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三伏涌泉贴 中医学贴伏药方

2022-10-06 14:40:45孕产
三伏涌泉贴,女性经期能贴三伏贴吗?答:经期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月经量比较多,或者出血之后有一些阴虚的状况,那先不贴。三伏贴是非常传统的中医养生和治疗的方法,其结合了中医针灸、经络学和中医药学,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对应的穴位,穴位会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女性经期能贴三伏贴吗?

答:经期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月经量比较多,或者出血之后有一些阴虚的状况,那先不贴。
  三伏贴是非常传统的中医养生和治疗的方法,其结合了中医针灸、经络学和中医药学,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对应的穴位,穴位会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理,利用夏日的自然高温,人体的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1、哮喘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取穴:神阕、涌泉。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还有很多寒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三伏涌泉贴

三伏贴的准确药方是什么?

  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药物配方:
  1、哮喘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取穴 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 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 曲池足三里外关 阳陵泉绝骨 药物 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取穴 神阕 涌泉 药物 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或醋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三伏涌泉贴

中医学贴伏药方

贴药疗法是利用温热芳香、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而起到治病作用的。其治病作用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经活血,行气止痛。通过药物对经穴的刺激,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同时尚具有沟通表里,调和营卫,温阳行气,激发经气,调整阴阳。从而对肺气虚、卫表不固、易受外邪入侵有一定作用。因此,对防病治病、强身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2.局部的刺激作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消炎退肿的作用。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某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3.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保持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精气,通过缩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胃痛
  【取穴】胃俞、脾俞、肝俞、胆俞、足三里、内关等穴。
  【药物组成】吴茱萸5克,白胡椒2克,丁香1.5克,肉桂I.5克。
  【功效】温中,降逆,止痛。
  【药物配制】上述药物捣碎为末,密封备用。
  【治疗方法】取药末10克加酒炒热,分贴穴位,外加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每次取穴两个,交替使用。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天后可继续进行第二疗程,直至症状缓解。
  【说明】偏于脾胃虚寒者取中脘、胃俞、脾俞为主穴,偏于肝气犯胃者取肝俞、脾俞为主穴。
  高血压病
  【取穴】涌泉、足三里双、太冲。
  【药物组成】肉桂、吴茱萸、磁石。
  【功效】镇惊安神,潜阳纳气,温中止痛。
  【药物配制】将上药各等份研末,密封保存。
  【治疗方法】用药末5克,调蜂蜜为药饼,贴于涌泉。阳亢者加太冲,阴阳不足者配足三里。每次贴2穴。轮流使用。每天于临睡前换药1次,贴药后用胶布固定。
   中暑
  1方
  [药物]仁丹15克
  [制法]研粉,温水调糊。
  [用法]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定。用于中暑。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
  2方
  [药物]食盐、艾绒各适量
  [制法]食盐研细末,艾绒做成艾柱。
  [用法]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用于中暑汗出脉绝者,在急救时应用。
  [出处]《针灸学简编》、《针灸学》

三伏涌泉贴

艾灸贴好用吗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绒、艾炷或艾条。艾叶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而“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原材料)在一定的穴位上,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毒),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士);现代艾灸,无烟、便携、操作简单各种环境均可使用。艾珍好的艾灸贴属于现代艾灸。
艾灸贴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在研究证实,艾灸神奇功效的原因是热与艾的综合作用会产生具有治疗效果的化学物质,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效果,通过热力作用,不仅没有破化艾草里的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附着在穴位处,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艾灸时所产生的红外线,可以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须的能量,也能给病态的细胞提供活化能,且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通过经络系统,更好的将能量送到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穴位对应功效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涌泉,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内关,太渊,厥阴俞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上热下寒:关元、神阙、 足三里、 血海、 曲池、太溪,每天灸一两个,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热:大椎
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太阳

三伏贴的第二伏贴哪五个穴位?是成人咳喘,头伏贴了大椎,天突,檀中,背后还有一对分不清是肺俞还是什么

品名:三伏贴 三九贴
使用方法:用生姜汁兑入药粉,调成膏状,用时揭开三伏贴的无纺布,取适量抹在三伏贴圈内,贴上穴位即可。(小孩子或者刚开始第一次用的可以先用清水或者蛋清代替生姜汁,适应没有任何不适之后再慢慢调回生姜汁)
2014年三伏天:
预贴:7月8日--7月17日
一伏:7月18日--7月27日
二伏: 7月28日-- 8月6日
三伏: 8月7日-- 8月16日
加强贴:8月17日--8月26日
三九天:
一九:2013年12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
二九:2014年01月01日--2014年01月09日
三九:2014年01月10日--2014年01月18日
加强贴:2014年01月19日--2014年01月27日
具体机能调节的敷贴穴位:

三伏贴基础穴位:大椎、天突、肺俞、风门、膏肓(共8个穴位)。

保健贴(体虚者、冬天四肢冰凉、畏寒喜暖、无精打彩,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咳嗽发烧等.
选用穴位:大椎、 足三里、 脾俞、 肾俞、 关元、命门等
具体辩证:疏肝经的可加太冲,补肾的加太溪,健脾胃的加胃俞,化痰的加丰隆、健肺系统的加肺俞,膏肓,驱风寒的加风门等。

上呼吸道呼吸系统及肺系系统: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咳嗽、慢性咽炎、肺气肿、慢性及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者;
选用穴位:大椎、肺俞、风门、膏盲、檀中、心腧、定喘、天突、膈腧、丰隆、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等。

具体辩证:以咳嗽为例,风寒的可用肺俞、风门等穴。有痰的咳嗽可用丰隆。膻中。天突,积食咳嗽可用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等。

消化系统:脾胃虚寒、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中焦虚寒、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
选用穴位: 足三里、关元、肾腧、脾腧、胃腧、肝腧、大肠腧、中脘等。

妇产科: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选用穴位:关元、命门(补肾阳)、肾俞(补肾阴)、天枢、外陵、足三里、三阴交、膈腧、肝俞、血海等。

风湿骨痛: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类风湿、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选用穴位:大椎、曲池、外关、命门、肾腧、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大杼等。

一般来说。一次可以选择5-8个穴位进行贴敷,不能同时贴过多的穴位。一天内若分不同时间贴,应先后背再前面,因后背为阳。前面属阴;先上再下,有内热的人最后加贴三阴交或涌泉,引火下行。(我们会给每个客户附送一份穴位图可供参考)

适用人群:成人及2周岁以上小孩子(2周岁以下小孩不建议敷贴)

敷贴时间:
敷贴次数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每一伏的头一天各贴1次;或者每一伏的头三天每天贴一次;或者每周1-2次;最少要坚持连续三年的时间。
敷贴时间为成人为2~4小时,小儿为0.5~2小时,根据个人体质差异也可适当延长或减少时间,如果敷贴部位出现痒、痛,可适当减少敷贴时间。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人的体表经络中的气血最旺盛的有利时机,此时通过穴位贴敷贴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所以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时敷贴,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扶正固本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自然就可减少冬季一些症状的发生。

三九天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以穴位贴敷贴在特定穴位,益肺理气,从而宣肺豁痰,健脾温肾,驱散寒邪。

有的人会问:这种穴位贴一定要在三伏天和三九天用吗?季节敷贴有着适应天时的基础,在这两个季节效果是比其他时段会好一些。但是其他时段也是可以用的,不一定局限在这两个时段。

注意事项:
1,根据个人体质和皮肤的耐受程度,部分人敷贴后会出现轻微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贴敷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及时取下,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它止痒产品,防止对局部的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敷贴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更好的吸收;注意防止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油腻、海味、辛辣、牛羊肉等发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自己处理不好。敷贴当天不能洗冷水澡,并且注意刚贴过的穴位不能马上洗冷水或受凉。
3,因个人皮肤耐受程度不同,如背部有轻微的红、肿、刺、痒等情况,或背部敷贴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属正常反应,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一般可自行消失,注意最好等水泡消掉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敷贴。若出现大的水泡,可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其实三伏贴也有人叫发泡贴,意思是贴到皮肤起泡效果更好,但是这里提醒下为避免出现大水泡自己不懂的处理,贴敷时间就要少一些,贴到微红即可取下。

4,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症状和急性发热发烧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症状、女性月经期间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不能贴敷;关节部位不宜敷贴;妊娠期妇女、有肿瘤、糖尿病等慎用;

三伏天,感觉前胸后背寒冷,出冷汗,用什么药物治疗,或用什么方法医治?

这是身体内寒气作怪吧,每天早上可以煮生姜红糖水喝,晚上用花椒煮水泡脚驱寒,最好艾灸,三伏天艾灸最好,可以去病根,艾灸大椎、至阳、心俞、身柱、劳宫、涌泉等穴位温补阳气,排除寒湿之气。供参考

谁能治好口腔溃疡、难受死了,好几天了

买几片地塞米松片,哪里有溃疡就把药片贴在哪里!很快就不疼了,一定要同时服用点去火的和消炎的药。

严重早泄 怎么办?

2.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宝宝局部皮肤反应情况,出现轻度痒感,属正常反应;若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

  3.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溃、感染、皮疹等情况,不能贴敷。

  4.贴敷期间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海鲜、牛羊肉及生冷食品也最好不要食用。

  5.贴敷时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衣服,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

  6.如果孩子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应暂停贴敷。

  7.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贴敷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

  8贴敷当天要避免吹空调、风扇,不要进食冷饮。

  9.对于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宝宝,家长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孩子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

  2012年三伏日,深圳五洲医院康复科主任提醒市民,“三伏贴”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养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市民要提早做好安排。

  深圳五洲医院中医康复科(深圳康复医院)继承了中国人民数千年的宝贵临床经验,渗透现代化的高科技医疗技术,铸造成了一个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