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促进5~6岁孩子共情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5~6岁的孩子正处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进入小学后要学习更多的书面语言,接触更多的人,急需学习如何融入另一个群体。这个时期是培养社会性行为的关键期,共情属于社会性行为的一种,它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感认知水平。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开始注重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学生时代。
对于5~6岁的学龄前孩子来说,认识的汉字并不多,而绘本最大的特点便是大量的图片对应着较少的文字,符合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所以绘本便成为培养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选。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欢模仿,父母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绘本生动有趣的绘画形式、简单易懂的故事内容的特点和主人公行为表现为孩子提供示范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当代儿童与绘本交互的现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父母是认可绘本学习的,他们开始大量的为孩子们购置各种各样的儿童绘本,但同时父母也会反应绘本虽然有意思可孩子们不是非常感兴趣。
那是因为孩子的早期阅读必须有成人的引导,枯燥乏味的阅读模式久而久之会抹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导致绘本黯淡无光,毫无用处。
作为父母,如何使用绘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便成了当今教育的重要话题。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5-6岁的孩子能够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讨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并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画书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等"。
这都说明了绘本在促进孩子的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5~6岁孩子认知发展阶段正处于皮亚杰理论的前运算阶段末期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孩子的注意广度进一步提高,交往的欲望和能力也随着增加,他们不但注意自己的行为活动,同时也注意到同伴的行为活动,合作意识开始增强。
这时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形成,但不能达到自律,他们开始渐渐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满足于随从,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动的主动性、自主性水平都明显提高。
因此,此时对孩子进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对于情感发育、建立人际交往的观念等,为以后的发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5~6岁的孩子正处在幼小衔接关键点上, 这时候让他们多接触图文并茂的绘本,对其向小学生活顺利过渡有很大的帮助。
02 绘本赐予儿童的神奇作用同是一本绘本,侧重的价值不同,孩子所收获的经验也一定不同,其阅读体验也大相径庭。
那么,绘本有哪些价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绘本是一份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节和情感的变化,体会学习词语运用的精妙,感受文字与图片表达的美。
2、绘本是一个工具,孩子们通过阅读,再与自己身边的生活情境产生联想,激发了实际操作的愿望,借助绘本中给予的间接经验,自己亲身去尝试去探索去体验,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
3、绘本是想象力的启蒙,父母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对绘本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甚至对故事情节进行创编,便能使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4、绘本是艺术的源泉,孩子们通过观察欣赏形成美的感受,再通过创作无论是肢体上表现还是画面上表现,呈现出自己对绘本中美的感受。
绘本的价值也不仅仅局限在阅读,而应该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来欣赏绘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经验,从而感受和体会到绘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绘本为载体,促进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策略作为父母,要以5~6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共情能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选择适宜的绘本,确定共情绘本主题等相关游戏。
1、绘本的题材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故事内容来区分。
5~6岁孩子的社会认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经常因为个性冲突出现问题,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需要共情行为的辅助。
因此,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社会性主题绘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脚丫跳芭蕾》、《武士与龙》等等。
2、营造温馨的绘本阅读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共情能力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特别是社会情感和态度的学习,这不是父母直接"教"的成果,需要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累积有关的经历和体验。
父母要注意通过环境来影响孩子,环境是学习一切东西的"隐性课程",孩子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下进行探究、学习,对于共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看到老师们创设的主题墙。从进入班级的门口、墙上、幼儿盥洗室处等,都是孩子和教师共同布置的。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布置在墙上,不仅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促进共情能力的提高。
如果父母能够在家长使用类似的方法,通过变通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去体验,他们就会很快掌握共情的技巧和方法。
譬如在家里设置阅读角,给孩子一个他最喜欢的环境让他在绘本里畅游,跟孩子商量这个属于他的小角落需要什么样的墙纸、书柜、地毯,并制定好每天读书的方式方法和时间,让孩子知道在这个地方他就是小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定阅读环境和方式,那么,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就会顺利的多。
3、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为孩子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是需要小伙伴的,共情能力也只有在集体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培养,父母可以联合孩子小伙伴的家长一起把绘本利用起来,更好的帮助他们自主阅读。
譬如让几个孩子联合一起来,一起进行"图书漂流站"、"好书推荐"、"书吧"等活动。
孩子们可以将自己闲置的与共情能力有关的书籍放在"图书漂流站"供其他小伙伴选择,漂流站中的书籍可以借阅,读完后要再放回去,这样循环往复,书香能不断地在伙伴中漂流下去。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解决了家里多余绘本的闲置问题,还降低了家长的经济压力,但最主要的是这样能够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小伙伴以及关于社会主题的绘本题材,学习其中的共情行为,促进自己共情能力的提高。
"好书推荐"则是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的,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最适宜,推荐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由父母帮忙,每个推荐人写出推荐理由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让孩子们在深度思考中更加理解共情,也能谈谈自己对共情的想法和领悟。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绘本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阅读者和感悟者",促进共情能力的发展
在反复的尝试和研究中,我们会发现,绘本阅读的形式有很多种。
最开始的单一阅读形式使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以后的绘本教学中,父母采用"角色扮演、猜想创编、自主阅读、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从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小图片或小视频,将绘本以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的展现给孩子。
绘本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孩子的参与性自然会得到提高,而且通过直观的画面播放,孩子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容易。
在绘本阅读者中,利用细节丰富、令人浮想联翩的特点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进行猜想创编,在猜想创编环节采用孩子和小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孩子们在分组创编中学着与同伴沟通、合作。
在这个环节需要父母适时的指导,提醒孩子分工合作,有困难的同伴要积极帮助,这有利于孩子们分享、合作、共情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在创编的过程中小伙伴之间也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孩子们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互相商量,比如说这次听你的,下次听我的。双方都退后一步,通过妥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是亲社会行为"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为共情能力的发展做了铺垫。
角色扮演法和移情训练法,也是两种很好的方法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增进对角色和行为的理解,在体验中孩子可通过人物的角色和语言,在环境的烘托下更好的感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境,这样就能产生共情行为。
譬如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这个绘本以"社会主题"为主,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扮演巨人、乔治和其他小动物等,来体会巨人在帮助小动物后的心情和表情,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就能够像巨人和小动物一样更多的帮助别人。
04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亲子阅读共同成长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尤其是社会性行为,积极的亲子互动是孩子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共情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需要共同配合。
以绘本为载体,增加亲子之间互动,父母每周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能增加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还能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起到推到作用,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孩子还可和父母一起猜想和创编绘本,互相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负责把想法画出来,父母进行简单的装饰并装订,像这种简单的互动孩子都会特别开心。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都很宠孩子,所以有的孩子遇到一些困难就会哭鼻子,还有些孩子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等,这都和家庭环境有关系。
所以父母应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多享受家长所提供的安心和温暖。
在学校,班级人数很多,教师很难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都顾及到,那就更需要父母的合作,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最准确的评价,还可以及时地反馈给老师,请老师站在专业的角度上,为自己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这样对于孩子的共情教育会更有针对性。
譬如说,在绘本阅读时,父母可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透过榜样,孩子可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而且在平常生活里,孩子所表现的亲社会行为,父母要及时给出反应,强化这一行为,可以夸奖或物质奖励他们。
孩子的共情教育培养需要多方面配合,绘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说,"人们行为的习得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本能的活动,而是通过在社会活动中对他人行为的莫方中形成和发展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便会将这些行为铭记于心,并付诸实践。
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