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和你交流从自己做起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在家里说话越来越少,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愿与大人交流。许多家长把这些问题完全归咎于孩子,认为孩子不爱说话是性格使然,或是不愿亲近父母的表现。
事实上,这与家长不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息息相关。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只负责讲多,不负责听;也就是讲的比较多,听的比较少,敷衍的时候多,专注的时候少。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意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饶有兴趣地向父母诉说他在幼儿园的经历时,家长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没看我正忙着呢吗?等空闲了再说吧。”
见此情景,孩子只好失望地把已经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二是漫不经心,敷衍孩子
孩子拿着他刚完成的画作来到妈妈身边,兴高采烈地说:“妈妈,你看我画得漂亮吗?”妈妈瞥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嗯,还不错,继续努力。”
见妈妈没了下文,孩子只好无奈地走开了。
三是不把孩子说的话当回事
有的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心不在焉,常常走神,不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要表达什么,等回过神来时才惊讶地问孩子:“你刚才说什么?”
四是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家长发现孩子的铅笔刀不见了,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顿臭骂,孩子刚想解释,家长便怒吼:“犯了错还敢顶嘴,看我不收拾你!”
一位育儿专家曾说,学会倾听花开的声音,方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说话,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更是了解孩子的一个窗口。家长不但不能阻止孩子说话,还应该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首先,当孩子向你倾诉他的心里话时,家长千万不要打断他,让他尽量把话说完
与孩子交流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觉得孩子说的话过于天真幼稚,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便不想去听。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总是打断他们的话,或是无故转移话题,他们就会失去交谈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沉默寡言。
其次,与孩子交流时,家长一定要放下手头工作,最好看着孩子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说的话非常重视
有的家长喜欢一边玩手机,一边与孩子说话;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与孩子说话。这样的谈话方式注定是失败的,它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
你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他们心里敞亮得很,要是家长
老是不把他们说的话当回事,以后他们有什么心里话,就不会再向大人说了。
再次,夸奖孩子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笼统,要实事求是,说到点上
什么“不错”“很好”“还行”,这些都不是真诚的表扬——与这些敷衍的话比起来,孩子更愿听到父母实实在在的评价,比如,你夸孩子的画画得好,一定要指出哪里画得好,是构图比较好,还是色彩搭配比较好。
只有听到父母发自内心的夸赞,孩子才会拥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才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