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每周一总结——古诗的意境导引棋童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019-09-10 04:26:02孕产
每周一总结——古诗的意境导引棋童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

阅读最怕的是走马观花;最怕的是为完成阅读作业,用彩笔在文章里画好词好句,——最怕的是有很多,可是无数孩子阅读时反复在“最怕的模式”中运行。

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可怕的模式”在同行,阅读没错,错在很少人关心孩子是不是知道“如何阅读”?

这就像棋童都知道“形势判断”对下棋的重要,可是很少老师在细致地熏陶孩子“如何形势判断”。

这样一分析,挖掘古诗词对写作和阅读产生的导引力,其意义就凸显起来。——常常背诵,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如果能变成写作和阅读的导引力,这是多好的事?

好事来自一举多得。如果古诗词不具备常常背诵,朗朗上口,越体会深意越多,味道越浓,我也不敢称之为“导引大师”。

上周一,周二,我们学习了陶渊明《饮酒》。

很多孩子会凭借着儿童记忆的天赋,快速背诵下来。

这时,一个对棋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反思便引发出来:

这首《饮酒》整首诗不见一个酒字,不见一个喝酒的动作,为何诗的内容会放在《饮酒》题目之下?

啊,陶渊明欣赏到自己喜爱的大自然美景,像饮酒一样“醉”了。原来他是借酒之醉来让我们体会心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怪不得诗中会用“此中有真意”来暗示?

于是,我们学习这首诗就得了一个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导引”:挖掘眼前读到一件小事中的真意,挖掘想写事情的真意。

如此一来,家长们,这时您如果去翻看孩子的语文课文时,就会发现孩子要整学期捧着的语文课文,有很多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挖掘一件小事中的真意”展开的,顺着这一线索,就可以让孩子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理解。

比如一年级的课文《咕咚》,一件小事来自胆小的小兔子听到一声“咕咚”,接下来,整篇课文都在挖掘“咕咚”的深意和“咕咚”这件事中值得深入反思的深意?这时,家长们去看看孩子记在课文上的笔记,啊,语文老师引导孩子在课文中必须学习的地方也是这些歌“深意”,只不过语文老师直接告诉了孩子、或者与孩子探讨了深意之所在,并没有用“此中有深意”这句诗做导引,让孩子在心思重形成“触发思维运行的机关”。

再比如,一年级课文中《端午粽》《彩虹》《文具的家》《一分钟》等等,大批的课文都是“挖掘一件小事中的真意”展开的,《端午粽》中,顺着孩子回姥姥家过端午节吃粽子这件事生活小事,挖掘出一个深意:姥姥对孩子们的疼爱、牵挂和用心;接着又挖掘一个深意,姥姥让孩子们带些粽子回去给邻居吃,这样一句简单的言行挖掘出了姥姥这一辈人心中保留的中国人传统的浓浓的人情味。

课文想熏陶孩子的就是这些个“真意”。难道对家人的真情和对外人的人情味还不是生活的真意吗?写出生活真意的文字还不算好文章吗?

——语文不是培养学霸的,是熏陶人格培养好孩子的,从这个角度读课文,课文就不再是一件必须完成学习任务,一件为考试拿分数进行的知识累积,更不是学期结束就可以把课本送入、卖掉的“废物”,而是需要常翻常看常常温故而知新的宝贝。怪不得教育部高考新改革的方向定在:从幼儿园到高三,一切学过的有用有意义的知识都是备考内容。

秘书处提醒:

家长们,您的孩子学习语文的状态如何?有没有出现学棋结束课文里的精髓基本想不来的状态?学习语文中,课文里的精髓有没有走入写作中?读其它文章的共鸣中?

秘书处再次提醒:

语文,需要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带动孩子翻来覆去回到正在学的,曾经学的语文课文的精髓中。

如果您的孩子是棋童,以上的建议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学习围棋,提高级位、段位的过程,不就是让学过的知识,累积的经验翻来覆去在棋盘上体现的过程吗?

——如果拿出学围棋、下围棋的方式来对照语文课文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天下最可怜的学习就是语文,它比不上英语学习用的学习量,比不上围棋学习用的方式,语文孤零零地像信息聚会、像文字工具、更像个长期旅行的游人在大脑记忆库中穿梭,暂住,远行,它最喜欢驻足的地方是考试卷子,很少在该驻足的地方驻足,比如走入心灵,比如走入生活,比如写作,比如走入下一篇同类文章的阅读。

所以,秘书处提醒家长们:

好好让背诵过的古诗词,成为孩子学习语文课文的又一个角度,一个有很大导引力的新线索。

看到这里,您记住了吗?《饮酒》其五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个“导引”,在上星期其它几天的每天一首诗里都有一个导引,好好熟悉这些导引,让他们为你的写作和阅读贡献力量吧。

(一早,写得忽忙,心声一挥而就,随即发表。粗浅之处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