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宝宝也会尴尬,心理学家:养育学会"尊重",关键时刻别"取笑"TA

2022-02-01 03:54:46孕产
队友出差回来,给二宝买了一套迷你功夫茶玩具,一个小茶壶四个小茶碗。二宝欢天喜地的玩了起来,还让我给他的茶壶里倒上点水。这天老姨老姨夫来家做客,二宝拿出他的"宝贝",有样学样的给客人端茶倒水。但是因为年纪太小,手下没准星,总是会倒在茶碗外面。

队友出差回来,给二宝买了一套迷你功夫茶玩具,一个小茶壶四个小茶碗。二宝欢天喜地的玩了起来,还让我给他的茶壶里倒上点水。这天老姨老姨夫来家做客,二宝拿出他的"宝贝",有样学样的给客人端茶倒水。但是因为年纪太小,手下没准星,总是会倒在茶碗外面。长辈们看着娃憨态可掬,紧张倒水的样子,都觉得特别有趣,在他倒水的时候,围观"耍猴"似的说笑着。

这样一来,二宝生气了,一边说着:"你们别笑,讨厌。"一边倒着水。可谁知他这一说,大家笑的更厉害了。二宝看着客人们,脸都涨红了,终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在厨房忙活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儿的原委。

在家里,我们从来不会因为某件事情做不好,而觉得好笑,来取笑他,更不会专门逗他,以看他出丑为乐。而亲戚们却说,这孩子面皮也未免太薄了。其实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大有人在。但小孩子就真的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没心没肺"吗,当面临被取笑的境地,他们不会感到尴尬吗?

宝宝也会感到"尴尬"

我们往往认为,尴尬是一种很"高级"的情感,而心理学也普遍理解"尴尬"是社会性的。很多人认为小宝宝是不会觉得尴尬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论文《婴儿尴尬情绪发生研究》中,作者指出,尴尬继自我意识产生而出现,在童年早起,尴尬的产生会早于羞耻和内疚。

孩子从2岁左右,进入自我意识萌发时期,也变得越来越社会化。这个时候又恰逢孩子开始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他们的情绪又异常敏感,微小的挫败和打击,都会让他们情绪崩溃。

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要格外照顾孩子的感受,这并非矫情,而是对其心理的应有保护。

"尴尬"后遗症:自卑、社交焦虑

存在即合理。尴尬这种情绪之所以存在,就用其必要的意义,比如让孩子更加社会化,以及在道德和规范层面上起到的良好作用。但是当娃进行探索和学习时,来自亲戚朋友的"群嘲"而产生的过度"尴尬"则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因为取笑背后传递的信息基本就是:你太笨了、你好傻。

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做不好一件事儿时,取笑孩子。他很可能会因此逐渐变得自卑,不敢尝试。在未来也会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社交焦虑"。

我有位闺蜜即便已经为人母,每每我们相约去逛街,还是会忍不住问我,你看我不胖吧,我穿这个衣服是不是太花了。当我说很好看,她才会开心的笑起来。闺蜜小时候曾经是个"胖姑娘",一举一动都很可爱。她父母并非恶意,但却经常说她"胖乎乎"很可爱,甚至偶尔还和亲戚们开玩笑取笑她的胖和笨拙。

对于闺蜜而言,这却是深深的伤害,她总觉得别人在评价她。因而,她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别在关键时刻"取笑"孩子

《孩子如何学习》的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索式学习",在这个阶段他要去探索,如果她在这个阶段是秩序的,他就丧失了很多探索的可能性。

2岁半的小宇阳正在学习如何自己上厕所,妈妈给他买了一个折叠马桶架,放在大人的马桶上,这样他就能方便的模仿大人了。妈妈上厕所的时候,小宇阳曾经在旁边围观,于是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坐在了马桶上,还顺便拿了一块卫生纸。他还不会上厕所,但是有模有样的学着妈妈擦屁屁。妈妈看到觉得真好玩,就喊来了爸爸,爸爸喊来了奶奶。结果全家三个人围着他哈哈大笑。而小宇阳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再也不敢自己去上厕所了。

孩子们窘态百出,被我们取笑的时刻,往往是他们走出舒适区,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时刻。"取笑"会让孩子们丧失探索的勇气,重新退回到他们觉得安全的模式中。这种情况在语言学习方面尤其明显,刚学说话的孩子,会有很多发音上的小毛病,拿二宝为例,他会把萝卜念成" nuo bo",会把蛋糕说成 "dang gao",一些家长会觉得很好玩,于是开始模仿孩子说话。导致本来已经要使用语言交流的孩子,暂时放弃了学习说话。

而比"取笑"孩子学习中的"意外",更不可取的是取笑孩子的"想法"。有次我和表妹开车带外甥蛋皮出去玩,表妹突然对我神神秘秘的说,我跟你说个好玩的事儿:昨天晚上,我问蛋皮,你想要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结果你猜他怎么说。我摇头表示不知道,这时候在后排安全座椅上的蛋皮急了,忙说:妈妈不要说不要说。表妹没理他,朝我眨眨眼,他说:妈妈你给我生个小狗吧,哈哈哈。我没有接茬继续,我想蛋皮的感觉一定糟透了。

当孩子大一点,会跟我们分享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幻想,对于世界和社会看起来不那么主流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其实并不可笑,还相当可贵。如果我们真的觉得讲出来大家高兴一下无伤大雅,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进行。

养育要学会"尊重"

有些爸爸妈妈可能会说,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跟娃都不敢开玩笑了。这样难道他们不会越来越"玻璃心"么?其实要解释这点很简单,如果把孩子假想成我们的朋友,或者我们的同事,我们还会这样做么?我们不会在同事学习使用PS的时候嘲笑他,也不会在朋友摔倒的时候呼唤别的朋友来围观。

正如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在《儿童的利益》中所说:"我们将儿童装扮成大人 ,但却没有给予孩子成人般的尊重。"

对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快乐的来源,但这并不是孩子存在的意义。更何况有的时候我们的快乐,还是建立在孩子的尴尬之上。

当3岁左右的孩子遭遇到挫折时,他本身就会觉得非常尴尬,甚至由此会变得敏感而愤怒。作为家长,我们最好让娃知道,探索失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他。引导孩子从挫折感和尴尬中走出来,继续成长和学习。

枕边育儿寄语:

家长往往觉得孩子是家中的"开心果",他们成长中有很多令人捧腹的时刻,对于我们来说都值得收藏。在我的手机里就有很多大宝的"黑历史",有次大宝就对我分享他的视频给朋友的行为表示了抗议。你看,孩子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神经大条,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探索和失败,养育的乐趣,也不应该建立在娃的"尴尬"上,不是吗?

加入圈子,和我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