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前,我从没想过这些问题 关于生二胎的问题
马主任有话说
家里两个孩子的父母最常见的烦恼就是:如何做就能让孩子不互相嫉妒和争夺父母的爱。
“二宝出生后大宝倍感失落。我想多陪陪大宝了,二宝又哭又闹……可是我分身乏术啊”这类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有效建议和办法。
但是,我想用简单的几句话帮助大家认识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点。
孩子们互相争夺父母之爱的根本不在互相争夺本身,而是因为父母给的真爱太少。
这是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我只能说,不是父母24小时陪伴就能给出足够的爱的。有的父母真爱产量太少,一个孩子都不够用。再生个娃当然互相就会争夺。产量少的原因是因为,真正的爱一直被误解,真爱不是为你好,不是替你干,不是把爱你挂嘴边……而是看见,接纳,欣赏和支持。如果父母总能高产出真爱,哪怕有十个孩子,孩子们都不容易缺爱,也就不会互相嫉妒和争夺父母之爱。
如果父母不懂如何爱孩子,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还是缺爱。
所以,父母不要总考虑生个二胎对大宝的爱就少了。要考虑学会如何爱孩子。学会给出真爱,再多孩子爱都够用。
马主任:家长们口中的“妇女主任”马迪,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讲师。
上周给姐弟俩一同过了生日,姐姐5岁,弟弟1岁,两个人的生日只差几天。很早就想写一写二宝话题,一直没有动笔,直到二宝到来一周年,才突然找到言说的角度。
很多人问我:有了二宝感觉怎样,大宝和二宝相处还好吗?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还好。
确实是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欢弟弟点点,总是放学回家就大声跑过来,大喊着“小点点”,然后就抱着弟弟又搂又亲。晴晴偶尔去姥姥家住,晚上视频通话,最想看的也是小点点。在家里玩的时候,也经常说:“小点点怎么这么可爱呀。”
因为姐姐对弟弟的友好,我们省去了很多烦恼。不需要把两个孩子隔离开,也没有面对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调停两个人的矛盾,有时候还能让姐弟俩自己玩,我们可以忙一些别的事情。一年中我和先生带姐弟俩已经出门旅游五次,都很愉快。
这是如何做到的?有没有什么困难呢?
当然有过问题,也有困难。我今天就来简单回顾这个过程,有经验,也有问题和领悟。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经历困扰,我今天分享前几个月的顺利和最后两个月的困扰,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你有点作用。
如何迎接二宝的到来
我为什么决定要二宝呢?
完全是计划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来。既来之,则安之。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那么“按计划”,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时候没有,不想的时候到来。
在怀二宝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态一样:担心老大心理抵触、担心两个孩子未来打架、担心占用自己太多个人精力、担心家里没人能照顾、担心房子和其他开销过大……因此根本没打算要二宝。刚怀孕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当时忙,出差、熬夜、演讲不计其数,生活状态不规律,睡得少,时不时喝酒。
就在这样的层层阻力之下,二宝还是来了。给我一种“这个小可怜,如此紧紧抓住我,抓住生存机会,我怎可负你”的情感冲动,心里接纳了他的到来。
如何让大宝也接受这个事实呢?
当时我一个人在美国带着晴晴,边做研究,边照顾晴晴;我起初也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么告诉她,但有一个晚上非常简单地告诉她:“晴晴,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小弟弟,你就要当姐姐了。”她当时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件事就这样简单地过去,也让我预料不到。我们两个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还是晚上躺在被窝里讲故事睡觉,早上拖着赖床的小家伙连哄带骗送到幼儿园。
后来想想,有这段相处的时光,对未来全都有好处。也就是说,并非从我怀孕一开始,就受到保护隔离,切断了和女儿的日常联结。如果是那样,孩子很可能会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潜意识怪罪到弟弟身上,从一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整个孕期都是我和女儿单独生活在一起,关系不受打扰,女儿像是我身边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里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的亲密感对后来的平稳过渡,或许是颇有好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如果一件事,能让一个人觉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着对岸,那么什么分歧都容易解决。反之,则矛盾深重。
没有因怀孕而将大宝推开,让大宝参与到等待的过程,对于迎接二宝的到来,或许颇为重要。
给两个孩子分别的专属感
很多父母在二宝出生后,担心两个孩子的冲突与争夺,因此非常强调家中的“公平感”:每一样东西,都给两人一样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尽量一人一件;吃东西的时候强调平均,玩游戏的时候强调分享,抢妈妈的时候强调规则。
这样的方式可行吗?有的时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时候,越是强调公平,两个人都觉得不公平。
原因在于,每个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样,想要的东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试图平均,给每个人都一样,可能越是谁都不满意。
我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本心理学书上(很可惜忘记是哪一本了),看到过一个观点,当时就让我觉得醍醐灌顶。书上说:每个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独属于他自己的专属感;每个孩子都需要单独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举个例子,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买礼物,可能会给两个孩子每人一个泰迪熊,或者每人一个水晶相框。而照顾“专属感”的家庭,可能会单独陪一个孩子买一个四驱车,再单独陪另一个孩子买三根糖葫芦。追求公平感的家庭,会强调相互比较,“一碗水端平”,照顾专属感的家庭,会避免比较,认为事物是不可比较的。
我肯定属于强调独特性和专属感的妈妈,如果两个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驱车和糖葫芦又怎么能比较谁更珍贵呢?也许一个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么都不要,那么这一下午的空气,和四驱车,又怎么能比较谁更珍贵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贵的。
人世间,最高级的情人就是段正淳。他不是对每个情人一样好,给每人都买金银翡翠,而是对每个情人都不一样,跟任何一个情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全心投入,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别人都不一样。特殊,才是一个人能获得最大满足感的地方。
弟弟出生之后,给姐姐的陪伴时间肯定会有所减少,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姐姐的失落感,我们在几个方向做了一点点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准备。二宝出生之后,因为我要照顾夜奶,所以二宝必须跟我们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几年里一直是跟我睡的,该如何解决分离的问题呢?
为了让姐姐感觉她的分房睡是“升级”而不是“降级”,我们给姐姐重新装饰了专属的房间。我们给她一个独立的大房间,贴了漂亮的壁纸,并且配置了她没有预料到的双层床。双层床是原木质地,一侧有一个滑梯。弟弟出生那几天,刚好快到晴晴的五岁生日,因此给她买了最喜欢的彩虹独角兽主题的墙贴和气球。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卧室的时候,眼睛都惊到地上了,吵着闹着要睡自己的双层床,完全没感觉到离开父母的恐慌。
与此同时,弟弟继承了姐姐旧的小床,和我们的大床放在同一个房间。姐姐在兴奋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间,直到大半年之后,才开始频繁要求到妈妈房间睡。
其次是在晚间用比较多的时间专陪姐姐。当两个孩子相差三岁以上,他们在家的时间就已经有蛮多差距。姐姐要去上学,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妈妈有很长时间的专属相处时光,当姐姐放学回家,如果能给姐姐一种感觉:父母对自己的陪伴,跟过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样,那么姐姐也就不太会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种剥夺。我尽量让阿姨在晚间多照顾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对专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当弟弟睡着,我就来姐姐房间里,陪她睡觉,跟她一边听童行学院的音频,一边聊天,有时候会聊很久。这个时间是完全没有弟弟存在的专属时间,也是晴晴最喜欢的时间,她有时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个多小时也聊不完。
“妈妈,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飞船吗?”
“有啊。”
“在哪儿啊?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我能坐吗?”
“当然可以啊。”
有时候聊了一个半小时还得再说半小时悄悄话。
第三点,是在二宝出生之后,和晴爸做好侧重的分工。二宝小的时候,很难长时间离开妈妈,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每到周末的时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两个人带两个孩子,先生带晴晴去公园或操场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点点在家休息,中午还能一起睡很长时间。对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儿单独出去玩的机会,也让父亲的自我认同感大大加强。
弟弟的专属感如何而来呢?母乳喂养的孩子,天然就有专属感。夜晚也是我带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联结的重要方式。
不把良善当作理所应当
除了给两个孩子分别的专属感空间,还需要在两个孩子相处的时候做很多调节。
当家里有了二宝,很多长辈都开始要求老大的责任感。有的家庭会要求大宝谦让懂事,有的家庭会要求大宝照顾二宝。但实际上,老大没有这个义务。兄弟姐妹,从道义层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伤害,但这只是非常基本的层面,并没有道义上的法则说,年长的孩子必须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顾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宝关心二宝,那不是理所应当,而是因为大宝良善。
这一点在生活里蛮重要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看见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点点的年龄差距在四岁,这是一个满幸运的年龄差距。姐姐已经到了成熟的年龄,可以对弟弟有一定怜惜,而两个人的差距又不至于大到无法一起玩。
晴晴在点点小的时候,会非常新鲜地看着这样一个会哭会笑的小家伙,像一个活娃娃。当弟弟哭起来,晴晴会想办法让他停下来,例如回自己的房间,把自己的毛绒玩具拿过来,或者给弟弟把床铃的音乐打开,坐在一边说“小点点,别哭了”。虽然很多时候点点的哭是因为饿了困了,晴晴并不能帮上什么忙,但这个时候对晴晴的赞赏,对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还是很有作用。
其实这是一个心理定位的问题,父母心里都会有行为的基准绳,根据孩子行为在这条绳之上之下来决定是表扬还是批评。有的时候,当孩子维护自己的事物,会被父母称为自私。这样的时候多了,孩子也就对关系产生抵触。将准绳降低,不把很多事当作理所当然的义务,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闪烁的善良。兄弟姐妹之间,谦让也好,分享也好,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义务,如果孩子不愿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这样,才能珍视孩子那些自发的善意。当善意被看见,被珍视,才更容易延续。
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权利
做了这些努力,两个孩子之间就没问题了吗?
也不是的。两个孩子仍然会有一些小摩擦,随着弟弟年龄增长,破坏力加强,对姐姐的干扰能力直线上升,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有时候是弟弟追着姐姐,对姐姐做的事情感兴趣,例如姐姐画画时要去抓姐姐的笔之类。姐姐只好大叫起来:“快把他抱走!”此外,随着点点年龄增加,开始越来越变成有行动力的个体,晴晴感知到点点的竞争性越来越强。
这些时候,让小孩将情绪表达出来是好事,会比累积在潜意识里更有利于释然。没有谁能永远没有负面情绪,也没有谁和谁能永远无矛盾,甚至讨厌一个人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说出来,被接住,点点八九个月之后,晴晴在点点吃奶的时候,总是跑到我的身边,靠在我身体的一侧。有时候还会干扰点点吃奶。即使晴爸不让她过来,她也总是突破阻拦,凑到我和点点身旁,做一些捣乱的事。
“晴晴”有一次我问她,“看点点吃奶,你会生他的气吗?”
晴晴摇摇头。但想了想说:“可是我好羡慕他呀。我好羡慕呀。”
“可是你小时候也经历过呀,我也是这样喂你吃奶。在点点出生之前,我们有四年时间都是单独在一起的。你和妈妈的记忆永远比点点多四年。”
“可是,”晴晴接下来这句话让我心里突然有点疼,“从点点出生之后,我就不存在了,我变成空气漂在空中了。”
我听了,把晴晴搂得紧了一点。有时候,一些客观的情况是没办法改变的,但能让主观情绪表达出来,就是对这情绪的容纳和抚慰了。
除了个别时刻,晴晴还是非常喜欢点点。每天早上,听到点点的声音,晴晴立刻就醒。“妈妈!让我跟小点点玩一会儿吧。妈妈!快让小点点到我这儿来!”但是,随着小点点的破坏力越来越强,行为也越来越莽撞,惹晴晴生气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多。晴晴于是给他起了无数外号:“小屁讨厌”、“臭屁点”、“脏脏点”……
有一天,晴晴问我:“妈妈,为什么我有时候这么喜欢点点,有时候又这么生他的气呀?”
我说:“这是正常的啊,你越是喜欢一个人,越容易生他的气。”
“妈妈,你好幸福啊,”晴晴说,“左搂一个,右搂一个。”
“是啊,我好幸福,我太幸福了。”
最近刚刚领悟的事情
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叙述二宝问题,直到最近几周和晴晴的一次对话。
在点点出生后的大半年,晴晴都没有什么情绪上的不愉快,该玩什么玩什么,我去照顾点点的时候,她也能自己玩得开心。但是最近两三个月,两个人打架的次数明显增加,晴晴在玩的时候有时候会使劲拍点点脑袋,也不让点点跟我接近,晚上一定要到我房间睡。
我对晴晴的变化有一些困扰。虽然我也知道,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是很正常的事情。按斯蒂芬.平克的理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共享基因的相互扶持,以及生存资源和父母精力的相互竞争。因为有后一层关系,在世界各国的故事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残杀都是常见的。但我一直觉得,兄弟姐妹之间有更加微妙的一些感触。而且我很想知道,造成晴晴态度微妙转变的来源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晴晴突然问我:“以后点点会喜欢我吗?”
我愣了一下,说:“他当然喜欢你啦。”
“他真的喜欢我吗?”
“喜欢呀,”我说,“你觉得他不喜欢你吗?”
“那为什么他都不跟我玩?”
“如果他不喜欢你,”我问,“那你还喜欢他吗?”
晴晴很傲娇地撅起嘴:“那我也不喜欢他啦!”
那个时候,我突然想明白很多事情。晴晴之所以在点点出生后的前九个月对他特别好,可能很大程度上也跟我们对弟弟的描述有关:“晴晴呀,你看你有个小弟弟了,等他长大了,他肯定特别崇拜姐姐,等他会走了,他就成为你的小跟屁虫,处处学你。”或者“你看点点好喜欢你呀。他看见你就笑了。”
所有的这些描述,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真的,我们也见过很多二宝跟在大宝后面,崇拜地学习。但从另外的角度,这些描述也不能算是真的。当点点太小,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志,只是躺在床上任由我们解读,他也就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
直到最近,当点点行动自如,越来越有自己的小脾气、小主见的时候,晴晴忽然发现,他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喜欢跟她玩,相反,常常是把她推开,不让她抱他。
从成年人的角度,只会看到小点点懵懵懂懂,一脸呆萌,只顾自顾自走来走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从晴晴的角度,她会看到他拒绝她。于是她也跟他生气。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基因的生存战争,也没有什么老大应尽之礼,没有那些复杂的次序义务,而只是很简单的个人感知:一个新来的小家伙,他喜不喜欢我,他是敌是友?
“他喜不喜欢我?”当他到来,她想问的其实是这句话。
孩子对其他孩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对方态度的感知。这就好比博弈论,在囚徒困境中,每个人做出合作还是出卖的决定,都要取决于他猜测对方会怎么做。
这种情况下,老大的心理感知是最为重要的。二宝还太小,还不具备复杂感知的能力,也无法表达对他人的感受。如果让老大确信,新来的小家伙是喜欢你的,老大也就比较容易将二宝视为“友军”,对二宝好一些。否则,二宝很容易被视为来抢东西的“敌军”,要加强戒备。二宝相对是被动的,等他长大了一些,能有所感知了,老大越是对他好,他也越容易喜欢老大。
想清楚这一点,也就释然了。可能人一辈子就是在这样的感知和疑惑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个人,他喜欢我吗?那个人,他喜欢我吗?我要对哪个人更好一些呢?猜不透他人的心,这是人际关系永恒的难题,孩子之间也不例外。
在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囚徒困境是时常上演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善意,另一个人也表现善意,达到相互循环的最佳效果;但常常因为猜疑或一个人先表示敌意,最终陷入双输。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开始,让双方相信对方是善意的。
因此,父母在调节大宝和二宝关系的时候,也许不需要很复杂地安排,只要能想办法让大宝感受到二宝喜欢自己,那么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需要听见孩子的心,最容易,也最不容易。
作者介绍
郝景芳,作家,芳景科幻工作室创始人,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创始人。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晴妈说 ID:qingmashuo”。
相关文章
- 有想过生二胎吗?二胎一般最晚什么时候生?
- 二胎一般会提前生吗,生二胎的最佳年龄是多大
- 生二胎前必须正视的三大问题,看不看随你!
- 生二胎前要准备什么
- 生二胎前,一般要做哪些准备呢?
- 生二胎的孕前准备
- 生二胎的孕前检查注意事项
- 生二胎要孕前检查吗 ?
- 生二胎:孕前身体检查不可懈怠
- 为什么以前农村人躲着生二胎,现在二胎实施却不生了
- 儿子已经16岁了,37岁的我之前不想生二胎现在动摇了,能否给些建议?
- 家长们在生二胎之前,这几个问题你们是否已经考虑清楚?
- 怀孕前的准备:头胎剖腹产后多久可以生二胎
- 怀孕前的准备:头胎剖腹产后多久可以生二胎
- 生不生二胎?20年前和20年后的区别!专家说的一点都没错!
- 高龄备孕二胎要做什么检查项目 大龄妈妈生二胎前最好先做这些检查
- 二胎不好生吗 如何顺利生二胎
- 二胎备孕要吃些什么 想生二胎宝宝就要吃这些
- 二胎妈妈含泪诉苦:"生二胎不难,难的是一个人带俩娃,别学我"
- 二胎有必要吗,很多人都说生二胎小孩都有伴,老了也比较热闹,一胎真的就会孤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