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宝宝10个月会走路,有的一岁半也不会?跟家长责任很大
宝宝的身体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很多家长也会根据这些规律,来判断自家宝宝发育有没有达标。比如说走路这件事,一般来说,宝宝发育到10个月时,就可以扶着东西晃晃悠悠的走了,当然也有一岁半还不会走的宝宝,很多家长都会特别着急。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跟智商高低无关,家长要占很大责任。
家长抱的多,宝宝练习少
练习走路,从不会到会对宝宝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身体力量不足,再加上平衡力不够,在这期间他肯定会时常摔倒。有些家长特别宠爱宝宝,看不得他受一点罪,就干脆经常抱着他,从而导致练习走路的时间变少,自然学走路的时间就长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让宝宝练习,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他受伤的概率就行了。在学走路过程中,妈妈可以给他换上专业的训练拉拉裤,轻薄透气,柔软亲肤,不像一般纸尿裤一样臃肿肥大,方便宝宝更好的活动。而且,拉拉裤像小内裤一样紧贴宝宝腰围,吸水性能超强,能有效防止漏尿现象。
没有遵循宝宝身体发育规律
宝宝身体在发育过程中,学习的动作都会有先后顺序,从大运动角度来看,他们肯定是先要学会爬行,然后才是走路。在爬行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锻炼宝宝的四肢力量和灵活度,从而为走路打下坚定的基础。但是,也有的宝宝还没学会爬行,家长就急着让他学站立、走路,从而错过了爬行的大好时机,导致学走路也比较慢,走路步态不稳的情况,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多爬行。
过度协助宝宝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肯定会跌跌撞撞,有的家长担心他摔倒,每时每刻都用手扶着他走,过度去保护他。有的时候,宝宝摔倒自己都没有哭,家长却心疼的不得了。其实宝宝在学走路过程中摔倒很正常,但家长这种过度保护的态度,反而容易阻碍他接受新事物。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宝宝大胆的向前走,你会发现他根本没你想象的脆弱。
宝宝练习走路晚
生活中,有的家长看到宝宝没有要走路的迹象,就想着等他自己想走的时候再训练,没想到这一拖可就比其他宝宝晚了好几个月。其实,一般宝宝学会爬行后就会想着要站立,所以家长在这期间可以尝试着训练他走路,先让他对走路形成一定的认知,慢慢的相信他就会学会了。
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宝宝10个月就会走了,有的1岁半还不会走了吧。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所以一定要给宝宝独立的生长空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