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教育上你不踩这些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技术贴) 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2022-03-14 03:24:09孕产
前言相信每个家长心里都会有“别人家的孩子”情节。幼儿园小学开始都有班级微信群,老师每次群里公布作业,比赛,拿奖信息时,心理落差和焦虑,一定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深刻体会: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怎么办?“每次我的心里总会泛起涟漪。人家娃不但学业优秀,还全面发展,每每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前言

相信每个家长心里都会有“别人家的孩子”情节。幼儿园小学开始都有班级微信群,老师每次群里公布作业,比赛,拿奖信息时,心理落差和焦虑,一定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深刻体会: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怎么办?

“每次我的心里总会泛起涟漪。人家娃不但学业优秀,还全面发展,每每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我担心自家娃因为学业失败没有好的工作和生活。我时常放大孩子的不擅长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然后开始焦虑。”

儿童培养次序金字塔

孩子教育上你不踩这些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技术贴)


评估一个孩子是否完整甚至优秀,评价标准应该是立体综合的。它应该至少按照金字塔结构包含四点:

1)完整的心灵

2)健全的品格

3)某个程度学校成绩(学历)

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4)某(几)个方面的能力/兴趣(特长)

为什么是金字塔型?因为这是一个底层决定上层的结构。底层有问题,上层多牛都无济于事。“神经失常博士”,“农村学霸进名校后不堪重压自杀”的类似报道经常不绝于耳。

本质上这四个层面都是些什么呢?

心灵:孩子处理的是“我和自己”的关系;原生家庭是最重要的体验来源。

品格:是处理“我和别人”的关系,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础。

成绩:一来是人和物质世界客观知识的关系,二来它是一种社会分层、筛选机制;

特长:一来是孩子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时的加分项;二来是给予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level 1,2 心灵品格 #温饱#

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第一,二层心灵和品格,主要是家庭关系和父母素质决定的,是家长几十年来修来的自身智慧的综合体现。和社会结构金字塔一样,父母也是素质不高的占多数,缺点基本也都一样:独裁专制,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孩子要么死里宠,要么往死里打,要么挖苦打击。

一二层问题得不到解决,三四层再折腾意义也不大。经常有家长用“李天一才艺了得最后还不是...”来否定才艺的作用。其实,人家是栽在头两层(好事者可以8一下天一爹妈的糗事)。

相反,家庭和睦有爱,家长开明豁达,则孩子会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且有更大可能突破自己原生家庭局限。

这两层是一个心智“完整”的人最基本的部分。

技术建议:有小问题的家长,查缺补漏改善提高自己。有大问题的...额

level 3 成绩学历 #小康#


关于学业成绩的技术重点,之前很多篇文章已经在脑神经发育、早期启蒙、压力情绪,习惯培养、父母指引方法等不同角度说过了,不再赘述。

我们这一代的家长中萌生出很多“快乐教育”、“散养”为教育理念的家长,他们鄙视千人一面的应试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用“后现代化”的思路培养具有独特性的孩子。这个思潮对吗?对,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

什么是“后现代式教育”?你看“后现代建筑”就知道了。他们不守常理,追求自身独特“歪瓜裂枣”的美。

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类建筑无一例外地处于超级城市的核心昂贵的BCD地区,绝不会出现在三环外(体育馆会展厅除外)?

相应的“后现代人”是什么样?这是我在国外接触到的这个群体的缩略图。

他们大多来自来自中产以上富裕家庭,要么毕业名校要么辍学,从事人文设计艺术高科技创业领域,能量充沛全世界蹦跶,衣着谈吐特行独立,混迹于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都会,酷酷哒。

觉不觉得?“后现代主义”一开始就不是普通人玩的东西,它是大量财富和充足智慧背后胸有成足的时代前沿试验品。教育同理(例如郑渊洁的娃)。家长的财富和智慧保证了一:失败率相对低,二,家庭有足够抗风险的能力。

为了夙愿为了情怀闹着玩,就是瞎胡闹走钢丝——这就是《没钱就别搀和减负》、《爱喝鸡汤的家长——坑自家孩子最痛快》这两篇爆文里讽刺的那类家长。实力不够的话,最后还是自己买单的——例如说有个啃老,一事无成的还埋怨你的娃。

学业学历对于普通人一定还是“大路”实在。即使它已经没有20年前那么好走,还需要学历之外更多的辅助技能,但有更好的路吗?没有。所以,它仍然是唯一的“主流”出路。

技术建议:如果财力精力有限,把火力集中到娃的最后的一个学历;有钱点的烧两头,对“启智”有重要作用的幼儿园也可以选尽量好的。



level 4 特长 #富裕#


特长是人生事业和生活的加分项,锦上添花的部分。它包括两个部分:1.天赋点,2.兴趣点。天赋往往就是爱好,因为成就感的作用,使人沉迷于此;但更常见的是,孩子并没有特殊天赋,但因为兴趣爱好,能通过深耕,导致后来擅长这个领域。因此两者往往是重合的。

并非只有处于物质“富裕”的家庭,孩子才可能拥有“特长”,但这个群体的家长的确更有资本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项目,直到找到“天赋点”和“兴趣点”,经得起折腾。

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之前一个经历了天价幼儿园的18岁大孩子用“点亮天赋,打开人生可能性”一句话超浓缩总结出来了早期开发的意义。

回复中很多家长回复:疯狂赚钱让娃上天价幼儿园。。。额~

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我的回答是:尽早接触丰富的外部环境,让他在探索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东西。视觉、听觉、运动,手部作业哪个比较敏锐,孩子对什么比较有感,细心观察很快就能发掘出来,然后集中精力培养重点,不要耗散精力。


买钢琴贵,但听钢琴不贵吧?上外教课贵,但看英语片不贵吧?上美术课贵但给他买绘本买彩笔不贵吧?早期根本不在于他学会什么,而是找出他以后重点发展什么。这个“引入门”过程一点都不贵。

在确定孩子的“天赋点”、“兴趣点”,从而大概知道孩子正式应该学习什么特长项之前,我觉得应该还有一个过渡的“自学领悟期”,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陪伴下,通过自己的摸索,建立出对某种规律的内在概念。这就是对他未来一生的学习都有作用的“悟性”。

打个比方,如果孩子自己涂鸦,慢慢地她的线条开始有粗细疏密,构图开始有空间感,配色会越来越和谐,这说明孩子内在的美感在摸索实践中搭建起来了,这不是美术课老师告诉她的技巧;

德国幼儿园孩子在探索式涂鸦,没有老师任何系统教授指点,作品像不像Pollock或吴冠中?

如果孩子在英语启蒙中自己嘀嘀咕咕一些听起来是英语,但却完全没有意义的语音,那是她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英语的语音体系,而不是老师教他怎么读怎么背。

有这个过程作为缓冲,孩子不但在进入有老师教导的“正式学习”时会吃透快得多,而且这个早期体验,会是他一生对“学习”这种行为根本的自信的来源,并且一生都有自学意识。

从找“天赋、兴趣点”到“自学领悟”缓冲,这两个阶段叫做“启蒙”阶段,老师手把手教的时候,就是“正式学习”阶段,他们会比那些被盲目塞入培训班的孩子,省很多时间金钱,成功率也会高得多。

如果连正式培训的费用也必须省的话,就把资金投入在书本,自学教材,看展览这些费用很低的活动上,“素质”培养的根本是具备欣赏、感受力和审美,这些都是“见识”,是不需技能的专业训练也一样可以获得的。

技术建议:有天赋的,抓精不抓多;没天赋的,能力内广泛发展兴趣;有条件的刷“技能”,没条件的刷“见识”。

普通人家,最好在尊重主流教育环境的框架内“因材施教”,温和改良不冒进。

总结


设想,人生是一次登山旅途,命运为每个人都制定了一个有可能去到的“最高点”。普通人家孩子的“最高点”和商要政要孩子的“最高点”不一样的,同样家底资质不同的孩子也不一样。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谁不接受就是不成熟。

但,这是叫你“面对现实,放平心态”,而不是叫你“放弃尝试”。

命运狡猾的地方在于,不曾试过,没人知道这个“最高点”在哪儿。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给他通往他的“最高点”的可能。他去不去/能不能去到,是他的造化;你有多少资源和本事,是你的能力;但你有这个心,那至少可以说,“当年做家长,我算靠谱的”。

不踩坑不冒进不怨天尤人,万事大吉,该干嘛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