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姓+母姓”成为新型取名热潮,却有这几个弊端,坑娃不浅 父母姓氏结合取名有这个传统吗
文/晨妈说,纯优质原创作者
现在二胎开放,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重名的情况,于是很多家长便想到给孩子取名字采用爸爸的姓氏加上妈妈的姓氏,这样不仅重名率低,而且又体现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邻居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六岁了,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最近王女士发现儿子的情绪很低沉,询问儿子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儿子的名字受到了同学们的取笑。
原来儿子的爸爸姓张,妈妈姓王,给儿子起名字时,为了表达出爸爸妈妈对儿子的爱,于是就给儿子起名为“张爱王”。这样的名字不仅听起来毫无美感,而且又有一些滑稽,王女士知道后非常后悔,但又毫无办法。
父母姓氏结合起名弊端?1、绕口。
有些家长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会将爸爸和妈妈的姓氏结合到一起,但有的姓氏加在一起读起来并不好听,而且也很绕口。
特别是当孩子在学校老师点名字的时候,更是会引起老师的质疑和同学的取笑。有些家长会将孩子的名字取为四个字,这样不仅重名率低,而且还与众不同。
但读起来却很费劲,而且孩子在书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也会很浪费时间和精力。
2、歧义。
有些姓氏加起来很容易引起歧义,比如说爸爸姓“戴”妈妈姓“于”,孩子的名字是爸爸和妈妈的姓氏加一起,就是“戴于”。虽然读起来很顺口,但是谐音却和“带鱼”相同,很容易引起误会。
而且这样爸爸的姓氏加上妈妈的姓氏,如此简单的组合很没有美感,又缺乏深意,对孩子的自尊心也很有打击。
3、弄巧成拙。
许多家长给孩子起名时选用爸爸的姓氏加上妈妈的姓氏,寓意在于夫妻关系和睦,表达出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爱。
但是有些名字看起来却弄巧成拙,给孩子起名字重要的是有深意,读起来又好听又有韵味,但如果强行选用爸爸的姓氏和妈妈的姓氏,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形象,还给孩子的印象大打折扣。
4、平庸。
孩子的姓名单纯的将爸爸的姓氏和妈妈的姓氏结合起来,未免有一些平庸。不仅没有个性,而且又没有深刻的含义,看起来十分的敷衍。
当孩子在学校中听到其他学生的名字都很有深意,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都是有一番典故,而孩子只是单纯的将家长形式结合,孩子的内心会有很大的失落感。
家长给如何给孩子正确的起名字?1父姓+母姓虽然可取,但别太随便。
如果家长执意想让孩子的姓名中有爸爸的姓氏和妈妈的姓氏,那么完全不必将爸爸的姓氏和妈妈的姓氏挨在一起,可以中间加一个字。别像开头孩子名字那么随便。只为了表达爱意,最后却坑了孩子。
可以选取稍微好听且有寓意的字放到中间。比如说家里是男孩,爸爸姓“黄”妈妈姓“林”,那么就可以在这两个姓氏中间加一个“弈”字,孩子的名字叫“黄奕林”这样念起来能好听一些,而且又不是很突兀。
2、选择家长姓氏部首。
如果家长想在孩子的名字中体现爸爸或妈妈对他的爱,可以不完全选择家长的姓氏,可以是家长姓氏的部首,这样名字重名率低,有很有含义。
比如说妈妈的姓氏是“陈”,那么孩子的名字中可以没有“陈”字,陈是耳刀旁,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名字中,加入耳刀旁的字。“阳”“陆”“隆”“邢”等等都是带有耳刀旁的。
给孩子起名字是一件大事,名字会跟随孩子一辈子,每个人在了解一个人时,都会先询问对方的名字,可以说一个名字是一个人第一印象。
所以名字的好坏非常重要,家长在给孩子起名字时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草率决定。你的孩子名字是什么呢?有哪些特殊的寓意呢?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
关注【晨妈说】,让我们用最科学,最用心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做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分享给更多人吧。
相关文章
- “父姓+母姓”已成新型取名套路,虽重复率低,但坑娃问题也不少
- “父姓+母姓”成为新热潮?家长千万别忽视这几点
- 孩子爸姓“操”,给儿子取名父姓+母姓,上学后班主任求转班
- 坑娃的多半是亲生父母,带娃路上毁孩子的行为,你有几个?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潮流,父母是轻松了,但新的麻烦也跟着来了
- 2020宝宝起名:父姓加母姓是爱的传递,如何取好是关键
- “女儿奴”热潮兴起,是好事也有弊端,父母可要认清本质
- 中国式父母“坑娃”行为,你做过哪几个?
- 孩子随父姓好?还是随母姓好?别自欺欺人了,跟谁姓有那么重要吗
- 爸爸姓“操”,妈妈不同意孩子随父姓,爷爷取名,全家人都点赞
- 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是赶潮流?其实你是在害孩子
- 补钙就能长高?这些坑娃的长高谣言,你信了几个
- 有多少人被“粒粒皆辛苦”撑大了胃?这几种中国式喂饭,坑娃不浅
- 几个小步骤让孕妇也能拥有好气色
- 几个早教游戏,值得拥有
- 几个时段更要避孕
- 几个月宝宝可以吃面条?颗粒面蝴蝶面,宝宝面条类型你都了解吗?
- 几个月开始给宝宝坐立训练?
- 几个月开始给宝宝坐立训练?
- 几个月有胎动?九成孕妈都不了解的胎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