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说在幼儿园被欺负了,当家长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做

2022-03-16 01:37:13孕产
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便开始尝试融入一个小集体。这个小集体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和孩子一样的各种性格的小朋友。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融入这个小集体,有的孩子会经常觉得自己受到了欺负。 孩子抱怨在幼儿园受到欺负,大致来看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真的受到了欺负。

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便开始尝试融入一个小集体。这个小集体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和孩子一样的各种性格的小朋友。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融入这个小集体,有的孩子会经常觉得自己受到了欺负。

孩子抱怨在幼儿园受到欺负,大致来看包括两种

第一种,是真的受到了欺负。

孩子受欺负的方式很多,小朋友之间的推推搡搡,老师的错误对待,还有更严重的虐待或其他方式的伤害,这些都可以被归类为孩子受到了欺负。

孩子说在幼儿园被欺负了,当家长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二种,是感觉受到了欺负。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会在某些时候认为自己是受欺负的,比如,小朋友没有理会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被无意间碰撞,等等。因为有了不愉快的感觉,便认为自己受到了欺负。

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被欺负的表达是很直接的,认为自己被欺负了,就会稍微有一些不开心,若是真的遭遇了更大的伤害,他的心情会更难过。

但显然,我们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要让他去体验受欺负的感觉的,所有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度过快乐的三年时间,那么当孩子表达“我被欺负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有的妈妈对孩子是完全信任的,这种信任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也不要盲目信任。因为完全信任孩子的妈妈,可能会在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下,只凭借孩子的说法就认定孩子受了委屈,然后就带着一种“我要为孩子撑腰”“我要为孩子讨说法”的气势,去找那个欺负孩子的人,要么与其理论,要么干脆就去打人。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做

不了解事实的话,我们可能会扭曲真相,使我们的行为变成“胡搅蛮缠”;过分粗暴的处理方式,也意味着我们丧失了理智,反而会成为他人口中的“不讲理的人”。

听说孩子被欺负,我们会心急,会心疼,这是母子亲情的体现,也是人之常情,理应得到理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这样的原因,就让自己的怒火肆意发泄,更不能因此而伤害到他人。

所以,孩子说自己受到了欺负,作为妈妈,首先要保持理智,然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作为家长应该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变身为受气包的原因,挖掘了孩子被欺负背后隐藏的秘密。针对孩子被欺负的实际原因,去采取正确的行动。相信年轻的妈妈们可以对孩子被欺负这件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让自己成长为更为稳重、更有智慧的妈妈,不仅能帮助孩子摆脱被欺负的困境,自己也能有所收获。

总之,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是需要我们理智重视的一件事,不能太过紧张,也不能太过无所谓,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通过我们与孩子的共同努力,来帮助他走出被欺负的境地,改善被欺负的心情,使快乐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中各种不可避免的正常冲突

所谓欺负,意思是用态度、动作、言语等对对方的身体、精神造成伤害的一切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可能长时间都不会消除。

所以当上幼儿园的孩子告知我们,“妈妈,他们总是欺负我”,我们需要进行一番思考,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孩子所理解的“欺负”,是真的如这个词的本意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吗?

来看这样几个小例子:

第一个案例:

到了玩滑梯的时候了,在老师的安排下,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地登上滑梯然后再滑下去。但是有一个高个子的小男孩,因为跑得快,身体也壮,有时候就会挤占前面动作慢的孩子的位置。没有按顺序登上滑梯的孩子们情绪不一,有的表示无所谓,排在后面继续等,但有的就很不高兴。其中一个小女孩就表现得很难过,等到离园的时候,她委屈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滑滑梯的时候,有人欺负我了。”

第二个案例:

玩玩具的时候,两个小朋友看上了同一个积木,一番争抢后,其中一个小朋友抢到了玩具,开心地去搭自己的积木了,另一个小朋友委屈极了,当时就哭出声来,边哭边向走过来的老师告状说:“她抢我的积木,她欺负我!”

第三个案例: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做

要领取加餐了,老师招呼孩子们排队,大家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跑去。站在排头的孩子刚站稳,后面跟上来的小男孩不小心往前一撞,就用胳膊打到了排头孩子的脑袋。排头的孩子捂着头,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委屈地对着后面的孩子喊道:“你为什么要欺负我?打我干什么?”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幼儿园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而这些孩子们提到的“欺负”,仔细去想的话,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欺负,而应该说这些都是幼儿园中不可避免的冲突。

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们就要开始经历集体生活。一群在家里原本可能都是“一枝独秀”的孩子,忽然就要经历“完全平等”的状态,大家在一起吃饭、睡觉、喝水、玩耍,都要统一听从指挥,在做很多事的时候讲求规则、顺序,讲求分享、合作。当孩子不熟悉这样的生活方式,不能很快适应的时候,就会出现冲突。

同时,幼儿园的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在继续,所以他们会出现站不稳撞到人、跑得太快碰倒东西、不小心伸手抓伤对方、大嗓门哭闹影响别人等各种表现。因为成长还在继续,孩子的有些表现可能会不小心波及其他孩子,有的孩子在受到这样的波及时,便会心生不快,产生一种“我被欺负了”的感觉。

产生这种感觉的孩子,都还处在一个适应的过程当中,他们还没有完全熟悉幼儿园的生活模式,也还正在认识并逐渐熟悉那些规矩、原则。所以当孩子告诉我们受欺负了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他此时的年龄及身处的环境,不能一上来就简单地认为孩子受了委屈。

而且,幼儿园里这些因为正常冲突带来的“委屈”,恰恰是孩子需要经历的,他不可能一直成长在成年人的保护之下,他需要自己学着去适应群体生活,学着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逐渐感受集体生活的状态,并让自己融入集体,和更多的孩子成为好朋友,从而度过愉快的三年时光。

孩子还不习惯幼儿园的分享生活模式

要说幼儿园生活最突出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那就是分享了。大家处在同一片的小天地,要玩什么就一起玩,要吃什么就一起吃,一起快乐分享。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要慢慢熟悉适应这种分享的生活模式,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和谐相处,然后快乐生活。

对有些孩子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那种不能自己独得喜欢的东西,反而要和其他人分享,而且有时候还不能自己第一个拿到它的感受会让他变得很难过。尤其在玩玩具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拿到同样的玩具,如果自己刚好看上了却没有拿到手里,反而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那么孩子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我被欺负了的感觉。

女儿走出幼儿园后第一句话就告诉他妈妈,“妈妈,今天小朋友说我欺负她了。”妈妈赶紧问,“为什么呢?”女儿说,“玩玩具的时候我拿了一个长的布锤子,他也想玩,他过来抢没抢到,就哭了。然后他跟老师说我欺负他,其实我没有欺负他,他后来才要的。”

妈妈也点了点头,说:“好吧,幼儿园里有很多玩具,我们可以轮流玩,你玩一会儿,他玩一会儿,然后大家就都能玩到了,对不对?下次你可以告诉他,我没欺负你,如果你想玩,可以等一会。”女儿想了想,认为这是可行的,电投同意,不过最后她又说,“妈妈,我最后还是给他了,我又去玩别的玩具了”妈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不同的孩子对于这种分享生活的模式适应程度是有差别的。这个小女孩儿很显然的适应了玩具的分享,但在她口中提到那个小朋友,仍然处在一种“我应该得到我想要的玩具”的自我状态之中,所以便出现了矛盾。

那么,孩子因为不能分享而有了“我被欺负”的感觉这是错的嘛?也不能这么说,导致这一状态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家庭影响。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被一群成年人包围着,这是现如今很多家庭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是很长时间以来孩子的一种生活状态,至少在他的生活的三年时间里,他每天在家里都过着一种独享全家宠爱的生活。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会下意识对孩子采取一种忍让的态度。比如有了好吃的先让孩子吃。即便孩子想要分享,很多人也会说:“我不吃,宝宝你吃吧。”时间久了孩子会自然得出一种结论,不用跟家里人分享,反正分享了他们也不吃,再比如孩子很想要某样东西,拿了一个漂亮的小包装袋来举例,我们很可能想用它装一些东西,但孩子因为看着好玩,就想要拿着去玩。她一挣扎,一变脸,一强烈的表达,我们也许就立刻放手了,经历过几次之后,他也会认为我想要的东西,只要我要,只要我哭几声就肯定能到我手里。养成了独自享受的习惯,孩子就会认为不管在哪儿。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进入幼儿园支出一下子从独享到分享他的心理落差,不可谓不大。而重点就是这种情况可能并非一个孩子独有。当孩子们都觉得某样东西应该属于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生争抢。比较强悍的孩子会抢到手,获得自我满足。而抢不到的孩子内心失落,再加上是被抢的一方,就会产生一种我被欺负了的感觉。

总之,从独享到分享的转变也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能会因为别人占用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感觉到自己受了委屈,这种感觉在进入幼儿园初期都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的熟悉,在老师和家庭的共同引导之下,她自然也会懂得分享的重要,并且慢慢学会习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