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无法沟通?聪明父母巧用“妈妈腔”,4招带孩子掌握说话
昨天朋友跟我说,孩子说话怎么差距那么大,看着邻居孩子与自己家孩子一样大,人家就能吐字清楚,跟小大人一样,自己孩子却只会“啊啊啊”或者“饭饭”、“水水”之类的儿话叠字,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好好说话。
日常生活中,像这个妈妈一样因为孩子受外界影响具有超前表现或者表现有所差距时候就会产生焦虑,内心知道顺其自然,但忍不住的想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帮助提升,一边矛盾一边安慰。
孩子说话这个问题,有些父母焦急于孩子不会说,有些父母烦恼于孩子只会儿话,等等。很多父母也很疑惑,孩子说话需要教吗,或者认为如果不给孩子说儿话叠字,孩子能够听明白吗,如果不这样说话怎么能够让孩子学会说话呢?
这种担忧心情可以理解,其实有一种更好的语言,介于成人话与儿话叠字之间,俗称“妈妈腔”。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给小婴儿听成人话与“妈妈腔”,小婴儿听到成人话反应不大,但听到“妈妈腔”就会寻找声音来源。更有研究发现,孩子在胎儿时期就能够识别“妈妈腔”。有科学家指出,运用好“妈妈腔”会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什么是“妈妈腔”呢?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一种比幼稚、简单的儿话叠字语言稍微复杂正式一点,又比成人的话语更加生动、形象一些的语言,使用“妈妈腔”这种语言,主要好处有以下几点:
易于理解语言每个孩子都有语言的天赋,但如何发掘出来却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果家长注重孩子的正常发育采用正确方法,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妈妈腔”就是这样一种联系家长与孩子的语言,理解简单,表达形象具体,孩子喜欢。
给予孩子安全感日常中普遍认为,孩子比较黏妈妈,不管是开心或者遇到困难,第一时间都习惯性的找妈妈,或者求安慰求抱抱,或者需要妈妈进行解决问题等等,这实际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毕竟妈妈与孩子可是单独相处过十个月的呢,虽然没有脐带连接没有母乳羁绊,但当时的所有亲密都在大脑中留有印象。 “妈妈腔”虽不是妈妈专用,但这种温柔的说话方式,却像极了妈妈的怀抱,可以带给孩子温暖与安抚,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有安全感。
促进孩子语言发展“妈妈腔”是一种符合日常正常交流的语言,只是稍微形象、生动了一些,主旨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恰当表达与交流。不存在对语言利用的误解,特别是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这种语言方式更是如虎添翼,帮助孩子语言更好发展。
很多父母不理解,儿话语言叠字不是更有助于孩子理解语言理解说话吗,为什么反而是“妈妈腔”呢?
之前有人专门做过实验,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会故意的放慢语速,故意的变成词语或短句,儿话语言只是有助于孩子语言学习速度,并不能让孩子掌握真正的语言,最终孩子要将语言变成正常沟通方式,“妈妈腔”要更加适合一些。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感觉“妈妈腔”没有力度,也比较幼稚,孩子说话如果受此影响会不会软弱无力,会不会失去孩子本应该说话的童趣?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孩子比较喜欢“妈妈腔”是因为有趣,可以激发孩子更多的语言天赋。当然运用“妈妈腔”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吐字清楚,短句为主
很多家长受自身地域、个人条件等外界因素影响,自身说话会有一些“平翘”不分、说话带有口音等情况,害怕带孩子讲话会跑偏。
事实上,“妈妈腔”不一定就是普通话,毕竟有的时候是由老人带孩子,语言会出现比较杂乱的情况,但孩子依然可以分辨。不论家庭中是谁,只需要与孩子讲话时候保证字正腔圆、清晰明确即可。
前几日小区我见到一个小朋友与妈妈正在交流,孩子也就2岁左右,吐字很清楚,虽然只是词语,但意思表达很明白,妈妈在旁边回答、讲解,两个人聊的很开心。
孩子讲话很好与父母日常与孩子的沟通有很大关系,也有家长怀疑,跟这么小孩子交流,他们能懂吗,能学会吗?
孩子初始学话并不是从长句子开始,而是词语、短句开始,孩子渴了会喊“喝水”,饿了会喊“冰箱”,甚至开抽屉喊“打开”......他们并不要区分主谓宾,更没有一些套用格式,他们只需要知道短句意思即可,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孩子自然就会运用。
2、减缓语速,多次重复
孩子没有成年人的经历与经验,再加上自身语言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不能完全跟上成年人的节奏,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在与孩子讲话的时候,减缓速度,甚至在孩子出现迷茫的时候,家长可以多重复几遍,直到孩子可以听明白说出来。
很多家长可能感觉孩子是不是太笨了,都已经速度放慢了,也重复了几遍,孩子依然听不明白。遇到孩子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就要先进行自我反思了,自己的“妈妈腔”是否到位了。
3、语言丰富,描述详细
日常沟通中,因为约定俗成,成年人很容易自动省略掉一些词语,比如“吃了吗?”、“散个步?”,孩子会疑惑这些抽象句子是什么意思,无法理解,更无法学习运用。
爸爸妈妈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语言稍微丰富一些,更详细一些,比如“宝贝,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带有米老鼠的衣服......”这样说话确实有些麻烦,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爸爸妈妈尽量不要省略,反而多一些夸张和复杂完整。
4、随时随地,运用合理
很多爸爸认为“妈妈腔”是妈妈的专属,一个大男人如果说“妈妈腔”会不会有点太“娘”?其实这是对“妈妈腔”有些误解,“妈妈腔”绝对不是说妈妈的声音,这只是一种描述,指的是这个语调如同妈妈一样温柔,可以很好地让孩子接受这种语言的方式,也能够学到语言的一些运用精髓,而并非是一种带有性别的语言。
爸爸妈妈在日常中,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都可以运用起来,不要怕麻烦,不要嫌复杂,孩子经过这样的一种沟通锻炼,不自觉地无意识的就能够很好地运用起来。孩子如果在一开始吐字不清晰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纠正一下,用自己清晰的语音感染孩子的语音,保持孩子一种良好的发音习惯。
很多家长认为“妈妈腔”教孩子不好好说话,这种理解存在偏差。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初步对语言产生概念性认知,为后续孩子真正的掌握语言打下一个基础。
孩子学“妈妈腔”不是幼稚,也不是“娘”,反而是激发孩子语言潜力,促进大脑发育的一种好方法,爸爸妈妈要关注并运用起来。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孩子的智商原来都是遗传妈妈,你家宝宝聪明吗?
- 孩子说话晚怎么办?教宝宝学说话,这几点语言技巧父母要了解
- 宝宝不爱喝水,就会经常容易生病?聪明妈妈巧用几招轻松搞定难题
- 宝宝会遗传父母哪些特征 爸爸妈妈会遗传些什么给孩子
- 宝宝晚说话,并非因为聪明,而是4个因素造成的,父母要留心
- 聪明的父母从不打骂孩子,用这种说话方式让孩子听话懂事
- 25天宝宝喊“妈妈”,婆婆:“孙子是神童”开口早的孩子聪明?
- 8岁女孩被妈妈"圈养":聪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样的力量"保护"孩子
- “妈妈,别再唠叨了!”做聪明父母,别让唠叨影响孩子成长
- 你还在做“唠叨型”父母?聪明的家长用这3招,与孩子沟通自如
- 当孩子问父母问题时,妈妈的态度很重要,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 怕宝宝幼儿园开学总哭不愿去?聪明妈妈只用三招,孩子天天盼着去
- 笨妈妈别担心,聪明家长别得意:宝宝的智商不是父母的复刻版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能与父母沟通的孩子更聪明
- 妈妈一定要知道,宝宝1岁前这样做,会让宝宝说话早
- 妈妈屁股大生出来的宝宝更聪明?这样做才是对的
- 妈妈屁股大生出来的宝宝更聪明?这样做才是对的
- 妈妈屁股大腰细就能生出聪明宝宝吗
- 妈妈生育越晚,宝宝越聪明?
- 妈妈说话有技巧,孩子才会更优秀,掌握这些方法他以后不会太差