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特美术:请允许孩子画画中的“错误”
请允许孩子们在绘画中的“错误”。
“尊重孩子做错事,相信他们能够或者晚一些时候能够进行自我修正,但是如果有任何滥用环境或者有任何行为会伤害到孩子的发展或者其他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坚决地进行制止。”蒙台梭利语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外界事物敏感性是不同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一种对世界的探索和修正期。不幸的是目前国内许多幼儿美术教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绘画进行模式化和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模式引导。
表面上看避免孩子绘画不正确并没有过错,但对于独立的个人而言,对世界的探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由的表现。
教师的模式约束,抑制了孩子创造力的激发。很多孩子在错误之后的修正要比教师灌输式的约束对其成长更为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身份从限制者的身份转为引导者。
儿童画并非一个画种,本质上说是孩子在特定(3-8周岁)年龄应该有的绘画状态和表现,也就是说孩子们不论用什么样的绘画工具所涂绘出来的作品都应该称之为儿童画。
儿童画,由表面看来是不讲什么技法的,不讲"画理"、"画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
在造型上儿童画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儿童画好的造型,由于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儿童画不存在画的种类的区分,即使有很多培训中心打着卡漫、水彩和彩铅的的旗号,也只是使用工具的区别,并没有实际级别的高低之分。
家长应避免主观认定某类型绘画高于另一类型的绘画区别。而且作为儿童阶段的孩子除了对使用工具的认知之外,并不能真正理解绘画形式之间的区别。随着儿童年龄的成长,绘画状态和认知也会自然的区别。
如以下的作品:
是四岁小朋友的作品?与其说是孩子的作品,不如说是教师的指导作品,四岁小朋友或许会写出旁边的名字,但画面线条的肯定,线条之间的穿插,画面的完整肯定是超出小朋友年龄之外的。
首先画面的构图来源于教师,画面的线条来源于教师(四岁小朋友的身体发育决定了她不可能画出如此连续肯定的长线条),画面的色彩过渡是四岁孩子所无法意识的。所以,整个作品实际上一件伪儿童画作品。
爱特少儿美术:理性对待艺术教育,感受儿童内心,遵循发展规律,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启发儿童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