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不教育,大了难教育
作者:陈武民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个性和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生活。
从小接受任何教育都会逐渐培养起来不同的习惯和品德修养,对于孩子生的成长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系物的丝绦)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
其大意是,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将丝绦放入五种颜色(的染缸中),最后就是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
在我看来,教育孩子跟染丝是一个道理,而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底色。
如果在家庭里没有给孩子好的教育,那么就等于把洁白无瑕的丝染错了颜色,再改起来谈何容易?
这就是为何人们总说“教育要从小抓起”。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且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没有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其从小接受教育。
如今很多父母崇尚“快乐教育”,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必太多束缚和教导,其实不然。很多真正能够影响孩子成才、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重要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
小时候不打好基础,长大了就难了,或者耍比小时候多花好几倍的精力去培养,事倍功半!
教育孩子就如同盖高楼大厦打地基,小时候的地基打得有多稳固,决定以后楼的高度。
有一位父亲,他是企业高管,工作能力很强,业绩突出,但由于工作原因,陪伴孩子的日子屈指可数。
教育孩子的担子全部落在孩子母亲一个人的身上,而在孩子上学以后,身为全职太太的母亲就天天打麻将,对孩子基本放任不管。
常年出差不回家的父亲,为了弥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每次回到家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给孩子大把零花钱。
于是孩子从小花钱无度,过早跟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玩,通宵在网吧度过,甚至去酒吧,成绩直线下降,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
发展到后来,打群架被警察抓起来,这位当父亲的才后悔不迭。尽管自己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一想到孩子,他就痛苦不已。
在他看来,这是自己最大的损失,工作是永远也忙不完的,但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他成长的脚步等不了父母。
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好好陪伴和教育孩子,孩子大了,已经再也回不到小时候,孩子接触的那些不良影响,已经不是这位父亲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所以,我常跟家长们强调,孩子小时候不教育,长大就难教育。
在孩子入学前的2-6岁,做父母的不但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和习惯养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从2岁左右就开始逐渐学会遵守规则,逐步提高自已的社交技能。
因此,父母需要像教练一样养育孩子,提高孩子在自我控制和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开始制定规则并执行,这个阶段对孩子的爱就是教给他们规则和要求。
当然,父母建立的规则也需要跟孩子逐渐提高的能力相匹配。所有这些方面,都很难依靠别人来取代父母的角色。
从6岁到青春期前后,父母不但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品格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孩子到了6岁左右,自理能力大大提高,行为上表现得更加独立。
因此,父母要为他们建立起一种生活方式,教给他们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渐让孩子确立自己的人生观。
在价值观引导方面,父母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更是无法靠别人来完成的。
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外因,自我教育是内因。
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树立起教育的意识,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有后续的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常言“小处不可随便”,放在教育孩子身上,我认为没有小事,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转载 陈武民:让教育随手可用,传播教育真善美。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