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犊触乳,骄子骂母——教育孩子时,别让"溺爱"毁了娃
自古以来,很多智者都对教育这件事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大部分圣人的心目当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过分的溺爱。因为溺爱很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放肆。等到养成了比较不好的习惯,想要继续教育就会出现很多的困难。
01孤犊触乳,骄子骂母——溺爱人一直以为自己是和世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贵的。实际上,有些时候人和动物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
之前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牛生下一个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护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们看到她给孩子喂奶处竟然鲜血淋淋,发现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样,就瞬间明了。
一些父母看到这样的情形其实感觉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溺爱孩子。正所谓"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被宠爱的孩子总是会比较放肆。
《后汉书 仇览传》里面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讲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之下会出现不理智的情况。在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因为是家里面的"独生子",所以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比较的放纵,从来不考虑母亲的感受。甚至有一次还会因为母亲过分的宠爱而直接对母亲发脾气。只是后来也控制不住情绪,转而想要打母亲。
"打"是真打,当自己悉心照顾的孩子转而成为一个魔鬼,挥舞着大刀转向母亲,是怎样的感受呢?避免出现这样的情景,改掉溺爱的毛病是必要的。当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当中,确实也从来没有反思过"溺爱孩子有什么?孩子大了就好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02为何"宠溺"误人(1)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小时溺爱,大必成祸患
清朝的陈宏谋在《<养正遗规>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儿童起"。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只考虑孩子本身的学习成绩,这是他们所谓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习惯。孩子不断成长,想要成才,其实主要的还是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如果在小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溺爱,什么都不会。不管是不会自己洗衣服,还是随意的谩骂别人,都会被别人嫌弃。小时候父母的溺爱,只会让孩子一事无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长大之后,谁又来溺爱他呢?这时候必然成为祸患。
(2)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小时惯养,大必难管教
"给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种习惯"这其实就说明了习惯本身的连贯性。对于被"溺爱" 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小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父母每天事无巨细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只是"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这"常"如果成为孩子无法更改的特征,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该怎么办呢?把孩子养成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够有自己愿意动手的时刻呢?就算意识到孩子习惯有问题,父母也再也没有能力去管教了!
(3) 爱子教之以义方——爱孩子,是教会他成长
卫国曾经有一位君主名叫卫庄公,有一宠妻生下儿子。不管是在任何时候,朝廷子弟大都备受宠爱,州吁也是如此。
可是州吁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担心,这样的人被君主宠爱无度,只会会引来祸患。于是上谏: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不曾想,卫庄公却是不以为然。面对儿子的行为还是没有任何的制止。之后州吁恃宠而骄,日益骄奢淫逸。等到别的皇兄继位后,还弑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没有能力,只得被诛杀。
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平时过分溺爱,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没有机会了。卫庄公误国,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03无规矩不成方圆,被宠溺的孩子只会成为"不定时祸患"1、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颜氏家训"教子》中曾说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爱,甚至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也不会去思考。孩子想要什么想干什么都满足,任意的去放纵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娇贵已经成为习惯之后,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这时候,也只能发出"逮于成长,终为败德"的感叹。因为孩子不听管教,自己树立不起威严。他所讲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时候喊叫孩子是个"不孝子",其实这都是自己年轻时候种下的祸患。
2、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汉朝的桓宽曾在《盐铁论·周秦》说道"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暗示孩子不成器和父母有关系。现在很多父母总是说:"忍一忍,孩子现在还小不懂事,等到慢慢长大之后就会变好了"。实际上,在这种小差错的忍耐之下,只会教出不成器的儿子,而没有任何更好的结局。
《红楼梦》里面的薛蟠相信大家都知道,从小就没有父亲,所以寡母看到他十分的可怜,就对他宠爱无加。没想到就是在这样忍耐的状态之下,让孩子变得好吃懒做、游手好闲,长大之后也没有改正自己的毛病,成为一个败家子。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则体孔子"爱之能勿劳乎"之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自己必须摆脱"溺爱" 的想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04爱子心切,断不可"无方";敏智之父,育儿有道(1) 爱之而勿面,导之以道而勿强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想把所有最好的全部给予孩子,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更加的优秀。除此之外,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给孩子。可是圣人曾说"爱之而勿面",暗示父母不要做表面功夫。
我们也会发现,如果过分的给予孩子物质的享受,也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物质化。所以,我们必须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过分的溺爱。
当然听到我们上面讲述了不能溺爱孩子之后,一些人也会立马对孩子抱之以比较严厉的态度,这却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冷漠的气息。君子之于子,导之以道而勿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教育孩子"讲道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克服自己内心的"宠溺"心理,其次告诉孩子一些成长的道理,明白过分溺爱的坏处,慢慢的改正孩子身上的毛病,相信在这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2)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一些父母溺爱孩子,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的生活也是骄奢淫逸,所以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做对于孩子并不好。特别是父亲,在家庭生活中处于顶梁柱的位置,母亲则是辅助的作用,对于丈夫和孩子的照顾更多。
当父亲本身就是被娇惯的姿态,孩子必然也是如此。嘴上说着"不能溺爱孩子"转身父亲就毁掉了这个计划也是不行的。王符在《潜夫论·遏利》曾经提出:"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示范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想要孩子不被溺爱,那么在和别人接触的时候,其实也应该表现出来独立、自我的行为。过分的被宠爱,也只能让孩子有模有样的学习,耽误他个人的成长。
(3)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教育孩子是一个人的事情吗?当然不是的。特别是现在父母共同参与孩子成长生活,就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慈母"本身母爱的光辉,更加剧了这种溺爱的潜质。要是真的想要教育孩子,不溺爱孩子,夫妻之间也应该"通气"。
母亲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就不能在孩子在场的时候表现出来恃宠而骄的姿态,让妻子做这做那。当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也不应该插手,表现出来心疼的感觉,这就会影响到教育效果。
宋祁曾说"父否母然,子无适从",说明父母之间观念不对等的情况,其实我们也应该考虑到"隔代溺爱"。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下,隔代溺爱的威力也不容小视。父母想要孩子独立,老人转身溺爱孩子也是不对的,必须达成一致。
05结语"教儿婴孩"的道理相信我们都懂,那么就说明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溺爱孩子其实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正所谓"孤犊触乳,骄子骂母",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教子有方,而不是任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