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商代文物有哪些 谁能介绍下三星堆 以及它出土的文物
三星堆出土的到底是那个年代的文物
我前段时间刚去过三星堆的遗址
大概时间是在商代的中期 在成都这个地方有个叫古蜀国的国家
经历了 杜宇 就是传说中化为杜鹃那个 领袖 达到顶峰
然后杜宇禅位给 开明 据考证 可能由于天灾和中原国家的进攻 古蜀国在开明统治时期灭亡
后来国家迁移到成都平原中部 所以在成都又发现了 金沙遗址
三星堆遗迹有哪些景点看?
你可以去三星堆博物馆旅游景点:
博物馆陈列着众多的古蜀珍贵文物,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想领略不一样的风景那就上直达车吧)。而以流光溢彩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7年10月开放。馆区占地面积约530亩,第一展馆面积4200平方米,第二展馆面积7000平方米。馆体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意为一体,力图表现三星堆文化的苍古雄浑及三星堆文明的博大精深。馆内展厅面积达4000平方米,展线长逾800米,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主体内容,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
谁能介绍下三星堆 以及它出土的文物
一展馆建筑为半弧斜坡型生态式建筑,系张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人文精神。 三星堆博物馆新展馆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开馆,调整后的博物馆的展场,从目前的约4000平方米左右扩展到近7000平方米, 就现在全馆的总体布局而言,两个展馆在展品类型的设置上,将形成第一展馆以玉石器、金器、陶器、神树为主的综合展示,而第二展馆为青铜器专馆的总体布展特点。 博物馆的馆区也将从现在的150亩扩大到400多亩,庞大的园区即馆园结合的特色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相应的配套设施则可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新展馆简要介绍 新展馆共分一厅(序展)六个单元 序展以三星堆典型文物——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三星堆遗址全景电子挂屏和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提纲挈领、开宗明义,揭示三星堆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表征其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杰出代表的典型意义。 第一单元勾勒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商末周初的古蜀历史大轮廓。全方位展示三星堆古蜀王都的宏大规模,揭示三星堆遗址作为西南地区文明社会初期繁荣昌盛的古城、古国的性质,彰明其在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重要地位。 第二单元介绍古蜀国的农业与商业概貌,反映当时商贸之盛况。 第三单元反映古蜀国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独具特色的各类器型及成熟高超的制陶工艺。 第四单元展示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玉石器,凸显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反映三星堆玉石器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工艺流程,揭示玉器在古蜀宗教礼仪上的内涵和功用及其所富涵的精神价值。 第五单元展示三星堆的部分青铜礼器,以反映三星堆古蜀国的冶金工艺。三星堆青铜器工艺繁复,造型精美,达到了当时范铸工艺的最高水平。三星堆金器以锤拓、模压、粘贴为主要技法,同样体现出中国青铜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第六单元旨在揭示神树在古蜀原始宗教文化中“宇宙树”的象征意义,以反映古蜀人天人合一、人神互通的原始宗教观念,以及日神崇拜及三界、天下之中的时空观。新馆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具神韵的重器神树高唱一曲压轴戏。 通天神树全是用青铜铸造,高达384厘米,最上端的部分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每枝朝不同方向弯成弓形,上面挂满了“果实”;神树上还有一条龙,从树顶上蜿蜒而下,栩栩如生。 这棵神树结构复杂的造型、精美独特的工艺,可谓举世无双。 在中国,有许多关于神树的记载,《三国演义》里就记载着一棵著名的神树,它生长在洛阳跃龙祠旁,高十余丈,亭亭如华盖,直冲云霄。有一次,曹操为修建一座宫殿,命人砍伐此树做栋梁,结果下人回报说此树锯不开,也砍不断,曹操大怒,决定亲自去砍,周边百姓上前说此树是神树,不能砍,曹操不听劝谏,执意拔剑砍之,结果“吭当”一声巨响,血溅了曹操一身。曹操惊愕不已,掷剑上马,回到宫内,还大病了一场。 这个故事中自然有戏说的成分,但是神树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人关于神树的崇拜不但由来已久,而且世代相传。在中国的福建、台湾等许多地方,都将千年以上的树木称为神木,在台湾还有著名的神木园,共有神木22棵,园内的工作人员还根据每棵树的特点为它们取了非常有趣的名字。这棵神木已有2200多岁了,它长了五个分枝,分别代表着长寿、富贵、健康、善良和快乐,所以被起名为“五福临门”;。 在古代,参天大树的形象极富象征意义,人们用这种造型作为图腾,有的刻画于器皿之上,有的则直接做成青铜器。三星堆出土的通天神树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不但气势恢弘,果实累累,而且每个树枝上都栖息着一只鸟,仔细数数一共九只,那么,通天神树上为什么会栖息着九只鸟呢?这还和中国民间流传的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有关…… 青铜大立人,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连同底座高达2.62米,重约180公斤,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青铜器。其最神秘的地方是其左右手中心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它到底手上拿的是什么呢?谁也无法知道了。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瓷文物出自于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是商代什么文化的代表
青铜立人像是商代古蜀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交集,但是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纵目,青铜面具,权杖等。我为什么说有交集呢。主要是建木的发掘,是中国建木神话唯一的实物遗存。而且建木是中国独特神话传说,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没有。所以蜀人和中原人同出一源毫无悬念。而且中国特有纹饰商代云雷纹在三星堆多有出现。说蜀人是外国人的甚至是外星人的基本可以否定。
马王堆出土了哪些宝贝
但考古发现,尤其是举世瞩目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较为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汉代湖南长沙地区的经济、文化面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手工业品虽不能说全是长沙地区所产,但从其工艺风格与当时中原等地区迥异这一点来看,也不能否定有相当多是当地产品。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品类齐全、巧夺天工的丝织品,代表着西汉前期长沙地区的纺织工艺水平。重仅49克的素纱掸衣,其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素纱是经纬加拈,密度稀疏呈方孔平纹组织。其经纬拈度,每米为2500—3000回,已接近目前电拈丝每米3500回之数;其经纬丝纤度为10.2一11.3旦尼尔,和近代缫出的最精细的纤度相当。另一件出土的绒圈锦,经纺织部门测定,底经是由10粒茧子组成的16.9旦尼尔的一根生丝,地纬是由17粒茧子组成的30.8旦尼尔的一根生丝,这说明当时能根据蚕丝纤维的粗细来搭配蚕茧的个数,缫出丝织物品种所需要的生丝纤度。完全有理由认为,当时的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完备的缫丝技术,是长沙地区缫丝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质地和织造结构各不相同的多品种丝织物,如绢、绡、缣、绮、锦、纱、罗、绦等。其结构主要有平纹、斜纹和罗纹3种。如绮,是一种素色平纹提花织物,并往往织成菱形图案,称为菱纹绮;锦是一种经线提花的重经双面织物,在出土的丝织物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是绒圈织锦,它是3根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其经密度每厘米44—56根,包括4组经丝、印地纹经I、地纹经和底经,以及较粗的绒圈经,共176—224根,总经根数达8800——11200根。这说明,当时已使用双经轴机构和“假织纬”的方法,使几何纹的绒圈具有丰满华丽的立体效果。在墓内的随葬物中,绒圈绵被用作丝绵袍的领、袖缘、衣带、香囊和镜衣底巾以及几巾等,纺织品研究专家认为,这是后世漳绒和天鹅绒的前身。绦是一种丝织花带,出土的“千金绦”十分精美,带宽0.9厘米,纵面分隔成3行,中间白地织绛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千金”2字,色彩对比强烈,构思新颖。另外,出土的苎麻布也反映了当时长沙地区的麻纺织技术水平。据测定,这种麻布经纱支数为135——151公支,纬纱支数161—209公支,“似乎达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就是后世要织出这种高支度的麻纱,也一定要具有高超的纺纱技艺,“才能达到这种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效果。从出土的精美丝麻织物看,研究者们认为,当时已经有了提花束的装置一镊,最低限度也有了平放式的和斜卧式的织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印花也不少,反映出当时长沙地区刺绣和印染工艺的发达。刺绣品主要有茱萸纹绣、“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和方棋纹绣等。针法一般采用锁绣法,又分开口与闭口两种。针法细腻流畅,粗细线条结合,明纹暗纹结合,花纹瑰丽奇待。“这种精湛的刺绣工艺应视为当今湘绣的渊源”。印花织物更是光彩夺目,丰富多采。其色谱有朱红、深红、茜红、深棕、浅棕、深黄、浅黄、天青、藏青、蓝黑、浅蓝、紫绿、黑、银灰、粉白、棕灰、黑灰等20余种。主要矿物染料为朱砂、绢云母等,植物染料主要是茜草和靛蓝等。这说明当时已掌握使用各种染料并配以各种颜色的方法。在印花技术上,已应用套版印花,所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3套版印花纱。特别是1号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实物,它是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高级印花纱,代表着当时高超的印花技术。 西汉长沙地区的漆器业在楚国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是我国古代漆器业的鼎盛时期,漆器在当时已成为主要的生活器具,直到瓷器大量出现,其地位才被逐渐取代。马王堆汉墓共出土700多件精美漆器,出土之集中、数量之大,均为我国之最,充分体现出西汉前期长沙地区漆器业的发达。出土漆器的类型主要有鼎、盒、壶、钫、卮、勺、匕、耳杯、盘、奁、案、杯具盒等,其中以耳杯和盘为大宗。漆器绝大多为木胎,花纹以几何图案为多,少量有花草纹和写生动物纹。花纹的绘制方法主要使用了漆绘、油彩和锥画。有的还使用了“堆漆”技艺。1号墓的九子奁以金箔为底,再施彩绘,被视为平脱技法的前身。 马王堆汉墓虽然没有瓷器出土,但它出士的大量陶器,无论是品种,还是制陶技术,都大大超过战国时代,而且印纹硬陶已施加了褐色和黄绿色的釉,这是由陶器向瓷器转化的重要一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时代长沙地区有较多瓷器出现,就已是顺理之事了。此外,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盛装食物、丝帛、中药、香料和衣物的竹筒、竹箱等竹编制品,竹蔑均匀光滑,编织相当精致,
三星堆遗址是最早哪一年发现相关出土物?
1929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扩展资料:
1929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当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
1980年至1981年,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遗迹,出土标本上万件,“三星堆文化”由此得名。
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三星堆地点西南和西泉坎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三星堆遗址最晚期的遗存。
1986年7月,三星堆两大祭祀坑相继出土,大量器形独特精美的文物,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中国西南古蜀文明的重视。
1988年,国务院单独就三星堆遗址组织评审,当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至1995年,三星堆工作站先后6次对三星堆外“土埂”进行试掘,弄清其为人工修筑的城墙性质,划定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古城范围。
1992年,三星堆博物馆奠基。
1993年5月,三星堆文物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虽然只有一件,但在瑞士和欧洲引起了很大反响。之后,欧洲各国频频邀请三星堆珍宝赴欧洲展出。
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其基本陈列当年就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
2002年,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铜神树和玉边璋纳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012年至2015年,三星堆考古发现青关山大型房屋基址以及多段城墙重要文化遗存,三星堆古城城墙合围。
2019年4月,四川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三星堆与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成为亮点。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了5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3个坑中发现有象牙。3月21日,三星堆考古“上新”继续进行中,4号坑一根重达100多斤的象牙被完整提取。
广汉三星堆里的文物都是以前挖出来的那些吗?
是的啊~三星堆的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左右!1929年一位名叫燕道诚的老人在自家院子里挖水沟时无意间发现了400多件玉石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对它的关注。重大发现是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里面出土的文物达1200多件,代表着古蜀文化的最高的成就!!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