱼的方法。
师:鱼是我们小朋友喜欢吃的食物,但是它的身上有许多鱼刺,怎样吃鱼就不会被鱼刺卡住呢?
教师小结:在吃鱼的时候,要把能看见的鱼刺先取出,然后吃进嘴里,当你感觉还有鱼刺时,要慢慢吐出。饭和鱼不混在一起吃,便于取出鱼刺。
餐前教育:萝卜营养多
机关建国幼儿园
杨俊
中班下册逻辑狗找对应的活动目标
周1、魔板游戏;眼力比赛(1)找书包
周2、在动物园(1)动物园拼图
周3、交通常识(1)找找看
周4、我的一天(1)搭城堡
宇航服和潜水服的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对太空有初步的认知。2.通过游戏,幼儿体验在太空的失重感。活动准备:1.有关太空的图片和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影像资料,2.节奏缓慢的音乐磁带,手电筒(人手一支),
3.用硬纸盒制作的“宇航服”,
4.环境创设: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宇宙飞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你猜猜太空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激起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绘图演示,对太空有初步概念。
1.教师绘图,问:老师画的是什么?激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讲解:中间画的小圆圈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而整张白纸就是太空,太空很大,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具小星球,太空中有许多小星球。
3.观察太空图片,进一步认知“真实”的太空。
三、观看影像资料,幼儿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
幼儿观看影像资料,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你们猜猜,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是怎样走路的?”
教师小结: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穿的衣服是宇航服,那叔叔们走路为什么那么慢呢?那是因为人在太空会有失重感,所以走路才会那么慢。
2.开展宇航员训练营,引导幼儿模仿宇航员在太空中缓慢的行走。
四、太空旅行记,幼儿体验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感。
1.师生共同扮演宇航员,穿上之前准备的宇航模仿服装,并配带好手电筒,走进那已布置好的宇宙飞船中,当宇宙飞船的门再度打开时,便来到了外星球上。随着音乐弦律缓慢的播放,我和幼儿在外星球上缓慢的行走,时而拾起地上的石子研究,时而仔细观察外星球的地形……。
2.乘坐宇宙飞船返回地球。
蒙氏数学竖式分解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合》
活动目标:1、体验将数量是5的物品分成两部分。
2、学习念读5的分合式及算式 。
活动准备:1、'5只兔子头饰',儿歌《小白兔白又白》。
2、1-5数字卡片;分合符号。
3、学具:每个幼儿五颗棋子。
4、《游戏册》第五册第11-12页 。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游戏导入:小兔子挖菜。创设环境:森林里来了兔妈妈和5只小兔子,播放儿歌《小白兔白又白》。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出场。小兔子最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妈妈请小兔子去挖萝卜和青菜,请小兔子自由的分成两组。请在座的小朋友将分组用分合式表示在黑板上。总共分三次。导出今天的活动内容:学习蒙氏数学《5的分解、组合》。
二、探索操作1、感知数的分解、组合。每个幼儿发放五颗棋子,请幼儿进行自由分解操作,教师请个别幼儿说出5的分解方法。
2、教师总结幼儿的分组情况。教师演示将五颗从1开始分,将棋子分成两组,教师将组成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并写出算式,教幼儿念读。
3、教师按照第2步完成5的四种分法,让幼儿知道5从1开始分一共有四种分法。
三、游戏体验:
1、游戏一:每个幼儿发放五只猴子的学具进行分解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游戏二:做《游戏册》第五册第11-12页的活动。
小班蒙氏:有关倒固体的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3、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白板、音乐《你好》、《鼠宝宝找朋友》,课件、鼠宝宝头饰、游戏场地(用及时贴粘好的四条小“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