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爱讲粗话、“屎尿屁”?家长这样做,大人不尴尬,孩子很喜欢

2019-09-19 18:26:06孕产
孩子爱讲“屎尿屁”,3个小妙招,家长轻松应对孩子爱讲粗话、“屎尿屁”?家长这样做,大人不尴尬,孩子很喜欢
"

步入中班后,洋洋就特别喜欢把“屎尿屁”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不分场合:

只要打了屁,不管声音大小,他一定要大声说出发来:“我打了个屁,哈哈哈,好搞笑”拉完大便,自己要围着小马桶观察半天,“1,2,3,4……今天我拉了一个小火车,有好多节车厢”问他要什么、书上有什么、学校学了什么,他都能扯上“粑粑”相关的答案。

在家里可以勉强接受,但在公共场合,他也是如此,洋洋妈经常为此尴尬、头痛。

有次,洋洋和几个好久不见的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刚开始,几个小伙伴还在玩着各自手中的玩具,彼此间没有过多的话语。

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叫道,“咦,这块石头长得像粑粑”。

瞬间如同启动了魔法开关,其他几个小朋友立马围过去,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的,真的是个粑粑”,“好臭,好臭”……

大家都哈哈大笑着,你一言我一语,关系一下就亲密了。

身旁的妈妈们都还来得及尴尬,就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后来大家彼此一交流,洋洋妈妈发现,并不只是洋洋喜欢讲“屎尿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十分着迷。

每个孩子,差不多都会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不仅仅是“屎尿屁”,还有其他大人认为的粗话。哪怕是他们偶尔听到、自己无意讲一次,只要看到大人的禁止或批评,他们反倒特别喜欢用这个词。

其实,这标志着孩子进入到了新的成长阶段。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下:

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因为认知的发展,孩子现在除了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对周围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引发周围人的关注或强烈反应时,他们就越痴迷于这种神奇的力量。所以,一旦他们发现,每次说“屎尿屁”(或者其他粗话)之类的话语,会立刻遭到家人的禁止。这对他们来说,用这种语言,就相当于他们有力量来“支配”大人,这是他们有魔力的表现,自然乐此不疲。

社交能力

3~5岁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在与同龄人相处相对和谐友善, 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了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朋友”一词得到概念化的提升,变得很在乎“朋友”,对自己在乎的小团体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是说:他们开始在乎自己在朋友前的表现。

而“屎尿屁”,则是他们百试不爽的共同话题。不论彼此间关系如何,不论之前在聊什么,一旦有人开始说起这个话题,他们迅速找到共鸣点,在哈哈大笑(对他们来讲,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中迅速建立了友谊,结成志同道合的同盟军。

自我意识的苏醒

相比孩子之前的懵懵懂懂,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了个大飞跃。

大家熟知的“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 Unbearable Four”,其实都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做出的自然反应。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看起来难以忍受,他们和同龄人聊天时,喜欢突显自己更厉害;莫名其妙就发脾气了,同时,滔滔不绝的同时,喜欢夹杂着家长难以接受的粗鲁之词。

这是因为他们长大了,而且,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长大,他们发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他们自己可以收控自如地展现自我的全新领域,这让他们非常兴奋。犹如发现了一个新宝藏,他们可不能忍受将这个宝藏偷偷藏起来,一定要用行动和言语来告诉周围人:我长大了!

既然这是孩子成长过程必经之路,家长要怎样处理,才不至让自己太过尴尬呢?

1.冷处理

当孩子发现自己说的话,能引起别人的强烈反应时,他们会感觉自己是有力量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每次小孩说一些不雅词句时,装作没听见,不要给出任何反应;或者只需淡定地说一句“真的啊”,或者简单地回个“哦”。当孩子尝试了几次,就会发现这个词在家中引不起半点波澜。他就会认为这个词并没有什么神奇魔力,就开始减少或不再使用,渐渐忘记了它的存在。

2.添油加醋

如果家长能够接受,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段,和孩子一起来互相吹嘘。

面对他的挑战,尽量使用一个夸张、搞笑的词,或者是一些没有确切意思的词,一直和孩子将这个原本难以接受的话题,发挥到极致。比如,“好臭好臭,臭到天上的月亮都变扁了”、“这个粑粑比大象还要大”、“你的尿尿是劈哩啪啦吗?”

孩子哈哈大笑的同时,内心也感觉得到自己的被认可和被接纳。

3.自制“粗话”

有些粗话,孩子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当他们尝试着说一次后,一旦发现能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个词,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了。

借助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家长可以制造出一个“不雅词”,来禁止孩子使用。

比如:如果孩子从来不知道比目鱼是什么,妈妈可以一本正经地教孩子:“宝宝啊,可不要乱说‘比目鱼’”。孩子自然会问,“比目鱼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说比目鱼”。这时,妈妈不用过多解释,只要假装害怕或讨厌听到,作出夸张的表情,“咦!不能说,不能说。”

孩子立马就会重复说,和不同的人说。如果全家人配合好夸张的反应,孩子会爱上这个“粗话”,还会四处宣扬。

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不要如临大敌,也不用自责不安,轻松面对。成长过程中孩子必须出现某些行为,我们可以不认同、不欣赏,但也不无需过于紧张、以“道德”的标准来过分评判孩子和某些不合体统的行为。多一点耐心和包容,等他们再长大一些,这些行为很快就自动消失。

文章作者:香巴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为IT女,典型理科生,喜爱文学。亲子阅读推行者,育有一枚小书虫。带娃之余,努力用文字分享自己所学所用。

感谢点赞、转发或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