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怀孕

怀孕

灾后心理援助我们可以做很多 灾后心理救援中可以做的事情有(多选)

2022-04-10 18:54:23怀孕
5月17日北大,原本计划招募30名志愿者的培训现场,来了不下300人,还有很多朋友是从北京周边的城市特意赶来的。大家的热情非常高,不管工作人员怎样解释和请求配合

  我心死了,往回走(哭……)心里那个绝望,一辈子忘不了。我想既然死,就死个痛快吧,干吗还连累爸妈,我就直对着四楼窗户冲去……

  我在头脑一片空白之后,第一眼见到的是妈。妈穿了件白大褂哭着站在我床边,我以为是做梦。后来,又看见我住院时值班的马大夫冲我微笑。这时是早晨7点多。她说,唉,你呀你!我听人说有个病人闹得厉害,真想不到是你。我当班,你要听话呵,我一下跟见了亲人

  似的,说马大夫,你救救我吧,我要剖。她说你看你受了这么长时间罪,再坚持些。医院规定没有指征是不能剖的。别为难我呀。这样吧,给你做个胎心监测,如果胎心有问题,就剖。没问题,不剖也不会让你这么痛。好不好?我说听你的。有马大夫,我心里踏实起来。胎心监测没问题,她说我给你配药,没事有我陪着你别怕,8点打了一针,之后一痛就喷射性吐,我迷迷乎乎,疼能感觉到,但可以忍受了。

  11点我清醒过来,马大夫说,好样的,坚持。真不错,马上就上产床。她刚说可以上了,我竟跑上了产床,我说我会使劲,助产士侧切说先别使劲,还没切好呢。我当时真是很兴奋,是那种苦难终于要熬出头的兴奋,勇气呀,自信呀,仿佛一下子什么都全找回来了。我还想到了孩子,她会是什么样?会健康吗?自从疼开始,这么漫长的36小时,从没有想起过孩子!没想到过自己要做母亲。

三十六个小时的蜕变(2)

  哗———轻松的要命的那种幸福。然后就是孩子的哭声,哎呀,尿啦,护士说她在床上尿了一泡。7斤1两。我一直看着护士包裹她;然后这小包裹就放在了我胳膊上。那一刻,我感动的眼泪又哗哗流下来,不知是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还是为自己最终闯过来,可能都有吧,反正我觉得那种幸福的感觉里有轻松,有惊喜,也有自豪……我没有剖腹产,我最终找回了自尊。

  36个小时的挣扎,对我来说,每一分一秒都刻骨铭心。家里人说生产以后我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我长这么大没离开过爸妈,说出来可能你不信,生孩子前我从没洗过一件衣服。上学、上班离家近,结婚后先生没房,就住我父母家。我是老小,姐姐又不在国内,妈爸宠我宠的让丈夫都吃醋。

  经过了那36小时之后,我才明白,结婚并不能把一个少女变成女人,起码我是这样,实质上生产才改变了我。我现在也越来越理解做母亲的心理,我觉得我妈太不容易太辛苦了,人说不生孩子不知父母恩,我现在反过来想想生产前,从不体谅妈,有时还撒娇,任性,顶撞,后悔死了。

30天蜕变

  有一天,妈问我,你不觉你爸也变了个人?我想起爸有阵儿老跟我唠叨,说你妈生你姐俩时,都是回老家坐月子,他什么也没看过,经历你生孩子的过程,没想到女人生产这么苦。还说,你妈不容易呀,几十年操持家务落下一身病。爸真的变化特别大,家务活抢着干,对妈也从不发火了。

  一家人因为看到我的生产过程都在改变。而最主要的是我已开始走向成熟。我相信因为有了这36个小时的经历,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处境,我不会再让年迈、辛苦的父母;更不会让他们因我而受刺激和伤害。我也将学会更自尊地生活,独立地去面对我生命里的每一道门槛。

  是从朋友那里知道李小姐难产跳楼的事。她还告诉说,李的家人尤其是老父和丈夫,两个男人因此事也深受刺激。丈夫回忆妻子生孩子的过程,至今脸色苍白,连说对不住妻子,说可知道什么是白公馆、渣滓洞了。老父呢,被吓得魂不守舍……朋友还说,因李大闹产房,使当时几十位楼上楼下待产妇向医院强烈要求剖腹产……

  这种背景,使我和读者一下子就能理解了,李小姐在接受采访时,哭诉背后的复杂心情。用一个成熟母亲的心态回忆这段经历,她说她真的特不好意思,不愿再重提。我说我对孕产妇身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导致难产现象,也有类似的心理体验,虽没有发展到极端行为,但焦虑感、恐惧感导致无助和逃避是相同的,这是女人普遍性的心理体验。

30天蜕变

  与李小姐的沟通是从解剖女人的弱点开始的。我俩惊异的发现,“无助”其实是女人常使用的武器,也许是在难产时,也许是在学习一门新技术的过程中,比如我,一直以来就认定自己学不会开汽车、学不会游咏,找各种借口逃避……

  而男人通常不是这样的。他们更具备倾向于展现自主行为的特质,他们面对挑战时,不愿相信自己办不到,男人也有自我挫败,但他们有更强的自我实现信念。

  哪个女人不曾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假装无助过?女人潜意识里相信有权“无助”,相信有被解救的权利。这就是发生无助的危机所在。

  剖析李小姐的成长环境,使我相信,无助是一种传承。是由父母的教导风格,以及文化习性代代相传的。父母希望女儿坚强独立,但行为却透露了更深藏的内心信念:女儿是较脆弱的,需要保护和援助不应赋予艰苦的风险的、不安定的事情中,这使女性从小学会了无助,而社会文化也定义自主或冒险是“男性化的”。

  女性被动地受制于他人和不理想的生活环境,挣扎在现实的不自尊和羞辱中,内心却一再地体验着“无助的宿命”,这种可悲的心理顽疾不知是否被大多数女性自觉地意识和纠正?

  近年因孕妇身心脆弱而难产的比率在国内越来越高。一方面女性不再视生产为自然,一方面在怀疑自己的困厄中彷徨,因此而威胁了母亲和新生命的安全,这恐怕是多么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保驾护航的。当生产成为无助的体验时,创造生命的喜悦就无从谈起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