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儒舌战 三国演义·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简介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舌战群儒的出处?
额.....我也记得是历史教科书是写商鞅在主持要进行变法的时候,舌战当时一批守旧的官员。历史教科书上还有插图咯!
三国演义·舌战群儒
当时的背景是曹操攻打刘备,刘备势穷,派诸葛亮去说服江东,一起抗击曹操。诸葛亮,字孔明,刘备的军师,刚刚出道还不到一年,时仅二十七岁,神计妙算。鲁肃,字自敬,江东文臣之中唯一一个主战派人物(联刘抗曹),张昭,字子布,时任中郎将,政治卓越,五十来岁,在江东威望极高。顾雍,字无叹。管仲,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第一谋臣。乐毅,字永霸,战国中期燕国名将,摔弱小的燕国半年攻下强大的齐国七十二城,几乎灭了齐。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家道中落,不甘心卖草鞋为生,立志匡扶汉室,诸葛亮出山前,刘备奋斗约二十年,(不够写了)
舌战群儒的背景资料
刘备自称皇族后裔,为此得到很多人的信赖.
舌战群儒 这个故事背景犹为复杂.
当时曹军带领80W大军南伐,蜀,吴如不联合对抗曹军,则不久将被一一吞并,惟有两国联合,才能降伏曹军.
而当时吴国是避战心理,一心求和,诸葛亮深知这必为大患,以危及蜀.
于是 诸葛亮赶到吴国,舌战群儒.
为什么一再强调刘备的仁义? 也就是要强调,曹操是叛军,而刘备是顺应历史的正派人物,以此呼唤吴人 不能向 叛军 求和,应当联合绞杀.显得更合乎情理. 诸葛亮为劝说东吴迎战曹军,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东吴,在宫中舌战群儒,打消了东吴降曹的主张,于是才有孙刘联手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战。
舌战群儒的故事简介。
1. 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使得孙刘联盟,公抗曹兵。
2.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3.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舌战群儒是什么时候的事
三国时期【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三国演义》第43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舌战群儒 100字简介
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无言以对,在此之前会见江东文臣,双方爆发舌战,由于双方意见相左而且东吴谋臣对刘备势力心存怀疑,蔑视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面见孙权
舌战群儒是褒义还是贬义
褒义
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中文名
舌战群儒
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相关事件
赤壁之战
相关人物
诸葛亮、张昭、虞翻、陆绩
影 响
驳斥了投降派的目光短浅
意 义
强化和巩固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