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崩溃!熊孩子无法无天怎么办?用老师给的5个方法瞬间变乖

2019-10-31 04:26:06孕产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师。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师。现如今生活中总是能碰到一些熊孩子,熊孩子之所以熊,因为孩子在对的年龄做了不对的事,让父母以及身边的亲戚朋友咬牙切齿,最让人恼火的是,你根本没办法和熊孩子讲道理,往往使用暴力让他屈服,可是这样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么该如何解决熊孩子无法无天的问题呢?今天我们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熊孩子讲道理。

面对一个熊孩子,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是气氛,甚至恼羞成怒,更有甚者是处于一个爆炸心态,就像今日“中国教育报”发布的一个消息一样“崩溃!男童将妈妈化妆品垃圾分类:限量版口红被掰断”面对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很少有人能冷静下来去和熊孩子讲道理,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火辣辣的痛。

其实,在熊孩子第一次犯事的时候,正是父母最需要冷静的时候。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其大脑和心理的不断发育,都会通过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现状的方式表达,举个例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孩子在6-10个月之间就非常喜欢把手伸进嘴里,甚至抓到东西都想往嘴里放,在大人看来,手很脏很不卫生,而且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可能会认为孩子很不讲卫生。

学习过孩子感知系统发育规律的父母可能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他就是需要通过味觉去感知世界,如果不让孩子用嘴充分的感受,长大之后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因此面对孩子这个行为,就不是责骂,或者粗暴的打孩子的手,迫使孩子学会不能放嘴里,而是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世界,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就不会了,就这么简单,不用打不用骂,更不会因为生气伤身体。

和孩子吃手这个事例一样,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特定规律。心理学家通过对孩子们如何做出判断,如何实施欺骗,如何“搞阴谋”等行为的长期观察,以及通过对冲突场景的录像所做出的反应等实验,总结出儿童意识的形成轨迹:

1岁:同情。

1岁的孩子开始形成同情这种感觉,因此当周围的小宝宝哭的时候,他也会跟着哭,而当旁边的人笑的时候,他也会很高兴。 这个时候,不要再去说孩子哭是因为孩子坏,或者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他的大脑意识只有这些概念。

2岁:安慰、初步分享。

到了2岁,孩子们可以感受别人的感觉,也学会安慰他人了,比如抚摩被摔疼了的小伙伴,或者在妈妈哭泣的时候给妈妈递毛巾。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学会把玩具、糖果与其他小伙伴分享。 就好像我大姨的大女儿,两岁多一点,看到她妹妹哭,便会哭着和她妈妈说,“妈妈,妹妹”。她在告诉妈妈妹妹在哭,要去安抚妹妹。

3、4岁:不能偷窃和撒谎。

这个年龄段98%的孩子已经知道偷窃、伤害别人和撒谎是不对的。不过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们到了4岁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有了双重道德标准。他们在智力上和社会能力上,已经能够揣摩别人的想法了,他们为了得到某些好处,可能会去说谎。他们口口声声说“偷东西是可耻的”,但对于偷来的糖果可能不会拒绝并觉得“好吃极了”。

学龄阶段:基本的社会规范。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把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区分开来。他们既知道不可以打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对老师和长辈不能直呼其名。 这个时候和孩子讲道理是有效的,熊孩子也能够记住父母的教诲。所以,讲道理也是比打更好的教育方式,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看到这个研究结果对于孩子的教育会有所启发,或许对于每一个家长而言,除了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还有对自我的克制不够,面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每一次熊孩子的“无法无天”不够冷静,没有在孩子发生这种行为前观察到,也没有在孩子发生行为之后,去用足够多的方法引导。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学校里的老师为什么能够让孩子听他的话,除了学校这个学习场景不同之外,老师更多的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对于每个孩子的不同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孩子的所作所为。

再举个例子:3岁的菁菁蹲在草坪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白兔吃草。她的样子可爱极了,红嘟嘟的嘴唇,粉扑扑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像天使一样。但是,当她的小伙伴杨杨抓了把乱草朝小兔子扔过去的时候,菁菁狠狠地往杨杨的脸上打了一巴掌,那副凶凶的样子和刚才简直判若两人。

杨杨哭了起来:“我们不是好朋友吗?你为什么打我?”菁菁的妈妈赶快跑上前去,攥住女儿的手,气不打一处来:这个丫头平时好像什么道理都懂,可是一到做事时又好像变了一个人。

其实,不是孩子变了,是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情绪发生了改变,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熊孩子,老师建议在处置熊孩子的各种“恶作剧”的时候,可以采取下面5个方法,保证能够让熊孩子瞬间变成乖宝宝。

1、观察法。对于熊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不能凭借某一个片段或者某一个动作,对孩子做出片面的判断,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是恶魔,孩子很多过激的行为,也是因为受到了刺激,或者受到了伤害,才会基于本能去反抗,因此,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2、询问法。对于突发事情的处理,除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要向孩子及周围的人,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尤其是让孩子自己陈述整件事情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加深切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在这里一定要秉承着相信孩子的原则,认真听孩子讲,然后先不着急做判断,先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安抚法。无论是熊孩子如何大闹天宫,或者受到刺激变得狂躁不安,父母第一时间就是安抚孩子。只有当孩子安抚下来之后,后续的教育和讲道理,才能成为现实。安抚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或者给孩子一些威慑力,让其能够停止现在的行为。接着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足够的放松,再去对孩子进行后续的教育。

4、肯定法。每一个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一定有一个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例如:好动的孩子喜欢到处跑,而且喜欢这里折腾一下,那里捣鼓一下。对于这样的孩子,当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可以先肯定他的运动能力,给他一个释放活力的方向,约定带孩子去公园跑步。接着再指出孩子刚才行为的不对,这样孩子不仅得到了鼓励,还清楚的知道了未来可以去跑步,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这样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5、跟踪法。对于每个熊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父母要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通过持续地教育,巩固前面地教育成果,让孩子由一个行为逐渐演变成一个习惯。虽然这不容易,但是当你成功之后,就能够感受到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多么的有成就感和优越感,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面对家里的熊孩子,或者身边的熊孩子,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运用老师给的5个方法,通过不断地努力,一定能够收获更加优秀地自己,还有更加自律的孩子,少一点责罚和打骂,多一点关心和温暖,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美国的一项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在童年时代受到关爱、照顾和鼓励的人,成年后更尊重他人。德国的一项针对母亲和2岁女儿的调查表明:母亲越是让孩子感受到强大的支持,孩子对别人也就越有同情心。这些实验的结果都说明:温和、注重感情的教育风格,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自律意识,也有助于孩子变得独立和成熟。相反,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惩罚,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偷偷摸摸、爱撒谎,因为他们害怕挨打受骂。所以父母轻易不要用极端的手段来教育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珍惜那些和孩子讨论行为规范的机会。比如在讲故事或看电视的时候,积极地和孩子探讨其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有严格的家教,并经常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养成健全的对错观念,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并让他们遵守已经形成的对错观念,摆脱熊孩子的困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孩子经常通过公正、公平的方法实现目的,或得到应有的肯定,那么就容易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在家庭教育一线奋斗的家长朋友更多的帮助,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有什么其它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者给我私信,我将一一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