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成绩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学习下滑,他遭遇了什么心理不能承受之重?

2022-01-25 22:30:51孕产
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拜伦人生总是与辛苦、痛苦相伴,如果你现在觉得苦,那么以后可能会更苦。人生怎样才能不苦?要么苦中作乐,要么变苦为甜,苦尽甘来。如果想知道学习有多苦,问问孩子,你就知道,一江苦水,奔流不息。

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拜伦

人生总是与辛苦、痛苦相伴,如果你现在觉得苦,那么以后可能会更苦。
人生怎样才能不苦?
要么苦中作乐,要么变苦为甜,苦尽甘来。
如果想知道学习有多苦,问问孩子,你就知道,一江苦水,奔流不息。


聪明的孩子学习不苦
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些孩子他不需要做太多的努力就能获得好的成绩,一路上顺风顺水。
这类孩子往往就是比较聪明的,他看几眼书就能记住,举手之劳就学的很好。
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都会很欣慰,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
这样的孩子到课堂上,他也不需要全神贯注,通常会玩儿自己的笔或者笔袋里的小玩具,鼓捣书包里其他的本子 ,或者画画。一节课他听那么几耳朵,问他的问题都能答上。其他的精神头儿他都是信马由缰地自得其乐。
小学阶段这类聪明的孩子特别多,上一点儿心,用一点儿力气,学习就搞定了。


好成绩不是万无一失的保证
聪明的孩子什么时候会出现学习下滑的状况呢?就是需要有承受力的时候。如果需要承受力的时候,却拿不出承受力,好成绩就会出现问题预警。
小学中年级之后,难度一点点加深了,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孩子就会出现学习问题。他还用三年级之前的举手之力就不能够让他获得以前的成绩了。
有的是初中之后,忽然间面对那么多学科,自己感到力不从心。
有的是初三开始,出现学习的不适应。
再后面就是高中,就不爱学习了,或者怎么都不愿意去学校了。
更晚一些的就是大学才开始,学习懈怠,提不起精神,继而挂科。

比如聪明的小学生,他每天可能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把学校的功课都做完了,其他的时间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支配了。孩子形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中年级之后他还用半个小时来写作业,剩下的就不愿意写了,他觉得有难度,写着费劲,就开始懈怠。
当一个孩子开始懈怠。可能就是问题的开始。因为懈怠是暂时的逃开,再面对时他还是不愿意。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如何做有效的调整。


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要增加五科,还用小学生应对两科的学习方法来应对,中学生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不适应。各科之间怎么样去分配时间,如何去完成作业,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单纯的依靠聪明,学一下就都会了,到中学可能就不灵了。这个时候无论是心理、认知、还是学习方式都需要做调整。
比如说有一个学生,他到初中之后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也去补课了,但是也没有多少效果。他自己非常的不适应,很焦虑,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具体的分析,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学业压力加大的时候就不愿意去学校了,勉勉强强、断断续续地去学校,后来就说自己到学校特别痛苦、难受,真的不想去。

初三也是课程深了,课业加重了。还用蜻蜓点水似的学法,也难以拿到好成绩了。
这个时候聪明的孩子可能就会出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重要的考试,比如说中考,比如参加英语比赛,头天晚上就很焦虑,睡不好,第二天会出现不想去、不肯去的心理。
高中学习就又加深一个层面,对于一直轻松学习的孩子也是一个挑战。这时有些聪明的孩子就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了。比如高中入学测试不愿意到现场,现场测试就情绪不好,坚决不起床不去参加,妈妈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等情况。
大学不但是学习更难了,还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为在大学没有人会去管你了,考试的时候成绩不好就会挂科。有一部分孩子就不适应这难度,又不会自我管理,所以到了大学之后就频频的挂科,以至于拿不到大学的毕业证。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可以成就孩子,聪明也是障眼法,让你会以为孩子学习好就没问题,等到孩子成绩下滑,赶不上、坚持不去学校的时候,问题已经被累积了很久了。
没有承受力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容易塌掉,他之前学习好是因为很容易,而现在变得不容易了,他自己没有办法去适应这个不容易的时候,他就轻易的放弃自己了。
这就是我们看到很多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学业一直都很顺利,也很优秀,可是到了某一个点,他们忽然就不爱学习了,忽然就放弃学习了,也不想去学校了,家长和老师就会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个孩子一直以来只是在运用他的聪明学习,当压力超过他的聪明,他需要拿出抗压力、承受力、适应力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没有这些能力,就只好放弃学业了。


如何锻炼承受力
没有谁的人生会没有风雨,只是大小不同罢了。经历风雨是成长的必经过程。风雨可以锻炼飞翔的翅膀,也可以折断稚嫩的翅膀。如果你在风雨中哭泣,风雨是听不到的;如果你在风雨中退缩,风雨也不会因此而停息。
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为谁准备好的也无风也无雨的人生。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的时候,人类的命运注定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磨难不会对任何人心慈手软。通向罗马的路总是九曲十八弯,但每一条路都是充满磨难的,没有一条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

经历风雨本来就是我们应该阅读的人生教科书。
当孩子遇到问题,他不能做正性的处理,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成为他成长的一个负发展。
这个负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很难发现,或者一般的家长即使看到了也不会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孩子小的时候不具备适应能力,你也感受不到负发展的破坏性。一旦孩子长大,他需要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发现他没有这个方面的能力。那个时候问题早已经形成。

承受力就像孩子的高级配置,一旦遇到危机、危险、竞争的时候,孩子就会凭借它渡过困难。
如果聪明是孩子的标配,承受力就是孩子的高级配置。
能挑战命运极致的一定是标配和高级配置相结合。

孩子在小学阶段要通过简单的生活能力、处理学习问题的能力、与小伙伴的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的承受力越得到锻炼,他各方面的能力就会越强。
有承受力的孩子,才具备健康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
1战胜逆境的能力。
奥运冠军郭晶晶的膝盖骨有些外突,跳水是讲究空中造型的,于是她的爸爸就给她压腿,每次压腿都疼痛难忍,疼得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妈妈看着心疼,想让她放弃,可小小年纪的郭晶晶却咬着牙挺过来了。
孩子的承受力是随着他战胜困难的能力而逐步增强的,困难越强大,战胜之后越有成就感,未来的承受力就会更大。
2不利的环境。
在不利于成长的环境里,各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受到损害。比如存在主义之父罗洛.梅的母亲,暴躁、自私、粗俗, 罗洛.梅说她就像一条疯狗,这个家庭并没有给他足够的成长的支持,但是罗洛.梅却没有被这种不利所影响。家乡有一条河,就像宽广的母爱一样,给了童年时候的罗洛.梅以成长的滋养。

3没有被灾难压垮。

有一句话说,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更先到来,有时候最先来的可能就是无法预知的灾难。比如疾病、车祸、被诬陷。
霍金就得了卢伽雷氏症,躺在轮椅里,只能有几个手指在动,但他却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没有被灾难压垮的人,无论受到命运如何的打压,始终能坚持用不屈的灵魂与之对抗。
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就一直处于被迫旅游的状态,先是被贬黄州,晚年又被贬惠州、儋州。 苏轼晚年在 《自题金山画像》中 却写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所有人生的灾难,都化为“一蓑烟雨任平生 谁怕?”


适度挫折:
开始在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适度。太容易了,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太难了,很容易让孩子放弃。需要注意的是抗挫折能力不能超过孩子的上限,这个上限就是孩子的最大承受力。
比如孩子读书只能坚持15分钟,那就以15分钟为基线,在15分钟之内要做到全神贯注地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当这15分钟的能力稳定了,与孩子商量是否可以再增加五分钟。以此类推,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向上,增加孩子坚持读书的时间,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
比如孩子跟小伙伴吵架了,他自己很沮丧,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那就要与孩子分析,看看他能做到哪些和不能做到哪些。能做到的那些内容里,哪些是最容易做到的?从最容易做到的开始,比如见面时微笑一下,如果对方接纳了你的微笑,那下一次就可以与他打招呼了,再下一次就可以与他说话了。
适度的挫折可以锻炼孩子的钢化效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的问题多了,也就会习以为常了。


过度挫折: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时候,不要过度,过度就会拔苗助长。
挫折就是折在那儿还能直起来,过度挫折就是折在那儿起不来了。


挫折是折在那儿能从折的地方找到经验,锻炼更好的承受力。比如之前的承受力是读书上限是40分钟,通过读书比赛,能读到60分钟了,那么这个挫折就是适度的,是积极的。如果之前的承受力就是读书上限使40分钟,通过读书比赛,他很气馁,不愿意读书了。这个挫折对他来说可能就是过度了。
就像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就是他们在学习中经历了太多的挫败,这个挫败,没有变成一个积极的转化,变成持续向上的力量,而是退缩、厌恶,越来越不爱学了。
这就是敏化效应,越挫折越脆弱,杯弓蛇影,患得患失。
承受力是一个练习的过程,只有经常的练习这种力量才能得到长时间的锻炼。

拜伦说:“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拒绝了灾难也就很难与真理同行。灾难挺一挺会过去,但如果缩在里面它就永远也不会过去。
强者都是聪明与承受力的完美结合,获得有弹性的心理,适应各种环境,不会被自身的条件限制,也不会让不利的条件影响自己,灾难来了不会被灾难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