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越小,越要教会他如何旅行:一位“暖爸”的亲子教育笔记

2019-10-29 18:52:05孕产
文|TAD北师大硕士,故事力星球发起人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学院君说:我们一直说,优秀的孩子,一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


文 | TAD

北师大硕士,故事力星球发起人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我们一直说,优秀的孩子,一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事实上,那些见过世面的孩子总是自带光芒,坚强自信、性格开朗、眼界开阔、心态平和,走到哪里都能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今天我们分享这篇文章的作者,为了让女儿成为见多识广的“故事小达人”,常常带着女儿外出旅行,并记录下每一次的旅程趣事,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故事”的种子。针对旅程中的3个阶段,他也给家长们制作了一份“旅行故事地图”,让孩子在旅行中创造故事、发现故事和分享故事。相信这篇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旅行故事地图)


第一站 旅行前的筹备

出发前的准备仅仅是一些孩子的生活必需品么?不是,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旅程的期待。运用以下三步,让孩子对每次的旅行充满期待与想象。

Step 1,提前给孩子“种草”

故事为什么吸引人?因为故事中有悬念;旅行如何吸引孩子?那就要在旅行前制造悬念,提前给孩子“种草”。

女儿在很小的时候,我一般会介绍旅游地相关的神话人物和动画人物,让她对这次旅行充满期待。

记得有一次计划去西安玩,那次是我比较想去这种历史感很强的城市,但是孩子更喜欢去自然风光更美的地方。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对她说,要不要一起去大雁塔,看看《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归来的地方?果然女儿说,那唐僧取经回来,还有没有孙悟空猪八戒他们跟着?我说,爸爸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针对大一点的孩子,家长要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可以根据孩子喜欢书籍内容里涉及的地方,给旅行设置目的地。

记住,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最佳导游”,在旅行前多做一点功课,了解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故事传说,这些传说很容易让孩子对一个景点产生期待。

Step 2:行程安排的反差性。

有趣的旅程需要一些反差感,就像好故事中有反差情节一样。我在带孩子出去亲子游时,一般不会跟团旅行,会放慢脚步,为孩子设置一些充满反差感的旅程。

例如那次古城西安的游玩,除了白天沿着城墙骑行,感受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晚上还会带孩子去看高科技的“灯光秀”,感受科技和历史的反差;也曾带孩子去厦门游玩,除了白天在热闹的海边玩沙滩排球,还要在华灯初上的夜晚,和孩子去感受大海的寂静,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在夜空回荡,感受热闹与寂静的反差。

只要家长用心去设计,一定会制造旅程的反差体验。同时也要发挥孩子的积极性,要让孩子参与行程规划中来,让孩子多一份期待和想象。

Step 3:给旅行赋予有想象力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2-6岁的孩子还不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具有表象思维,想象力丰富,认为万物有灵。

这时候,其实加入一些想象性主题的融入,就会很受孩子的喜爱。

如果孩子喜欢动画片《七龙珠》,你就可以仿造七龙珠的规则,带孩子开展一次“石头记”主题旅行,每到一个城市,寻找一块最美的石头,然后集齐这些石头做成作品。

这种“主题游”不仅可以考验孩子的观察力,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探秘的趣味性。

第二站 旅程中的观察

旅行中不缺少故事,但缺乏发现故事的眼睛。

被称为“南行大侠”的中国作家艾芜,21岁时从成都经云南去缅甸,一路带着纸和笔,在小客店的油灯下、野外山坡上,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最终成就了一部优秀作品《南行记》,巴金也是这部作品的忠实读者。

我们现在交通更为便利,孩子去的地方不比作家艾芜少,但是却没有独特的故事和经历,这其实是观察能力的缺失。

孩子缺乏观察力,更多的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观察旅程中的细节,下面是三种具体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Step 1:“随机问”游戏。

要提升观察力,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让孩子形成留意生活细节的习惯。特别是带孩子去博物馆旅行,博物馆传递的信息量较大,如果不细致观察,很容易错失很多精彩的细节。

我带女儿去博物馆等地方,甚至会提前做一份“问题清单”,方便和孩子开展亲子随机提问游戏,让孩子注重观察到每件艺术品的细节。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很多点滴细节进行提问,培养孩子关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点。比如:

——房间的天花板窗户地面墙角上都有什么?——游玩时的云朵都有什么形状?——旅行前后家里绿植车站附近有什么变化?——博物馆里最珍贵最美丽最打动人的展品是哪一件?

记住,不止是家长问孩子,也要让孩子问大人,因为孩子的提问也是他观察的一部分。通常我会和女儿各自拿一个积分本,答出来积一分,最后pk谁获得的积分多。

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的观察敏锐力甚至会比家长强出很多。哪怕生活中一点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孩子的“火眼金睛”。

Step 2:“讲画面”的游戏。

自然之美在于画面之美,在去一些自然风光为主的景点时,我们要锻炼孩子通过叙述营造“画面感”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到青海湖看油菜花时,清风拂来,蜂飞蝶舞,蜿蜒至天际的金黄色油菜花映入眼帘,特别震撼。于是我让女儿描述下她看到的画面,她那时只会讲“这些花好美,一大片黄黄的”。

后来我们每到一个景点,就锻炼孩子用语言描述出看到的美丽画面。有时,我们会给“讲画面”游戏增加些新的玩法,比如让孩子旋转90度描述新看到的画面,爸爸妈妈拿出纸笔进行简单的绘画。

刚开始孩子表述的细节丢三落四,我画的图也是乱七八糟,我们俩看到最终的图画作品,都觉得很好笑;但这个时候也会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讲画面,才能更好的传递信息,让别人更好理解。

这里给家长一些判断孩子描述画面好坏的参考标准:

是否比较全面的描述了画面细节?是否抓住了画面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否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描述细节?准确阐述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描述画面的语言是否生动准确?

通过不断游戏式的练习,孩子学会了从左面到右面,从远处到近处,从主体到细节的表达方式,描述画面时越来越有层次感。

Step 3:“抓独特细节”的练习。

在女儿能够表达完整句子之后,每当我带她到一个新的地方,或者遇到她不认识的人,我都要引导她描述出3-5个最独特的细节,通过这几个细节,勾勒出场景或人物的独特之处。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讲故事必不可少的元素。抓取细节的能力,就是讲故事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最独特的细节是什么?就是不同于其他同类的差别之处。记得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要求徒弟莫泊桑到马车站去观察马匹:

“马车站有许多马,你仔细观察那里的马,然后用一句话描绘出其中一匹马与其余几十匹马不一样的地方。”

就这样,莫泊桑锻炼出了超人的观察力。因而,他的小说以人物刻画细致、入木三分而著称,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生活中,可以随时带孩子开展抓取独特细节的练习。

比如,当你带孩子到户外玩,你可以指着绿油油的树叶跟孩子说,描述下3片你觉得最不一样的叶子;在电梯中遇到一位叔叔,你也可以在下电梯后问孩子,刚才这个叔叔容貌和衣着的特别之处,甚至可以通过这些独特细节,让孩子猜一猜叔叔的职业。

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抓取独特细节的能力会大幅提升,讲故事的水平也会大幅提升。

总之,有了观察,才有细节,有了细节,孩子讲的故事才生动。


第三站 旅行后的回顾

当一次旅行结束,我们通过前期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积累了大量的旅行故事,但如何成为能说会写的“小小故事家”,还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

Step 1:制作旅行故事集

在女儿2岁左右,我给她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开始尝试让她用画画的方式记录短途旅行的点滴故事。

孩子是人一生的发展初级阶段,与人类发展初级阶段有着极其接近的相似性,人类远古时代也是从象形文字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文字,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不能说出来或写出来,可以依靠图画来记录故事,记录故事的过程也是强化记忆的过程。

每次旅行,要给孩子留一些他喜欢的小物件,哪怕是一片叶子,一张票根,都是孩子创作的重要素材。

但是孩子4-5岁,要逐渐消除孩子依靠图画记录日常故事的习惯,防止降低对文字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这个旅行故事集也是温馨亲子时光的记录,也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见证。

Step 2:举办家庭旅行故事show

写故事与讲故事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很多孩子是文字写作的高手,但是讲起故事来却容易害羞、磕磕巴巴。要想让孩子讲好故事,就要给他“讲故事”的舞台,比如组织家庭旅行故事show。

当旅行结束后回到家中,以“旅途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为题,爸爸妈妈和孩子分别登台分享,互相点评,如果想玩出些花样,还可以准备些评奖的小礼品,评比“最佳story-teller”。

有些家长可能比较疑惑,如何评价孩子讲的好坏,可以依靠以下框架作为参考:

1、故事要素是否全面。看一下孩子在讲故事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是否都交代清楚,没有丢失关键情节。

2、故事呈现是否到位。看一看孩子的表情和动作,能不能生动的呈现故事,这个需要家长做出示范,以便让孩子模仿。

3、故事用词是否生动。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孩子词汇量较小,在讲故事时运用的词汇不一定生动准确,这时候也是提升孩子词汇量的一个机会。

在比赛中,不管孩子的故事讲的效果怎么样,家长一定要做最好的倾听者,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样孩子会拥有更多讲故事的自信。

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能够绘声绘色的跟其他小朋友讲他的旅行故事,不仅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还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Step 3:“说照片”的练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如果人记忆的东西不加巩固,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记忆。

所以,即使带领孩子做了对旅行故事的记录,孩子依然可能会忘记。我们要利用起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带孩子做旅行故事的温习。

每次旅行,我们都会用手机照很多照片,我每次带孩子出去玩,不是特别爱摆拍照片,特别喜欢抓拍孩子嬉笑打闹的精彩瞬间。这些照片存在我们的手机里,就是旅行时光的见证。

在闲暇时,我喜欢带着女儿翻开手机,翻一番之前旅行的旧照片,让孩子讲一讲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她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还记不记得那天都遇到了哪些人?通过这些对照片的复述,我们也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也重温了美好的亲子时光。

三毛说过:“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故事。旅行,不在于带孩子走了多少地方,而在于你和孩子在每个地方留下了多少故事,发现了多少故事。

希望各位家长在拥有了这份“旅行故事地图”后,让每次旅行经历都成为孩子的“故事素材”,让孩子成为能说会写的“小小故事家”!


您的孩子几岁开始和爸妈到处旅行?

欢迎评论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评论、转发、收藏~

点击标题下方“关注”即可了解更多国际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