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还真有“胎教”这回事,母亲在孕期的情绪,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019-10-04 15:00:06孕产
早知道早受益0~3岁胎儿教育北京某大学一名叫甘露的老师说。但她自己女儿的出生与成长的事实,却证实自己原来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还真有“胎教”这回事,但是也别把“胎教”吹得太神。

早知道早受益0~3岁胎儿教育

北京某大学一名叫甘露的老师说,受过教育的女性有不少人并不太相信“胎教”,觉得那有点虚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她自己女儿的出生与成长的事实,却证实自己原来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还真有“胎教”这回事,但是也别把“胎教”吹得太神。

甘老师说,怀女儿时她的生活有三大特点。

一是除了睡觉,她一直要工作和学习,总是在主动地不停使用大脑;二是她会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每当夜幕降临,她都要和丈夫一起在灯下学习(丈夫与她是同班同学),她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书或写作业。当时他们很穷,家里仅有的两盒录音带是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和《轻音乐选辑》;三是经常与胎儿说话。每天晚上睡觉前,她会抚摸着腹部跟胎儿讲话。她经常说:“孩子,一定要健康成长啊!你要赶快把妈妈的营养吸收到你的身上,首先要身体好,其次要继承爸爸妈妈的优点,要像爸爸一样聪明,像妈妈一样善良。”丈夫也经常抚摸着妻子的腹部对胎儿说:“不管你是男孩女孩,爸爸妈妈都会很爱你,你快快长大吧。你听到我们说的话,就踢一下妈妈的肚子……爸爸在等着啊。”甘老师说,怀孕后期的几个月,能从她的腹部看到胎儿手脚活动的情况,一会儿左打一拳,一会儿右踢一脚,似乎能听懂对她说的话似的。

甘老师说道:只要父母爱孩子,孩子从胎儿开始,就能够与父母沟通。他们当时也不懂什么“胎教”理论,也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事,只是把读书学习、听音乐、与她说话都当成胎教,天天重复干这几件事。

甘老师说,不知是不是胎教的功效,孩子出生后有三个特点。

一是喜欢听音乐。

女儿出生后半年内,甘老师在家休产假,很可能是由于缺钙,她的体质恢复很慢,双手无力,所以很少抱女儿。有一次她哭了,甘老师试着播放《小河淌水》曲子,这是在孕期反复听的民歌之一。结果惊讶地发现女儿在几秒之内停止了哭声。后来又试了几次都有这样的效果。

甘老师说,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胎教的作用,更相信胎儿与母亲真的是可以相通的。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不是从出生开始的,而是从胎儿就开始的。之后,每当女儿烦躁或哭(不是不舒服的哭),甘老师就给她播放孕期听的音乐,孩子马上就平静下来;再对她说几句话,让她知道母亲在她身边,孩子就有了安全感,马上不哭了。在女儿的成长岁月里,一直都爱好音乐。上学后,她习惯边做作业边听音乐。女儿说:“在音乐中学习,脑子更清醒和活跃。”这或许与胎教有点关系吧!

二是睡眠时间少。

书本上讲,婴儿在出生的第一个月内,平均每天要睡20~22个小时,女儿一天却只睡16个小时。当然,由于女儿睡得少,甘老师在孩子出生后一直休息不好。

三是学东西快。由于睡得少,甘老师就经常与孩子讲话,反复地讲。父母在孩子的小床上吊一些鲜艳的气球和风铃,发现孩子的眼球可以随着飘动的气球和风铃的响声转动,非常有灵气。下面是女儿当年成长的记录:

第46天,她喜欢发“ā-ǔ”音。

第56天,她可以与妈妈咿咿呀呀地讲一个小时,有时半夜也喜欢与妈妈讲,讲累了才睡觉。

第59天,她喜欢发“ā-ē”音。

第6 1天,她喜欢发“ā-yě”音。

第80天,她又增加发“ā-jě”、“āā-yi”音。

第100天,看见大人吃东西,她就张大口要吃,不给她吃她就哭,而且还会抓东西吃。

第115天,她会对挂历笑,会咿咿呀呀对挂历画里的小朋友“讲话”。

笫120天,大人叫她笑,她会笑;叫她伸脚丫,她就把脚丫抬高伸直;有时她还一边伸脚丫,一边发出声音让人看。

第126天,大人拉住她的手,她已经能坐得很稳了,坐学步的车也坐得很稳,自己会拿东西玩。

第139天,口渴了,女儿盯着自己的杯子(孩子因为吃母乳,拒绝吸奶瓶,所以喝水是用杯和匙羹)发出声音,并伸手去拿自己的杯子。

6~7个月时,女儿经常扮“老人”声音,发出“bā-bā”音,还模仿爸爸的动作,像爸爸逗她玩、逗她笑一样。她可以灵活地活动自己的眼睛、鼻子,扮怪样子引别人笑,与爸爸特别亲热。

再过几个月,女儿已经有意识地记忆一些东西。我们问:“电灯呢?”她会看着电灯,并用手指着电灯。问一些玩具,她会在一堆玩具中把这个玩具找出来。大人哼音乐,她会看着录音机。问“爸爸呢?”她会手指爸爸;问“姑姑呢?”她会手指姑姑;问:“爷爷呢?”她也能准确地指出来。当问“妈妈呢”时,她不仅用手指指着,口里还会发出“mā-mā”音。

女儿8个多月时,甘老师与丈夫要到广州参加毕业答辩,6年的学业是否成功就差最后一关了。尽管她不愿意离开孩子,但不能不去参加毕业答辩。只好把她交给奶奶和爷爷照看。当他们从广州高高兴兴地完成毕业答辩回到家中,正担心女儿能否认出父母时,她一见到母亲就“妈妈”地叫着扑过来。甘老师高兴极了。

9个月的时候,女儿已经可以清晰、准确地叫出家中各人的称谓了。还可以自己在床上掀动被子与大人玩“捉迷藏”。

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女儿的智力和语言发育得比较快。母亲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无意识的胎教,却让她品尝到了及早开发孩子智力的甜头,胎教真的是可以使孩子变聪明啊!

这位母亲说,她的女儿从小学习非常优秀,高中即赴英国留学,不久又考入剑桥大学。这当然主要是靠孩子后天的努力,但与母亲的“胎教”也不无关系。如果说上面讲的是“胎教”成功的例子,那么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大家知道,有一种先天疾病叫“腭裂”和“唇裂”,就是俗称的“兔齿”。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种病没有遗传倾向,父母双方都很健康,却有可能生下一个患有“腭裂”和“唇裂”的孩子。

忠告

有意思的是,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胎教”的记载。如《史记·烈女传》中就记载着周文王、周武王受过胎教的情形。周文王的母亲在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西汉学者贾谊也记述过这件事。周文王约生于纪元前900年,中国便从那时候起便有了胎教,比西方亚里士多德发表关于胎教的论述早500多年。贾谊在论述胎教时还引用《易经》的话:“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这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无胎教、胎教进行的好差,有无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进行的好差,一开始表现得差别不大,仅“毫厘”之差,可是到后来甚至会有“千里”之大的差别。可谓“一龙一猪”,所以,有长远目光的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中医学的理论基石之一《黄帝内经》中也已出现了对胎教的记载。汉朝时期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宋朝名医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更是有“胎敬告

☆在怀孕期间,母亲多用脑、心态好、营养好,并与孩子多说话、多交流,肯定是对孩子有好处的。

☆在怀孕期间,母亲动怒、消沉、抑郁,会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

☆把“胎教”说得神乎其神,似乎一切都在胎中就可以决定,是有些过头了。但一点不相信,认为没有“胎教”这回事,似也不对。

☆从科学上讲,胎教≠教育,而是尽量让胎儿生长的环境更富足、更多样。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营养环境”和“人文环境”。

☆“营养环境”,胎儿生长时,不能缺少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纤维素等。营养充足,“先天壮”,否则一出生就很弱且在后天难以弥补。

☆“人文环境”,首先是多听音乐。胎儿发育满24周后,听力基本达到正常成人的水平,从这时起通过播放胎教音乐,将声波传导进子宫,能使胎儿的听觉神经通路产生电脉冲。这些电脉冲在向大脑皮层传递的过程中会经过许许多多的神经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细胞。怀孕期间所谓的胎教,是因为母亲的心态是有一种磁场的,会影响胎儿。胎儿怎么听得到音乐嘛,关键的是母亲的心态。父亲的心态当然会影响母亲的心态,母亲的心态会影响胎儿的心态。

如果她保持一个善良的心态,如果能发起菩提心来那当然更好,她的那种磁场就会罩着这个胎儿。在胎里他受到了良好的磁场影响,生出来当然是好孩子了。

所以,胎教不是教育胎儿,而是教育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