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图第四条: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难题或挫折后开始抱怨、退缩,有的孩子却兴致盎然,对打败他们的难题感到感到兴奋、着迷?你希望你的宝宝成为怎样的孩子,前者or后者?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教育学教授Dweck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之所以孩子有以上两种表现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在起作用。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成功、能力、品质是先天决定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成功、能力、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来的。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是通往成功的基础,这些人能够主动挑战更高的要求,不断突破能力的天花板,从而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成长型思维呢?在幼年时,父母的夸奖和批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给两组孩子同样一道简单的题,他们做出来以后,一组孩子被夸聪明,一组孩子被夸努力。这么简单的区别,却让孩子产生了非常不一样的行为结果。
被夸聪明的孩子为了维护聪明的形象,他们喜欢选择那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继续成功,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放弃。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没有这些思想负担他们认为努力更宝贵,会选择更难的题,他们也更会坚持不懈的尝试,因为解不出来的原因是“不够努力”;最后,他们对结果也没有那么看重,所以更倾向于坦然的面对成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的夸奖方式不对,不仅不会帮助孩子,还有可能无形中为孩子灌输了固定型思维。
怎样夸奖才能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呢?
简言之,夸努力、夸过程、夸成长,而不是夸天赋、夸结果或夸表现,并且尽量使用描述型而非评论型夸奖
★ 你这么努力,真棒!(夸努力)——你太聪明了(夸天赋)
★ “你花了半个小时时间,尝试了各种办法,一直没有放弃”(夸过程)——“你做对了”(夸结果)
★ “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夸成长)——“你做得很好”(夸表现)
★ “你自己在独木桥上走了五步没掉下来,这是一个突破!”(描述型)——“你太厉害了”(评论型)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说话太麻烦了。聪明、漂亮、得了第一、正确的回答简单明了,是你喜欢且常用的话术。但是请你仔细想想这几个问题:你真的要强调第一这个结果很重要吗?那要小心孩子下一次觉得自己得不到第一就不参加游戏了。回答得正确与否真的很重要吗?那可能孩子发现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就不去探索了。做得快真的那么重要吗?那下一次那个落在最后但靠自己努力最终完成了任务的孩子可能在中间就要放弃了……
夸第一、正确和速度都是简单但肤浅的夸奖,真正的鼓励是对孩子过程的赞美和成就的描述。
看这位妈妈在孩子做好一个很难得拼图以后的夸奖:“你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尝试了各种办法,一直没有放弃,最后在妈妈没有帮忙的情况下做好了这个这么复杂的48块的拼图,太棒了!你知道吗,这就是坚持!是一种特别好的品质”
这句话里描述了整个过程中孩子努力的细节,比如“尝试了各种办法”、“一直没有放弃”,也描述了取得的成就“这么复杂的48块的拼图”,这些对细节的描述是对孩子如何正确的做出这样的成就的方式的总结。这段话的最后还告诉孩子“这就是坚持”,这叫做情感反馈,让孩子很轻松的就在实际经历中理解了坚持这个词的含义,并且通过这样的强化,让他们觉得这样的品质,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从而建立了自信。
这里主要谈了夸奖,其实如果理解了成长型思维的理论,批评也应该遵守一样的规律,避免给孩子灌输固定型心智,也就是说,不要把错误归结为孩子品质有问题、能力有问题,比如“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调皮/贪玩/嘴馋/不爱学习……”此类的话都是在给孩子贴标签。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具体错在哪里,特别是告诉他们如何改正,对小一点的孩子要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做,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鼓励和批评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法宝。用好这些法宝,让孩子形成一生受用的思维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应该为孩子做的努力。试着运用一下“成长型思维”,没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就是个语言习惯而已,一起从今天开始改变你的语言习惯吧,你的孩子也会因为你的改变而变得更优秀!
育儿道路艰辛,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与宝宝一起成长。我的分享供您参考,愿宝贝们健康、快乐、平安的长大。
图片均来自网络,内容是小编早教课程学习笔记,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