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儿童1型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

2019-10-01 14:00:02孕产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8岁,读小学二年级,是个活泼爱动的孩子,但最近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了,总嚷着累,而且发现隔三差五的夜间遗尿。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8岁,读小学二年级,是个活泼爱动的孩子,但最近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了,总嚷着累,而且发现隔三差五的夜间遗尿,家人想可能放暑假了,孩子玩的比较野,晚上太困所致,就每天夜里叫醒孩子起来撒尿,想着也许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谁知半个月过去了,遗尿却越来越严重,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

于是去医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

王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糖尿病平常也听说过,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见到的都是成年人,可儿子才刚刚8岁,简单的夜间尿床,咋一下子成了糖尿病呢?

遗尿症在幼儿年龄阶段相当普遍,夜间遗尿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贪睡引起的,很少会考虑糖尿病。其实临床上儿童夜间遗尿可不能掉以轻心,一部分儿童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就是遗尿。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笔者根据参考文献详细解读儿童1型糖尿病,以飨读者。

儿童糖尿病的定义

儿童糖尿病是指5~7岁和10~13岁两组年龄的儿童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致使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增加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为1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为2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即1型糖尿病。

2.儿童糖尿病多起病急:儿童糖尿病常因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发,起病急骤,几日内突然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3.儿童糖尿病危害极大: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高,直接危及患儿生命,而且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长期慢性高血糖,除了可导致眼、肾等慢性并发症以外,还可影响孩子的生长与发育,严重者可致生长缓慢、身材矮小、智力落后、肝大和青春期延迟,医学上称为糖尿病侏儒。

4.各年龄均可发病:以 5~7 岁和 10~13 岁两组年龄多见,最小可在出生后 1 个月,患病率无性别差异。

5.接近半数的患儿是以“酮症酸中毒”起病。临床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出气体有酮味(一种烂苹果味)、神志萎靡、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

6.部分儿童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只是表现为夜尿增多或已经能够控制夜间排尿的儿童又经常出现遗尿,同时伴有消瘦,多食症状常不明显。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发现儿童有如下表现要高度怀疑糖尿病,及时就医。

1.多尿、尿频,能够控制夜间排尿的儿童又反复出现遗尿;

2.经常口渴,大量饮水,甚至夜间也常起来喝水;

3.食量大,饥饿感强,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

4.容易疲倦,贪睡,平时爱动的孩子变得懒惰,不喜欢户外活动;

5.体重骤降,多数孩子体重正常或偏瘦,但发病时会明显消瘦;

6.女孩可能会有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男孩可能有包皮炎,经常搔抓;

7.伤口较难愈合,反复感染、渗出,经久不愈,治疗效果差。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诊断

具备上述临床症状的患儿,空腹血糖>7.0 mmol/L 和/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进一步检查胰岛功能及糖尿病自身抗体,则可确诊为1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

由于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性1型糖尿病,所以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及病情监测。

同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制能力比较差,家庭护理显得格外重要,各种治疗措施都需要患儿及其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医生携手并肩,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治疗

通常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该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的效果最好。但由于每日须多次注射,实际操作很不方便且患儿痛苦大。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每日多次注射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麻烦,且血糖控制更好。

此外,每日早、晚两餐前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尽管比较方便,但不能很好地模拟生理性基础及餐时胰岛素分泌。

因此,该方法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1型糖尿病患儿并不适合。

胰岛素的具体用量须遵医嘱,根据患儿所处的不同病期、生长发育阶段、进餐情况、活动量大小等情况及时调整;密切监测患儿血糖,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微调。

另外,当患儿遇到发烧感染应激情况时,往往需要加大胰岛素用量。进入青春期的糖尿病儿童,由于性激素增多,与胰岛素作用相拮抗,病情极不稳定,使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增加。青春期过后,胰岛素用量将有所减少,病情也逐渐趋于稳定。

在治疗过程中,切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

饮食治疗

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控制饮食,既要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还要维持正常的血糖。避免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热量分配:早餐1/5、中餐2/5、晚餐2/5,每餐中有餐间点心,糖类应占总热量的 50%~55%,蛋白质占 15%~20%,脂肪占 30%。

蛋白质应以动物蛋白为主,脂肪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要摄入足够的蔬菜或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禁食含糖高的食物。

运动治疗

运动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部分;运动对糖尿病患儿有重要意义。根据年龄和体力安排运动的种类和强度,固定每天的运动时间;而且根据运动量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和饮食,以免发生运动后低血糖。

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做广播操、骑车、跳绳、踢毽子、爬楼梯等,不宜做激烈运动,以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在增加运动量时可酌情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运动前后适当加餐。如果患儿血糖过高(≥ 15 mmol/L)或有感冒、发热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则应卧床休息。

运动前胰岛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加速胰岛素的吸收而导致低血糖。

心理治疗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控制(注射胰岛素、验血)和饮食控制,患儿的生活方式、心理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父母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悲观、拒绝合作等各种心理问题。

病情监测

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情变化,同时也是调整饮食及胰岛素剂量的重要依据。一个完整的血糖谱包括每一餐的餐前及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血糖共计8个时点的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视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初发患者以及病情不稳定者,一日需测血糖 4~8 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

此外,患者每年要测定 1~2 次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并进行眼底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并发症,早做防治。此外,还应注意观察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由于儿童糖尿病接近半数的患儿是以“酮症酸中毒”起病,而酮症酸中毒病情凶险,处理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对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们要格外重视,及时发现疾病苗头,牢记防重于治的原则,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1.日常生活中遇到感冒或腹泻儿童突然病情加重,恶心呕吐,腹痛,精神萎糜或烦燥,皮肤黏膜干燥,眼窝下陷,呼吸深长,呼气带有烂苹果酮体气味,甚者面色发绀,四肢冷,嗜睡甚至昏迷。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定要及时诊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2.确诊的患儿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当出现感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胃肠炎、尿路感染等时,要积极治疗,因为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平时让患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出现破损,切勿抓挠;若皮肤出现毛囊炎、小疖子,要积极治疗。加强口腔护理;糖尿病会刺激会阴部引起瘙痒,要保持会阴部清洁。

3.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儿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胰岛素。即使是平时血糖比较稳定也不能麻痹大意,调整用药一定要和医生沟通。治疗要相信科学,不要轻信并无确切疗效的民间治疗手段或所谓的“灵丹妙药”,放弃了正规治疗方案,甚至停用了胰岛素,否则极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不要暴饮暴食:家长按儿童糖尿病饮食标准控制好孩子的饮食。暴饮暴食会因为能量的超量摄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胰岛素和升糖激素之间的平衡,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这说明一旦得了型糖尿病,那一辈子都离不开胰岛素的治疗了,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来说是非常残酷的。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糖尿病发病前的症状,以够及时发现隐患,得到及时的治疗。

最后忠告大家:儿童突然在一段时期内小便比较频繁,而且常年不尿床的孩子出现尿床的现象,这时候家长不要只是责怪孩子,应及时带孩子去进行糖尿病的检查。

参考资料:

1).王水林.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现状和诊疗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97-198.

2).王贤智.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和运动指导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62.

3).卿松,吴瑾,袁传杰,刘颖,黄倬,陈洪波.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4(06):724-729.

4).赵成香.儿童糖尿病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8):160-161.

作者: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