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愿将娃送回老家,带着孩子干工地,你凭什么决定孩子要什么
今天看到一个这样的新闻:
妈妈:“孩子他爸,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吧!”
爸爸:“干啥呢?这孩子是咱的,咱们自己带!”
妈妈:“可是咱都上班怎么带孩子呢?公司不让!”
爸爸:“你那不行,我这行啊,我带着孩子!”
于是就有了下图这样的情况,这个父亲宁愿每天推着婴儿车帮客户家装修贴砖,也不愿把孩子送回老家!他说:“我和他妈都没上过什么学,可就是觉得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
我常常在想孩子要的是什么?当我在刷新闻的时候看到过这样的看法“穷人不生孩子是为了孩子,穷人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这种家长是觉得孩子想要的是良好的经济生活。当我看见十多岁的孩子要和父母其中一方分开,去国外上学,这种家长觉得孩子想要的是以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当我看见父母说孩子没人带把孩子被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这种家长觉得孩子需要的是被照顾。这些都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然而,这些都只是大人的想法。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事,我爸爸妈妈从来不与我商量,哪怕是有关于我自己的。
小的时候租房子住,经常搬家,当晚上我看见爸爸妈妈吃完饭开始收拾东西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两天要搬家了。
去买衣服的时候,尽管我明确表示了对一套衣服的喜爱,妈妈会权衡面料的质量、颜色是否耐脏、穿脱方便而给我买另一套。
更夸张的是,上五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不好,休完暑假去上学,被老师告知没有交学费,我赶紧跑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爸爸说因为我数学成绩不好,有一个爸爸的朋友在另一个小学教数学,能照顾着我点,六年级我就去爸爸朋友在的那所小学上了。
爸爸妈妈在城东开了一个水果店做水果生意,每天中午,我和姐姐都要给爸爸妈妈送饭,有一天我和姐姐去给他们送饭,发现店门关了,我们两个都慌了,觉得十分害怕,旁边的店铺的老板和我们说,你们去城西找,你爸妈以后在那边做生意了。原来,爸妈去城西做生意了,店铺早就租好,干了十多年的水果生意也变成了烟花爆竹批发。
当我码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三十岁了,童年的诸如上述情况一幕幕出现在脑海,我觉得热泪眼眶,那是多么糟糕的感觉啊!感觉自己一点也不重要,没有人关注我,爸爸妈妈一点都不爱我,我不能决定任何事情,什么事情都在掌控外,如果突然因为某件事情被夸,就会觉得受宠若惊。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爸爸妈妈对我很不好,然而,在我结婚远嫁的时候,从来不哭的爸爸却哭了,在我生完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一力承当了照顾孩子的工作,每天都特别辛苦。
我看见过国外的有一个街头调查,记者问孩子,他们最希望父母做什么事情,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回答说我希望妈妈能让我一个人洗澡,我已经五岁了。有回答说,我希望妈妈能同意我带着玩具到朋友家去玩,我不会忘记拿回来的,尽管以前我忘记过。有孩子说,我希望爸爸能放下手机陪我打一盘游戏,他总是说我玩的游戏很幼稚。孩子的回答无不围绕被爱、被关心、被陪伴、被是尊重和理解展开的。
是的,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希望:
家里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有关我的生活环境的安排和计划能告诉我,那样我可以提前做准备收拾好我自己的东西。关于我自己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和我说,能和我商量,这让我感觉你们尊重我,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我希望我不敢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嘲笑我是个胆小鬼,而是告诉我你们小的时候也这样,后来发现家里很安全,自己完全是多虑了。这样不但解决了我的问题,我还会觉得我是被理解的。
当我成绩不好的时候,我希望你能问我原因而不是责怪我,我希望你们能陪我写一次作业,我希望我提到的卡通人物名字你们能知道一两个,这样我觉得你们是在关注我的。
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去,不要让我一个人很尴尬的坐在那里。
我希望你们不要把我送到外婆家,我可以就在店铺里玩不会给你们添麻烦,我就是想和你们呆在一起。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经济条件,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哪怕忍受暂时的分离,在一味的追求金钱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然而,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是不会重来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等父母回来,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时间里养成的性格已经形成。
父母给孩子的,只是父母想给孩子的,孩子的成长路上,物质确实必不可少,但是绝对不起关键的作用,父母只要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稳定的生活环境就可以,孩子更需要的是爱、关心、陪伴、尊重和理解。所以,请父母在为孩子做决定前,考虑一下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需求的角度决定,而不是从你们自己“想象中孩子的需求”角度决定,那是你们的思想,不是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