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独立和依赖的关键是年龄卡控,从适度依赖到独立的过度,需要谨慎

2022-01-01 15:48:30孕产
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孩子刚从母亲肚子里出来就成为了一个体,但其实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都无法做到脱离父母生存。孩子小的时候会天然的依赖与父母,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逐渐脱离父母的过程。

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孩子刚从母亲肚子里出来就成为了一个体,但其实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都无法做到脱离父母生存。孩子小的时候会天然的依赖与父母,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逐渐脱离父母的过程。

如果家长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不愿意接受这一点,那么无疑是阻碍了孩子正常成长的规律。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见一个问题就很好地体现了子女的独立性和父母的操控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问题的大概内容是一对年轻男女正在交往,女生怀孕后两人便打算结婚。但是女方家长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把女孩关在了家里,觉得无法接受,对男生的态度自然也不太好。男方家长也迅速赶来见面,但是女方家长却立刻提出了高昂的彩礼和一系列苛刻的条件。

即便两个孩子都觉得这样的条件不太合理,但是女孩不仅无法说服自己父母,还连最基础的自由都失去了。

后来男孩跪在门前苦求一夜无果,只能先回家。

而女方家长看男孩家里实在是出不了这么多钱,便带着女孩到医院做了手术。

男孩听说后,立刻借钱赶来,但仍然为时已晚。

这个问题是女孩的妈妈在知乎上提出的,她对于女孩的沉默和疏离感到非常不解,并表示自己都是“为了她好”,才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我的女儿什么都不对我说”。

【回答之中,清一色的都是在告诉这位母亲“孩子不是你的私人物品”,“孩子已经长大了”“不要打着爱的旗号来做自私的事情”,】

但是这位母亲却始终只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

像这样的例子有一些极端,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也有能力坚持自己想法的事实,仍然以爱之名禁锢着孩子。

“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喜乐,但是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怎么能抵抗生活中未知的风雨呢?而父母终有一天无法再为孩子出谋划策,最好的方法就是“授人以渔”,让孩子学会独立。

▶▶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往往有哪些问题?

★畏手畏脚,孩子缺乏勇往直前的勇气

曾经有人调侃道,大学新生报道时,随行的家长比新生还要多。而这部分新生中,真正需要陪同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上大学时,同班的一位同学就表示自己在上大学前从来没有独自坐过公交车,更别说火车和飞机了,即便知道是非常便利又安全的出行方式,仍然不敢独自来报道,觉得一路上不可控因素和各种危险实在是太多了。

这样缺乏独立性的孩子习惯了躲在父母身后,更习惯了坐享其成,面对未知,不论真正难度有多少,内心的恐惧都是一样的多。而当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父母不可能随时随地的在身边点拨和保护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为了随大流的那一波人。

★缺乏主见,凡事都依靠父母

就像一开始说到的例子,其实悲剧是完全可以被避免的。作为两个已经有工作和稳定收入的成年人,他们完全有底气和父母争取。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听从父母旨意,自愿放弃了自己的意志,到了真正需要有自己的主张时,他们反而感觉空无一物,没有任何主见,只能选择依靠父母。

在最后,女孩和自己的家庭疏远了,变得沉默了,但是在下一次举棋不定时,她还是很可能会继续听从父母的意见,即便那和她的本心是相违背的。

★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斯德哥摩综合征”,又被称为人质情结或者人质综合征,指的是受害者在忍受了长期的加害后对加害人产生好感和依赖心理,反而还会把解救者当做敌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孩子没有独立性还说不上是受到了加害,但是孩子长期在父母的意志下生活也会对父母形成依赖感,认为自己很微小,心甘情愿的做父母意志的执行者。这样的孩子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普遍是不正确的,在其他的人际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中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著名的企业家布迪曼说“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家长认为孩子的独立性可有可无,或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认识,本质上其实是对孩子整个人的否定。在家庭关系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孩子的社会生活也就显得更加艰难。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家长们有意识的引导。

▶▶如何引导孩子独立?

★引导孩子独立不是不管不顾

教育孩子的过程最忌讳听风就是雨,不管是否适合自家孩子的状态,一股脑的就把看到的教育理念往孩子身上套。

很多家长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独立性,对孩子不管不顾,即便看见孩子需要帮助也不愿意伸出援手。这样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固然会比别的孩子强很多,但是他们的内心感受却也更加孤独。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个需要依据孩子的年龄不断调整的过程,简单的把问题丢给孩子处理,就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孤独感和没有被关爱的感觉。

★对孩子的引导要根据年龄而变

不少人都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那么孩子从不懂到懂的变化又是什么时候悄然发生的呢?根据儿童学家的研究,其实早在孩子1岁左右,他们的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主体自我意识,到了2岁左右,他们就有了客体我的意识,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既然孩子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强的,那么就要求家长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也要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对于2-3岁的孩子,家长们就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收拾玩具和择菜的日常活动中来,即便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和参与意识。然后父母就可以逐渐的退场,让孩子独立完成收拾玩具和日常洗漱穿衣的活动。

等孩子在大一些,到了5-6岁,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时,家长们做决定之前就可以先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并适度的采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意见是有价值的,是会改变未来走向的。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本身对于独立性的要求也就越高,家长们的适当放手和引导也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加坚毅勇敢的人。

♥温馨提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也是十分需要家长的智慧的,除了不能用力过猛,和要随着年龄做出调整以外,还有一些小技巧需要家长们掌握,比如多用启发式的谈话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对于给出的问题要尽量具体等】

孩子逐渐独立的过程对于家长们来说可能伴随着隐隐的阵痛,但是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到的一样“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的独立是不可逆的发展过程,一味的把孩子留在身边才是一种错误的爱。

互动话题:大家平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呢?这个过程中大家有什么喜怒哀乐呢?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

本文由糯豆包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