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定义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
2019年10月18日“三益亲子&晨曦微露”:
前面五天时间里,在回应《三益亲子》官方群收集的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实在还是有些感叹和感慨。
所谓感叹,是从那些表述出来的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心思而言,无不透着“爱子心切”的情愫。并且这份情愫中夹杂的无奈、焦虑和可能的茫然,更是让人在感叹之余生出些许忧虑:
1、很多家长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成长,远远比“逼迫”或者“教育”,甚至是“引导”孩子成长要重要得多。所以,绝大部分的问题都隐隐藏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2、很多家长即便稍微意识到了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也往往停留在“寄希望于一招一式,或者是那些见血封喉的绝杀技”!说得极为不客气,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只能“撞大运”自求多福了——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有效”的亲子秘籍——假如有人号称有,那你就信吧;
3、很多家长在问题表述中所隐约透露出来的“执拗”实在是让人唏嘘——似乎都有“改造”孩子的执念,或者说,都期望孩子成长为“自己设定”的样子——虽然这不表示有多大错误,但是,至少忘掉了一个最底层的根本:孩子是拥有灵魂和自由意志的独立的个体。
由上述感叹和感慨,自然就触发了一些思考:
当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连问题都定义不清楚的话,恐怕问题也就无从解决,无法解决,甚至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问题不断出现,不断去“解决”,“解决”出更多的问题... ...最后形成一个吞噬自己和孩子的巨大黑洞!
所以,下面简单交流一下,如何定义问题。
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至少应该包涵以下几个要素:
1、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具体的言行举止,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状态;
2、在什么时间发生?
3、在什么样的环境(场景、氛围)下发生的?
4、因为什么样原因引(触)发了这样一件事情?
5、持续时间或者发生频率如何?
6、当时采用了那些回应(注意是回应,而不是解决)的措施?效果或者叫做结果如何?
7、事情到底涉及了哪些人、哪些事?影响如何?正面还是负面?等等。
还想强调或者啰嗦的是: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是常态。如果想切实有效地帮助、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定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另外,就问题分类而言,因应不同的划分标准,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
从真假的尺度看,可以分为真问题和价问题;
从问题所涉及的层次看,可以分为表层的问题和本质的问题;
从问题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分为行为问题和观念问题;
从问题的发展过程看,可以分为情绪性问题和事实性问题;
从问题的持续时间看,可以分为阶段性问题和长久性问题;
从问题的发生频次看,可以分为偶发性问题和经常性问题;
从问题的等次层级看,甚至可以分为环境问题、行为问题、能力问题、动机问题、身份问题和愿景问题。等等。
所以,我始终强调:
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持续的工程,而不是单一的、一次性的一个项目,更不是一件件彼此完全独立的事情!
再进一步说,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一条路:
父母持续学习、不断成长,逐步建立系统的认知,才有可能从根本的层面做好这件事情!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经常会提到“挖坑”(也就是引导,或者叫教练,或者叫催化都可),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参阅我之前的一篇简单的分享,《“挖坑”是一门技术,更是一份认知和信念!》。
其中,有效提问,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并且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术)。
只是这个“提问”技能(术)和今天的“定义问题”并不是完全等同,甚至连建构思路都不同。
另外,记得我们《三益亲子》官方群有两位种子师资(路华博士和吕欣老师),都分别分享过非常棒的一个“挖坑”过程。官方群的伙伴可以爬楼再看一看。
很抱歉,也很遗憾的是,“挖坑”这件事情,真心不是类似这样的文字分享可以搞定的——或许是本人的功力尚浅吧!
但从培训的角度说,如果伙伴们理解成,只要有人告诉我知识(实际上很多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我就可以学会的话,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
互联网上的知识,比任何一位老师(专家、学者)都不知道要广博、深邃多少倍!可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乃至未来想当长一段时间内,线下面对面的培训仍然不是线上学习可以取代的——这个问题,我会在稍后的日子里,择日再聊,今天就先啰嗦到此吧。
以下链接可以直达前面连续五天,对相关问题的回应,可以作为参考:
问题笼统,思路也就迷糊——《三益亲子》官方交流群“问卷调查”回应系列之一
认知有偏差,问题也拧巴——《三益亲子》官方交流群“问卷调查”回应系列之二
有些问题,和孩子实在没有太大关系——《三益亲子》官方交流群“问卷调查”回应系列之三
执拗不放下,问题便无解——《三益亲子》官方交流群“问卷调查”回应系列之四
事实和判断是两回事——《三益亲子》官方交流群“问卷调查”回应系列之五
欢迎更多的伙伴一起交流分享:可以在文后留言,也可以私信提问!
一起交流就是彼此智慧加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