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路上,这10个坑,你有没有掉过?
都说,“头胎的孩子照书养”。
的确,第一次为人父母,难免紧张彷徨,不好好看看书,总怕搞不定这枚没说明书的人类幼崽。
但其实,回看与孩子相处的这几年,我们或许不难发现,那些用得最熟练、最频繁的养育方法,似乎都来自于我们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教育”。
父母、老师对待我们的方式,都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血液中,不论它们正确与否、科学与否,都化作了我们某种“下意识”的行为。
直到我们活成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样子,对孩子说出了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话语,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在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阻力到底是什么。
今天小暖借这篇来自parents网站的文章,和大家一起“扒一扒”我们在养育孩子时曾经踩过的“雷”。
原文作者Leslie Garisto Pfaff 总结了养育孩子最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希望它们能时刻警醒自己,别让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伤害了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本文译者为北大硕士裴筱倩。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最有效?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这些最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希望能在这篇文里得到启发。
养育孩子最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
你有时候是否会觉得搞不定你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
下面是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避免的10个误区。
Time-out、奖励、逻辑后果法、剥夺孩子的某些优待或者特权…如果你在想让孩子听话的过程中试过了以上经典策略,但她还是在做明显不对的行为,你也许需要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的教育方式是否受到了这10个误区的影响。
请相信我,避开这10个坑,我们将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行为、习惯,这也让我们的养育方式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1
当众责骂孩子
跑向马路中央、或者将另一个孩子推下秋千这一类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危险的行为,也是父母必须要禁止孩子去做的事情。
“但是,一定要避免在其他人面前教育孩子。如果你这么做了,他也许会更关注谁偶然听到了你们的对话,而不会去关注你尝试教育他的内容。”《伟大的父母做什么:使孩子茁壮成长的75个简单策略》一书作者 Erica Reischer博士这样说。
找一个相对比较私密的地方,在那里你们可以在不受别人干扰的情况下谈一谈刚刚发生的事情。
如果你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可以简单地向孩子指出他行为不恰当的地方,让他知道你晚些时候在家里将和他谈一谈这件事情。同时,既然说了,就一定记得信守承诺进行这场谈话。
2
给出模糊的指引
过去,你可能无数次地告诉孩子“不要把他的夹克衫扔在地板上”,为什么他还是这样做呢?
也许你根本想不到,她屡教不改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密歇根中央大学儿童、家庭及组织研究中心主任Larissa Niec博士指出:
“当我们想要提醒孩子做某个行为时,要尽可能地使我们的指令具体一些”。要告诉孩子他们应该去做什么,而不要说“不要做什么”。
例如告诉孩子“回到家时,请把你的夹克衫挂在衣挂上”,而不是说“不要把你的东西扔到地上”。
这个方法在斥责中同样有效。
Tracy Cutchlow2岁大的孩子Geneva喜欢打人,Tracy非常生气地冲着孩子严厉地说,“不准随便打东西!”但是Geneva还是不停地打妈妈,因此Cutchlow换了一种说法,“我的意思是,我们不打人,如果你确实很生气,你可以打枕头。”
然后,她抚摸着孩子的手臂说,“手是用来轻轻地抚摸的”。孩子很快就明白妈妈的意思了。
3
为了达到目的而给孩子好处(“贿赂”孩子)
为了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停止大哭大闹,而答应给他们买糖果这种“贿赂”手段,相信很多家长都用过。这样的方法在当时也许是奏效的,但却没办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Jeffrey Gardere博士,《养育实践》一书的联合作者说,“给孩子好处实际上是在奖励孩子的坏行为。”当孩子为了他想要的东西而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必感到惊讶,正是因为我们的贿赂行为让他将哭闹和得到好处联系起来。
他需要意识到恰当的行为——不管是耐心排队还是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并不是有偿的,而是他们应该做到的。
4
忽视孩子的饥饿感
你不能指望孩子在她肚子饿的时候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饥饿感将导致孩子们无法集中精力,并将加剧孩子们的不当行为。
让孩子听我们说话之前,需要填饱他们的肚子。可以试试Reischer博士所说的“延迟教育法”。
当孩子做出了某些不当行为,却又因为饥饿而烦躁时,我们只需要简单而直接地指出他们做错了什么,比如“我看到你从你弟弟手中抢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填饱肚子之后会再讨论这件事,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这会儿很饿了,对吗?我们吃完零食后再聊这件事吧。”
这个方法在孩子或者父母很困、很疲惫的时候同样有效。
5
一直不停地说
我们当然可以批评孩子,但是千万别唠叨。
比如,当你的孩子将一杯水倒在了狗身上,你需要让孩子知道,朝狗狗泼水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的恶作剧并不需要一个长篇大论的训斥,况且他也许在你刚开始说的时候就不在听了。
此时只要简单说明为什么朝狗泼水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行为,并告知孩子不能再这样做就可以了。
6
抱怨、抓狂
想象一下,当你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耳环丢到马桶里冲掉了以后,你还会保持“佛系”吗?极有可能,你会因为愤怒朝他大喊大叫。
但是冲孩子喊叫会削弱他们理解我们愤怒的真正原因。“孩子们要么吓得呆在那里,要么同样抓狂” Niec博士说。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提高嗓门并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更有可能的是,我们越生气,孩子似乎越来劲,并且“以牙还牙”。
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个新的策略:用一种平静的语气指出孩子行为不恰当的地方,并且每当孩子以吼叫作为回复的时候,我们就再向他们指明一次不恰当行为的结果。
当我们习惯使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时,几个月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也变得越来越镇定,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7
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太较真
孩子的行为总是基于多种理由:
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喜欢挑战界限;需要父母的关注。但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不喜欢父母,而故意和我们对着干。
“很多所谓的‘坏’行为与一个孩子探索如何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有关,不管那个东西是爱、冰淇淋或者再玩五分钟”,Reischer博士说。
不必要的愤怒也许会让你变得不那么温柔亲切,从而影响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在指出孩子不恰当行为之后,也别忘了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同时让孩子知道:“我并不是想要不尊重你,而且我也不允许你不尊重我。”
8
使孩子感到羞愧
我们总喜欢对孩子进行比较,特别是家有二胎宝宝,比较更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我们可能会说:“你看,妹妹就能好好玩,为什么你就不能呢?”
但,这个方法除了让两个孩子彼此讨厌,之外,真的能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吗?
Reischer博士说:“教育需要关注于孩子的行为本身,而不是将他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我们应该停止对孩子们进行比较,专注于孩子们好的行为,对他们及时表扬和肯定。
特别是二胎家庭,这样的做法能更加促进两个孩子融洽相处。
9
火上浇油
Reischer博士说,当你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满时,很容易说出过头的话,例如“一个月不准看电视!”但是教育如果要有效,它必须是与不恰当的行为相称,而不是与你生气的指数相称。
不得当的惩罚不仅不公平,而且会带来更大的挑战,比如当你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去睡觉,我就不爱你的时候”,你真的能做到抛弃对孩子的爱吗?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不当行为的“自然结果”,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在这些规则里提前说明孩子不恰当行为的后果。
例如,让孩子知道,当你叫他去把洗碗机里的餐具取出来时,如果他选择不去,那么他可能会因为推后完成,而错过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10
前后矛盾
给孩子制定规矩,一定要一以贯之,最怕的是我们没有原则,说话前后矛盾。
Gardere博士说,“不一致性将会给孩子一种你说话并不算数的信号”,同时会让孩子感到困惑。
比如当你和孩子在玩耍时,如果你允许他为了好玩而踢你,他也许会认为当自己生气的时候也可以踢你。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掉入这种陷阱。
-END-
来源: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better-parenting/advice/biggest-discipline-mistakes-youre-probably-making/
作者:Leslie Garisto Pfaff 译者:裴筱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