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也会出错?家长应该这样做 受到家长表扬以后应该怎么回答
知妈曾看过一份有关家长表扬孩子的数据调查,现在经常表扬孩子的家长占到了74%,可见大家都意识到不能负面评价孩子,疯狂开启了表扬模式。
“宝宝,你真棒!” 、“你好聪明。”、“你真厉害”、“你太了不起了”等这些都是家长们常用的口头禅。
但是这样说,效果真的好吗?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Brad Bushman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中表明:过度的夸赞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Brad Bushman教授和他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项心理实验,让孩子们临摹梵高的画作,之后他们假装某位著名画家,分别对这些孩子的画给出三种不同评价,分别是:过度夸赞,夸赞,不夸赞。
工作人员在孩子们看到评价之后,让他们继续临摹画作,只不过孩子们这次有了自行选择的机会。在挑选的时候,那些被“过度夸赞”的孩子们普遍选择了十分容易临摹的画。
实验证明,之前夸大其词的赞扬,让孩子们担心自己这次得不到同等程度的赞扬,由于畏惧失败,反而畏手畏脚不敢选择有挑战性的画作。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发现,长期表扬会让孩子寻求认可上瘾,抗挫折能力差。
如果经常被夸聪明,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聪明是一个人的天赋,意味着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轻松完成一件事情。
如果尝试新的,或者接受更难的挑战,很可能会失败,从而夺走聪明这个标签,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轻易选择放弃。
同时盲目的夸奖还会导致孩子做事情的动力发生变化,从内心的需求变成想要获得夸奖,造成孩子对进一步成长需求的不敏感。
比如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一个孩子从小成绩优异,一直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自然而然,表扬成为了他追逐的目标,到了要独立找工作,寻找生活目标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于是开始自我怀疑:我是否真的优秀?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正确表扬孩子呢?
1、避免抽象词汇,具体而真诚。
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两句话:
妈妈:“宝宝真懂事。”
妈妈:“宝宝今天不仅主动帮妈妈收拾玩具,还把自己的书摆放整齐,做的真是不错呢。”
相比较之下,还是第二句话对孩子起得效果更显著。
所以,如果真的要夸奖孩子,一定要说出夸奖他的理由,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保留在工作上,而不是夸奖上。
在《爸爸去哪了4》中,田亮夸奖小亮仔的时候,表扬就很具体。在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晚上田亮一边整理着床铺,一边对小亮仔说:“ 爸爸觉得你今天的表现特别出色。”
田亮继续说道:“第一呢,你特别听爸爸的话,任务完成的很好;
第二呢,爸爸觉得你作为一个哥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去照顾弟弟妹妹,帮他们拎东西,做的特别好,爸爸很开心你的成长。”
通过具体的描述,孩子会觉得,爸爸说我懂事了,我要做的更好,才能值得爸爸的表扬。
这个时候,孩子心里是充满了爱,充满了自信的,也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2、学会赞扬孩子的努力
学会赞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赞扬他的天赋,否则就是在缓慢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不同的沟通方式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表扬促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这样模式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在困难面前,通常会感到无助。
表扬孩子聪明,漂亮,帅气并没有错,我们也没有办法阻止周围的人来这样夸奖孩子,但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慢慢地明白“成功是1%的天才+99%的努力”这个道理。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别人跑得快、没有别人画得好、没有别人有创意,他会沮丧,想要放弃。
这时你要告诉孩子:努力了就是最棒的!接着引导他尽力做到最好。让他们知道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3、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过程。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去回忆细节,再一起分析孩子哪里做的好,为什么值得爸爸妈妈表扬。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速的了解自己的进步。
沙溢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在《爸爸去哪儿》中,沙溢出门,由安吉来负责照顾小鱼儿,一直等到爸爸回来。
沙溢回来后,抱住了安吉,亲了亲他的脸蛋说:“安吉真乖,替爸爸照顾弟弟,你来跟爸爸说说,爸爸不在的时候,你都是怎么照顾弟弟的?”
通过寻问过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知道那些做法是对的,那些是错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的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更好,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正确的表扬孩子,还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只有正确的方式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不要让我们没有智慧的爱削弱孩子,也不要让我们没有智慧的爱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