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宝宝成为“破坏王”的奥秘
2019-12-01 03:00:02孕产
宝宝的手脚能自由地活动,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淘气”事儿。在宝宝看来,“什么都想做”,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我朋友家的孩子文文,7个月大的时候,两只肉嘟嘟的小手就已经初具杀伤力——图画书分家,面巾纸解体,翻云覆雨,辣手摧花。
宝宝的手脚能自由地活动,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淘气”事儿。在宝宝看来,“什么都想做”,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我朋友家的孩子文文,7个月大的时候,两只肉嘟嘟的小手就已经初具杀伤力——图画书分家,面巾纸解体,翻云覆雨,辣手摧花。1岁多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趁妈妈不在把她柜子里的东西翻出来,摆放一地,然后拆开逐个"研究"等等。
而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令妈妈很生气,绝大部分的妈妈都会打打宝宝的小手,凶宝宝几句。
但是妈妈不知道的是,孩子的某些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破坏性的,但经分析,其目的却是建设性的。例如,孩子把闹钟拆开,想了解它怎么会响的;孩子摔东西、扔东西,不是因为孩子们脾气暴躁,这只是他们在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孩子特别喜欢来回开家里的冰箱门,卧室门,还喜欢来回开关灯,这是他们在探索世界。所以孩子往往会通过这种貌似破坏的行为,来探究和认识事物,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因此,当孩子出现这些破坏性行为的时候,妈妈不要有过于关注的态度,也不要斥责孩子。比方说,孩子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如果你再三强调或者斥责孩子的话,会使这件事情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可能会觉得可以用扔东西的方式引起妈妈的关注。但可以告诉孩子你不喜欢他这样到处扔东西,扔掉的东西会被损坏,还会丢失。
同时,孩子"破坏"的背后很可能藏着一颗渴望探索的心。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先生说:所谓教育,并不仅仅指读书、认知,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多样的兴趣,使孩子将来有可能更充分地实现自我。如果我们常常以成人的行为规律和自律性来束缚住孩子的手脚,不假思索地对孩子加以责难,而不自觉地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最初萌芽的时刻。
所以,面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要热情、耐心地引导和帮助有破坏性行为的孩子,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加以克服,要尽量采用说理和正面引导的方法,减少压制和惩罚,以免他们“破罐破摔”,从而发展成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同时,对那些貌似“破坏性”行为的健康行为,则应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以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