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东区名媛太太们更拼的,是顺义妈妈们,时刻面对残酷竞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U伴妈妈(ID:UBMAMA)
暑假在波士顿带娃上夏校时,读到了一篇风靡朋友圈的爆文《顺义妈妈不配有梦想》。
怀着崇拜的心情读完,暗暗惭愧自己拉了顺义妈妈的后腿。同时心虚地对号入座,虽然距离文中妈妈们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可阻挡”的境界很远,但本人确实加入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顺义妈妈群。
群里讨论内容从双语学习的误区到英美夏校的坑,从数学大联盟的意义到英文辩论赛的作用,妈妈们充分展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气势;
并且朋友圈的各位妈妈们暑期坐标自罗马、巴塞罗那到斯德哥尔摩,从纽约、伦敦到东京、开普敦,也争气地呼应了文中“以后沙峪为中心,暑假覆盖全球”的画风。
虽然对文章内容并不完全认同,觉得顺义妈妈在某些方面被地域黑了。但彼时,“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默许了自己也是众人口中顺义妈妈的一员,如同某些人所总结的那样:“顺义妈妈不但鸡血推娃,还“鸡”自己,太多的选择反而令她们焦虑到全世界范围内作(zuo读一声)”。
然而在回国后某天,因时差而突然醒来的凌晨时光,忽然有了一种作为顺义妈妈的自豪感。比尔盖茨的妈妈曾经说过“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仔细想想,非常有深意。
民族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的竞争上,而每个人的成长道路几乎都与母亲密切相关。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竞争最终不也是妈妈们之间的比拼吗?
比如我们在新加坡时,讨论某个妈妈,常常不说名字(可能根本不知道),而会说:
那个韩国妈妈对人特别亲切,她的女儿跟她一样有礼貌;
那个日本妈妈太强了,中文说得贼溜,怪不得她儿子的中文成绩也总是第一;
那个美国妈妈有些bossy啊,儿子也霸道……
看吧,我们习惯性会把妈妈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妈妈了解孩子,同样,也通过孩子了解妈妈,更可怕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妈妈的群体了解一个民族。
我对日本妈妈的敬意来自于一次国际周的活动,每个国家的家长和孩子都可以申请在这周中的早上某个时段,在学校中庭进行展现民族文化的表演。
中国妈妈们贡献了二胡和古筝独奏,日本妈妈和高中的孩子们一起演出了一个关于日本渔民的舞蹈。
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非专业人员排练的日本舞蹈。当时就被震撼了,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型群舞,所有的人员非专业,每一个动作要想达到整齐划一该有多难。
可他们做到了,洪亮的喊号声,雄壮的拉纤步伐,收获时喜悦的载歌载舞,每个人的动作都像机器一样精准到同一个角度,所有的脚步同时落在地面上时听不到一丝杂音……
这个舞蹈充分展现了大和民族勤劳勇敢团结的精神。不止是作为中国妈妈的我,在场观看演出的其他很多国家的家长和孩子也都感受到了这种震撼。在那一刻,我们忘却了大和民族的劣根性,感受到的都是它民族精神中最积极的一面。
演出后跟一位澳大利亚妈妈聊起来,她也对日本这个节目印象深刻。她说,日本人如果下决心做什么,没有做不好的。
这句话让我的民族自尊心黯然神伤了一会儿,但听到这个舞蹈的排练过程后,我不得不认同这位妈妈的评价。国际学校的活动之多,内容之丰富,来过的人都知道。所以日本妈妈们决定要演出这个舞蹈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
提前两个月,妈妈们规划好了整体的排练时间,按照计划,他们每天要抽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排练。作为一个临时的组织,排练时难免会有个别人无法到场的特殊情况出现。
然而,日本妈妈们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两个月。集体排练的时间没有一个人缺席。30多人,120个小时全身心的投入,最终用这几分钟的舞蹈,在70多个国家的孩子和家长面前,呈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集体的力量。
日本妈妈做到了。
那一刻,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这个民族充满了敬意。
说这些倒不是为了放大日本妈妈的形象,而是想说,因为教育所承载的内容太多,作为教育的责任人——
全世界的妈妈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承担着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任。尤其是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的家庭,在孩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整个家庭的面貌也逐渐呈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顺义妈妈作为大北京国际化群体的一员,在向世界呈现新时代中国妈妈形象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中国妈妈带给人的传统形象是“吃苦耐劳,默默为孩子付出和牺牲”,这和东方的传统文化也有关系。所以西方人理解不了抛夫弃家的陪读妈妈。
但同处亚洲的日韩人民就可以理解。
时代的洪流下,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中国妈妈们开始纷纷加入“鸡血”的行列。如果说海淀妈妈代表了传统的鸡血妈妈形象,顺义妈妈不正代表了中国新一批与世界接轨的高知妈妈形象吗?
典型的顺义妈妈不仅有培养孩子成为世界人的远大情怀,更有踏实践行全力为孩子提供辅助资源的行动力。
她们眼光独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积极进取。她们了解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并不脱离中国的实际,她们尊重孩子,但不控制不骄纵,想尽办法利用资源最大地激发孩子的潜力。
她们既不是“直升机父母”,也不是“放养型父母”,而是在深刻了解这两种教养模式优劣的基础上,采用了“平衡型”的教养模式。
她们不会用自己的梦想绑架孩子,把孩子当作实现自我的工具,而是清楚的知道,孩子的未来代表民族的未来,中国孩子今后要站在世界的平台展示自我。
他们竞争的对手不是衡水中学,不是人大附,而是英美私校的精英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鸡血妈妈们培养出来的世界范围内拿奖的牛孩。
没有坚毅的性格,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开放的视野,过硬的个人能力,能拼得过他们吗?
所以我认为,“鸡血推娃”并没有错,只要基于孩子的特质,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优秀,这正是一个优秀妈妈该尽到的职责。
严格来说,我们不应该用“鸡血”这个词来形容顺义妈妈,而更应该用“积极育儿法”这个标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顺义妈妈都“鸡血”,也有很多妈妈既不推娃上补习班,也不跟风游学或上夏校,但父母每天在饭桌上跟孩子交流天文、地理、经济、科学、世界大事,带娃看展、看剧、听音乐会,进行人文素养的浸润,这种外在佛系淡定实则更有心的父母同样也是顺义妈妈们膜拜的对象。
我以前也是“佛系妈妈”,现在想想,其实就是“放任型父母”,觉得孩子快乐幸福就好,却未曾深究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体验真正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一定是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到的。而帮助孩子走上“自我实现”之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父母的用心都无法完全“佛系”。
我们可以“静待花开”,但也要把种子栽在合适的土壤里,要给它充分的阳光和水分,要施肥除草除虫剪枝……并不是只要每天跟它佛系地“念经”,靠天吃饭,守株待花开就行了。
或许每个园丁的外在表现不同,有人激进,有人低调,但如果不认真了解植物的特性,履行作为园丁的这些职责,花真能开得好吗?
曾经对“虎妈”有极大的偏见,甚至连她的书都不愿碰。
偶然在波士顿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叫《我在美国做妈妈——一个华裔妈妈的育儿心得》,正是在国内被译为《虎妈战歌》的那本书。
读完书的感受是,虎妈并不可恨,相反她很真实,她把自己养育两个女儿的经验和心得,甚至可能遭人唾骂的一些过激做法都写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西方父母竭力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的激情,支持他们自我的选择,给他们提供积极的肯定和成长的环境。
而中国父母确信,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用实用的技术,工作的好习惯和内在的、没有人能带走的自信来武装他们”。
虎妈蔡美儿正是遵从这种东方的教育理念去养育孩子的。她的两个孩子也达到了传统意义上的优秀。
我比较佩服她的一点是,自己做不到的,就不会强求孩子去做。要求孩子勤奋,妈妈一定得更勤奋。这也是很多顺义妈妈认同的一点。
比如如果要求孩子每天6点起床去游泳,妈妈可能5:30就要起来做准备。蔡美儿的女儿每次上课,她会陪孩子一起上,并做笔记,练琴时也会陪着孩子,根据笔记提示,甚至“教会孩子老师不曾教过的内容。”
她要把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身作则地传递给孩子,而孩子在读大学后也体会到了这种“每天都全力以赴感受110%的人生”的乐趣。蔡美儿具备了顺义妈妈的某些特征,十分欢迎她有朝一日加入顺义妈妈群。
所以,我不认为以身作则要求孩子更努力,从而变得更优秀的顺义鸡血妈妈就该被鄙视,被地域黑。兴趣班有多少个,花多少钱上夏令营都只是表象。
核心是妈妈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去寻找适合孩子的道路,去培养孩子在某项技能上更优秀卓越。
毕竟,只有亲自陪课陪练的妈妈们才懂得,这些时间和金钱花得值不值、该不该。顺义妈妈智商和情商都不低,懂得娃的耐受力和潜力在哪里,不需要那些抱着酸葡萄心理的指责,好像我们天天后妈一样虐待亲娃。
顺义妈妈鄙视的是那种大撒把儿,把孩子丢给学校和补习班的家长,而不是努力“鸡娃鸡自己”,令全家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能量妈妈。
关于“鸡自己”就更没错了。你想啊,妈妈懂乐理,甚至能亲自上手练,娃练琴时指出她的错误,她才不会“那你来弹啊”一句话把你噎到气滞血瘀。(所以我在与娃的钢琴博弈中失利,绝对跟自己的功力不够有关系。)
身边更不乏北大妈妈与娃飙英语,清华爸爸轻松与娃比拼英文奥数的励志故事。哪怕那些不是名校毕业的妈妈,也都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孩子上托福课,妈妈也跟着刷了个80多分;
孩子练舞蹈,妈妈们自己也组班体验舞蹈学习的精髓;
孩子演话剧,妈妈们当中的专业导演及演员拉起队伍上演专业舞台剧……
做这些一是因为兴趣,二是要创建一个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平台。如果某个领域你完全不懂也不去涉足,又怎么能体会到和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无障碍沟通的乐趣?
当然,顺义妈妈的“鸡自己”与其他妈妈最大的区别在于更为“国际化”。
海淀妈妈陪娃写作业之余考了个教师资格证,
顺义妈妈则可能随手考了个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可以持证全世界范围内教中文。
朝阳妈妈排练了一出中文话剧《雷雨》,
顺义妈妈可能在筹备全英文的莎翁剧《暴风雨》。
顺义妈妈发朋友圈,可能要中英文并用,因为圈里可能有位于五大洲的国际友人……
建社群,办活动,做慈善,顺义妈妈们也要比其他妈妈多一重考虑,因为这个社区是更多元化的群体,不仅有语言的不同,还有很多文化上的差异。
顺义妈妈圈是一扇国际化的窗口,承载着展示新时代中国妈妈形象的重任。在中国孩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其他国家通过他们了解到了中国,而顺义妈妈,是自己带着孩子走向世界,让别人不仅通过孩子,也通过妈妈了解了中国。
顺义后沙峪也不是纽约上东区,后沙峪是个很接地气的镇,我们小区大门口经常穿旗袍走秀的广场舞大妈就是明证。
顺义妈妈也是出得了厅堂,下得了菜市场的硬核妈妈,绝不是只会穿名牌,把孩子的得奖证书当作铂金包来炫耀的上东名媛。
她们美而不娇,强而不悍,兰心蕙质,刚柔并济,穿得了旗袍,撑得起礼服,可以把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现代风完美结合,描绘出一副极美的中国妈妈画卷。
顺义的硬核妈妈太多了!
这些资源不好好利用简直就是极大的浪费啊!所以妈妈们的社团也是如火如荼,随便拉起一个团队,就能找来极专业的指导,而且还都是免费的志愿者。
比如,我们合唱团的形体指导是专业编舞,表演硕士;帮我们练声的老师是年轻的专业歌唱家。画家免费带我们看展,作家义务主持读书俱乐部之类的事儿就更常见了。
顺义妈妈们热心公益,积极做志愿者的风气也独树一帜。远程支教的,开办公益图书馆的,加入甚至创办各种慈善组织的……
接触这些妈妈,你会有种被阳光照亮的感觉。顺义妈妈们笃信:妈妈自信并充满活力,对孩子也是种最好的滋养。
我虽然还达不到顺义妈妈的标配,但也被这种氛围感染,兴高采烈地投身于如火如荼的顺义妈妈群,并深为自己是其中一员而自豪。
在波士顿,我经常操着不甚流利的英文和我的房东聊天。我们从垃圾分类谈到了中美关系,慈善,教育,美国的高中及文理学院,也谈到了敦煌,一带一路。
她说,感谢你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你不像我以前见过的中国妈妈,她们总是很沉默。
当她好奇地问我来自哪里,我展露了一个神秘的笑容,告诉她,You have to remember this place. I’m from Houshayu(后沙峪), Shunyi(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