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弑母案:有远见的父母,都不会逼孩子懂事 北大弑母案给我们的思考
作者:默芸(爸妈精读主创)
闺蜜家有两个女儿,老大在读幼儿园大班,小宝刚满一周岁。
有一次,闺蜜将小女儿哄睡后,就去洗澡了,孩子爸爸在房间照看着。
中途,爸爸因为接手机怕吵醒小宝,就让大女儿临时照看一下,他去客厅接电话,谁知,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意外就发生了,小宝从床上摔下来,哭得撕心裂肺。
头上摔了个大包,夫妻俩赶到房间时,大女儿正吃力地抱着妹妹哄,看到她们明显有些紧张。
孩子爸爸看到小宝头上摔了个大包,心疼之下,没控制好情绪,对着大女儿就好一通责骂。
大女儿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委屈地说:“我就玩了一会玩具,妹妹就掉下来了。”
爸爸生气地说:“让你好好看妹妹,你玩什么玩具?你是姐姐了,能不能懂点事?”
闺蜜说有了老二后,夫妻俩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老二身上,有时累了就会忍不住吼老大。
二胎家庭总有这样的情况,老二的出生,逼着老大的成长,我们总是要求老大多体谅我们,却忘了她其实也还小,也需要我们的关爱。
我们渴望老大能懂事一点,不要烦我们,最好能帮我们分担一点。
可是让一个本来拥有父母全部爱的孩子,一夜之间分出了一半的爱,还要快速的懂事体谅大人,这对孩子来说该有多难?
懂事,是深深的自卑
从小被家长催着懂事的孩子,内心一定是自卑的。
我小的时候是跟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在他们身边的时候我也是调皮任性的小孩。
可是大一点后被父母接到了身边,作为长女,父母总是要求我要有长姐的风范,要懂事听话。
我羡慕着弟弟的顽皮任性,可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我却不得不伪装成父母希望的样子。
记得父母与朋友带着我们去游乐场玩,弟弟看到想玩的就吵着要玩,看到想要的就哭着要买。
而我哪怕再渴望,也只是悄悄的在心中想象一下,艳羡地看着别人玩,看着弟弟的得逞。
阿姨叔叔都夸我懂事乖巧,可是谁知道我心中有多羡慕弟弟。
我曾经也向父母撒过娇,可是总被教训:“你都这么大了还跟个孩子一样耍小脾气,丢不丢人?”
其实我也才10岁多点,我被逼着懂事,变得像个小大人一样,可是内心却越来越自卑。
因为我害怕父母不爱我,我害怕父母眼底对我的失望,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戴上面具,伪装成父母喜欢的模样。
渐渐父母看我的眼神也不再那么疏离,在外人夸赞我的时候,也会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都说懂事的孩子是来报恩的,要求孩子懂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懂事,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
当孩子像我们撒娇、哭闹,其实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求助,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理解认同他们的感受,他们就满足了。
而每次孩子的需求和情绪都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和理解,经历一次次镇压后,孩子就可能将自己的本我压抑。
感受得不到理解,也就没有倾诉的意愿了,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交流越来越少。
懂事是一道鸿沟,横在亲子之间,彼此再难靠近。
懂事,是孩子的伪装
还记得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吗?
曾经的天之骄子,做出了弑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
认识他的人都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因为他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他是高考状元、平时成绩优异,体育也出色,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完人”,这样一个人怎么也无法让人与弑母罪犯联系到一起。
他的同学甚至说:“我宁愿相信我自己会弑母,也不相信吴谢宇会。”
吴谢宇的一位高中老师评论他说:如果非说他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可是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呢?
人无完人,如果有,那一定是他带了面具,进行了伪装。
吴谢宇的妈妈从小就对他很严格,可以说吴谢宇各个方面都要符合规范,他的妈妈才会满意。
也许正因为这样,吴谢宇不得不伪装自己,为了不让妈妈失望,他将自己伪装成为妈妈期望的样子,讨好并迎合着妈妈。
亲友们都说吴谢宇特别懂事,从小就是个“小大人”,明白事理,善解人意,人也聪明。
很多认识吴谢宇的家长都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吴谢宇学习。
可是这些表面的“完美”都是他的伪装,他的真实情感被压抑,长此以往,慢慢积累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需求被长期压制,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久而久之不是在沉默中爆发,便是在沉默中死亡。
正如心理咨询专家贝勒所说:“当一个人产生了负面情绪,如果不将其向外释放的话,这种负面能量就会转过来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途径。”
懂事,是最残忍的教育
什么是爱?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
真正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不懂事,接受孩子的小脾气,接受孩子的小错误。
如果逼着孩子像成人一样,会压抑他原本就恐惧不安或渴望不可求的内心需求,变得无助而自卑,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逼着孩子懂事的父母,背后其实是父母自己的不懂事,因为自己的不懂事,所以才会对孩子的举动缺乏耐心和担当。
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行为会让他们觉得丢脸或者麻烦。
假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理解他的小情绪,接受他的不完美,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样反而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还记得《呼叫1988》中那个善解人意的德善吗?
因为德善的懂事,父母的眼中关注更多的永远是姐姐和弟弟,而她成了那个总会被人忽视的存在。
家里吃炸鸡,妈妈会把鸡腿分给姐姐和弟弟,懂事的德善永远没份。
德善成了那个最不需要被人关爱的,她的需求被自己深深地压抑着,被他人彻底地忽视着,她是最缺爱的人。
她的委曲求全,刻意迎合,反而令她失去更多的关注,成了那个负重最多的可怜人。
剧中有一句台词说:“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
逼孩子过早懂事,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孩童,变得像个大人般行事,其实是最残忍的教育!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可是我们往往总是过于焦虑,总希望孩子能一夜长大,能体谅父母的辛苦。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懂事,理解我们,可是谁来理解体谅孩子呢?
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不懂事的父母。
父母爱孩子,应该允许孩子释放天性,而不是催孩子懂事。
试着正视我们自己的不懂事,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
让孩子都可以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的“自己”。
作者简介:默芸,富书专栏作者,一名愿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美好的80后宝妈。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