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觉得孩子没出息?“青蛙效应”:别让孩子在温水中成长
文/暮沐妈咪(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我们单位有孩子的妈妈们愿意聚在一起,就孩子的问题聊个不休,也难免要比较孩子的长短。
“还是你家姑娘敢闯荡,自己能到外地上高中。
我家的儿子,大学毕业就回家了,啥事还得靠我们”。
说话的这位妈妈有个叫小勇的儿子,但这孩子一点也不勇敢。小时候因为小勇是独生子,家里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惯着他,让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服日子,都上初中了生活还不能自理,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给他打理。
高中三年,家里更围着他转,不让他干一点活,很怕影响他学习。尽管如此,小勇学习也不够刻苦,考上的是一般的二表学校。
小勇的爸爸妈妈不但送他去上大学,还给他带了十分齐全的物品,给他充足的生活费。
这样,小勇的自理能力还是很差,洗衣服一般都花钱洗,放假回家给他妈妈带回打包待洗的衣物。在大学里,小勇连学带玩地混了四年。
大学一毕业,小勇坚决地选择了回家,生活上又让父母伺候着,他自己找了个一般的工作,继续游戏生活。
小勇的妈妈看儿子这样很发愁,她也后悔太惯着小勇了,让孩子得过且过,没有出息。
像小勇妈妈这样,十分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让孩子舒适地长大,结果孩子却成了长不大的“巨婴”。
▊父母的溺爱就是“青蛙效应”的温水
很久以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了著名的"青蛙试验"。
一只青蛙被扔到沸腾的锅里,青蛙被烫后反应迅速,立马跳出来。当把青蛙放到一个涼水锅里,用小火慢慢加热时,青蛙开始在里面游动着。随着温度的升高,青蛙虽然感受到热度的变化,但惰性使青蛙继续呆在锅里,没有及早跳出来。等到锅里滚烫,青蛙忍受不了想往外跳时,它已经被煮熟了,跳不出来了。
这个试验产生了著名的“青蛙效应”,可以引申为人所处环境的变化往往是逐渐的,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地做出改变,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葬送了自己。
用“青蛙效应”就可以解释孩子没出息的原因,那就是父母的溺爱就像是煮青蛙的温水一样,让孩子感到舒适,也麻痹着孩子。
当孩子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孩子不但反映迟钝,而且没有及时改变。为了避免像青蛙一样被烫死,孩子选择继续回到舒适的环境中,就像那个叫小勇的孩子,不能承受压力和考验,没出息也在所难免。
✔为什么做父母的会溺爱孩子?一是因为“独生子女”效应
1)孩子集中了家里二代人所有的爱,孩子的地位急速上升,成为家里的“小皇帝”。
2)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总想給孩子最好的,在吃穿住行等方面让孩子享受。
3)父母往往都考虑孩子以学习为主,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舍不得让孩子干活,经受锻炼。
实践证明了总让孩子生活在温水中,对孩子并非有利,反倒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应用“冷热水效应”改变孩子
既然不能让孩子在温水里长大,那么我们不妨让孩子多体验人间的冷暖变化。
在这方面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位教授放了一杯温水在桌子上,并想法让它保持恒温。接着,教授又把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到桌子上。
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教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三杯水的温度。先让学生把手伸入冷水中,然后拿出来插到温水中,学生说溫水很暖和。
而后,教授让学生先將手伸入热水中,拿出来再放入温水中,学生说温水很涼。同样的一杯温水,就因为学生接触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感觉就不同了,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如何用“冷热水效应”来培养孩子呢?
那就是父母不可能一直给孩子提供恒温的温水,甚至热水了。正确的做法是先给孩子上一盆冷水,让孩子感受冰冷的温度,然后再给孩子温水,通过对比让孩子知道幸福的生活来自不易,是循序渐进的,必须要通过努力获得。
具体做法就是让孩子多体验多认识,逐渐养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习惯,不断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
我的闺蜜小何是个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很有研究,并在自己的女儿雯雯身上实践。雯雯小時候具备动手能力了,小何就想让她学会穿衣服,但雯雯觉得有点费劲,开始拒绝自己穿衣服,还想着妈妈给自己穿。
何看女儿雯雯不接受,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早晨雯雯起床后,小何就一手拿着女儿衣服,一手拿着女儿的裤子,态度和蔼地对女儿说:“大小姐,今天妈妈需要你自己先穿衣服,你是先穿衣服,还是先穿裤子呢?”
●请注意,小何是选择在冬天锻炼女儿雯雯穿衣服,并坚持不给女儿穿。
而雯雯先是感到天冷,妈妈拿着衣服等着自己穿,如果不赶紧穿上的话,自己会挨冻的。
所以,雯雯就听话地先穿上了容易穿的裤子,然后再穿衣服,把自己保暖起来。
那以后,雯雯就开始自己穿衣服了,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前些天,小何带着女儿雯雯到我家做客,很快和我儿子玩了起来。雯雯五岁了,比我儿子大一岁,她看起来特别懂事,还会照顾我儿子。
比如,我儿子想喝水,雯雯就主动把保温杯递给我儿子。
我给两个孩子端了一盘水果,雯雯会把橘子皮剥掉,再拿给我儿子吃。
吃饭的时候,雯雯自己拿碗盛饭、夹菜,吃完饭自己洗碗筷。
看到雯雯这样自立,我问闺蜜小何怎么培养的,小何笑着说:“我只是让她自己选择,自己做”。
▊父母培养孩子自立要做的三件事
像小何那样,从培养孩子形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开始。同时,父母还要针对孩子考虑周全,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能力
孩子会自己穿衣服仅是开始,还要进一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并帮父母洗碗、打扫卫生。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父母都要让孩子掌握相应的生活能力,逐渐地让孩子自理和自立。
✔言传身教地丰富孩子的经验
父母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技能传给孩子。如在孩子小时候鞋带松了,父母要做好的不是急忙给孩子系上,而是要教孩子怎么系鞋带,这样孩子以后就会自己处理了。在孩子对很多事物认识不清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辨别是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要贯穿始终。
✔放手让孩子体验和锻炼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孩子没出息就是欠练。父母要切记,一是不要事事为孩子代劳,让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二是不要总给孩子拿主意,要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三是要放手让孩子去体验不同的环境,尤其是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多认识困难,学会在逆境中前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话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希望父母们杜绝“惯子如杀子”,让自己的孩子经风雨见世面,不再依赖父母和没出息。
今日话题: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出息,在孩子身上存在“青蛙效应”吗,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欢迎您参加到话题讨论中。
相关文章
- 问孩子将来想做啥,孩子居然说没想法!为啥孩子这么“没出息”?
- 孩子为什么没出息?多数原因是3种妈妈造成的,您还在这么做吗?
- 孩子长大没出息,小时候多有这3个表现,对比一下你家孩子有吗
- 7岁男孩不愿意上学,妈妈怒斥没出息,可孩子的回答,愁坏了妈妈
- “真没出息老是哭!”家长别误解孩子了,“爱哭”是一种特殊天赋
- 内向的孩子就没出息?并不是,他们的天赋父母都不知道珍惜
- 别否认这个残酷真相:越不努力的父母,孩子越没出息
- 叛逆一定没出息?,孩子的“暴躁综合征”,却是父母的福气?
- 妈妈的一句“没出息”,让孩子久久未归,找到后懊悔痛哭
- 家长常做这4件事,会让孩子没出息,但是很多父母仍在做
- 幼儿园老师说:你家孩子这样的性格长大以后肯定没出息
- 放养的孩子没出息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放养,孩子才能更受益
- 最招人喜欢的乖孩子长大后却往往最没出息!知道为什么吗
- 爱哭的孩子没出息?其实这是一种“特殊天赋”,大人却总是误解
- 管得太严,孩子没出息(徐小平)
- 谁说胆小孩子没出息,用实事来告诉你,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 3岁娃经常发脾气,成幼儿园“魔王”,还被老师定义“没出息”?
- “白生养了你,看你长大后就没出息”:最大的伤害来自父母的狠话
- 为啥您孩子要跟别人家一样?化解焦虑,家长别被“剧场效应”绑架
- "标签效应":负面评价会限制孩子成长性思维,扼杀孩子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